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一則產業訊息炒的沸沸揚揚——綠界科技(EC Pay)、樂購蝦皮、拍付國際(PI拍錢包)3家第三方支付業者,由於日均皆已餘額超過10億元,倘若達到20億元,就要「被迫升級」成電子支付業者!
【搶當電商股王3】金管會出手警告 綠界總座親解「升級」電支納管疑雲

日前傳出金管會給出「警告」,綠界科技(EC Pay)、樂購蝦皮、拍付國際(PI拍錢包)3家第三方支付業者日均交易額已接近水位邊緣,若再提高,就要「升級」成電子支付業者,引起業界一片討論。《鏡週刊》專訪綠界科技總經理黃華勇時,他斬釘截鐵地表示:「綠界絕對不會轉成電子支付啦!」,同時也道出台灣電支市場的困境。
以現行規定,第三方支付業者由經濟部商業司管轄,電子支付業者則歸金管會納管,後者不僅執照難取得,監管也更加嚴格;此外,無論是專營亦是兼營,全台電子支付業者也有數十家,競爭相當激烈,消息一出引起業界議論紛紛,《鏡週刊》也藉此專訪機會取得綠界的回應。
「綠界絕對不會轉成電子支付啦!」黃華勇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解釋,自疫情爆發後,各大小店家都在積極進行數位轉型,故第三方支付交易額也因此激增,去年7月起金管會將單日上限額從10億元調高自20億元後,綠界平均日均餘額為12億元、拍付則為10億多元,而Line Pay則約為9億元。
黃國勇解釋,第三方支付業者經手的錢、日均餘額都是客戶的錢,平台只是「經手」,而水位是否能維持在20億元內,就取決於客戶到底多久才領走。若以拍付的做法為例,只要接近上限數字,則會公告給客戶,不是被動等待領取,而是直接打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准放在我們這裡,跟銀行刷卡機一樣,只要交易就發給你,這樣就算改回10億元,我們的數字也不會爆。」

談起台灣的電子支付市場,黃國勇也坦言,除了因歐買尬集團而有「血緣關係」的歐付寶虧損較少,其他都還在大幅虧損。
「電支在台灣市場目前還沒找到解藥,一定要燒錢獲客、行銷型態又太老派:送點數、給回饋⋯⋯但結果都是負毛利,你燒100元取得一個客戶,就要確保那個客人有辦法貢獻100元回來,否則只是惡性循環。」
他以經營最強的全聯「全支付」舉例,是以全聯這一個強大的「消費場域」吸引會員,用全支付在全聯消費會更便宜,「就像你在淘寶要買東西,官方叫你去申請支付寶,絕對不是因為給你100元你才去申請的,是因為你必須要用淘寶!未來台灣的電子支付可能只有全支付會獲利、一統天下。」
反觀談起第三方支付的未來,是否也可能遇到發展貧頸時,黃華勇笑說:「不會有貧頸!而且等到剛剛投資的嘉利有一天也成為股王後,綠界會再創造一家股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