【基金講堂】擔心股債同跌 抗通膨債券應對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通膨升溫,不僅全球股市表現不佳,高評等債也全面下跌。(翻攝NYSE臉書)
通膨升溫,不僅全球股市表現不佳,高評等債也全面下跌。(翻攝NYSE臉書)
今年以來股債齊跌,截至4月22日,全球股市各大區塊下跌大約11%,高評等債券也全面下跌。這讓人不禁懷疑,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是否失效?需留意的是,的確有些經濟場景會造成股債同時下跌,最典型的導火線就是:通膨突然升溫。
以債券投資人的角度來說,會希望投資報酬高過同期通膨,譬如買進10年期公債,預期未來10年的年化通膨是1%,就會希望債券投資至少要有1%以上的報酬,這樣才能取得實質報酬;若在投資當下,通膨預期高達5%,自然會要求至少5%的報酬。於是當通膨升溫,債券投資人要求更高的報酬與殖利率時,債券價格就會因此下跌。

兩類公債 抗全球通膨

至於對股票投資人而言,一個計算股票基本價格的方式是股利折現。當央行調高目標利率來對抗通膨時,基準利率往上調,會造成投資人在計算股價時,採用較高的折現率;折現率拉高,就會造成股票估值下降。
所以通膨下,股債同跌於是發生。對於這種狀況我們需要一些正確瞭解。
首先,資產配置並沒有要求股債一定要永遠負相關才有效。股債的相關性會上下起伏,同漲同跌,是很正常的現象。股債負相關是在股市恐慌大跌時出現,譬如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0年肺炎疫情,高評等債券都如實提供穩定性,減緩整體投資組合的損失。
第二,通膨升溫造成股債同時表現不佳,不是「意外」狀況。類似場景在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造成全球通膨急劇升高時就發生過。
資產配置不是藉由準確預知未來經濟狀況來做投資,而是對於各種可能狀況,都事先做好準備。那要如何處理通膨升溫,造成股債同時表現不好的情況?答案是抗通膨公債,這種債券被設計成跟當地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可以有效抵抗突然升高的通膨。
台灣政府並沒有發行台灣抗通膨公債,可以直接處理台灣當地的通膨,但我們可以利用美國抗通膨公債或國際抗通膨公債,來對付共同因素造成的全球通膨升溫。
事實上,今年以來美國抗通膨公債幾乎沒什麼下跌,所以若將債券部位納入抗通膨債券,整體投資表現會更加穩定。總之,只要事先為各種場景做好投資組合準備,就能輕鬆度過市場挑戰與波動。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