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大學分科測驗即將登場,位於台北火車站許昌街的陳立教育,考前衝刺的學生坐滿四百人大教室,埋頭猛寫考卷,創辦人陳立老師巡視後,站上講台提點考前重點:「一拿到考卷,先寫你最有把握的3題,因為第1題做錯,第2題又錯,整張考卷就發抖,前10分鐘冷靜下來,後面就順了。」他僅開示5分鐘,便大大振奮壓力山大的考生。
【頭家開講】從客廳起家到補教龍頭 他讓員工賺得比老闆多 卓越成功董事陳明俊專訪

從家中客廳開啟補教事業,陳立教育創辦人陳明俊用搖滾精神辦教育,敢做別人不敢嘗試的,6年前借殼上市成為台灣最大升學補教集團,去年營收6.6億元。
綁著一頭馬尾的他家境清貧,父親早逝,為扛家計兼家教打工,做到補習班名師,全盛期手上同時有7,000名學生,代價是生病也得教課,讓他大悟必須建立團隊,培育師資開分校,首創將補教名師的個人品牌公司化。雖受少子化影響,學員數下降,樂觀的陳明俊看見藍海,提供教材、師資,與美語補習班、私立貴族小學合作開課,該領域每年營收成長50%,還準備開辦實驗小學,他的辦學夢依然炙熱。

紮著招牌低馬尾的陳立蓄著有型山羊鬍,本名陳明俊,率性的黑T恤搭牛仔褲是標準穿搭,若非場景在補習班教室,還以為他是藝術家或樂手。65歲的陳明俊以「陳立數學」在補教業聞名,開課囊括國小、國中到高中全科,北、中、南共9家分校,學生1萬6千多人,為台灣最大升學補教集團。

名師公司化 全台首創
與陳明俊同期的補教名師不是退休,便是賣掉品牌,他首創將補教名師的個人品牌公司化、規模化,屹立38年,為了廣招人才、長久發展,一心想上市,「我們的輔導券商說沒有補習班上市的案例,我的IP價值怎麼估算,很難證明,有些投資人對補習班上市持保守態度。」
2009年已有主打公職國考的補教業「志光」借殼「智基科技」上櫃的前例,2016年陳明俊借殼製造光纖產品的「卓越成功」(以下簡稱卓越)上市,但3年前爆出他與前董事長陳世峰的理念不同,陳明俊買下對方股權並出任董事長,2020年出售不賺錢的光纖事業,去年遇三級警戒停課影響,年營收仍有6.6億元,淨利5,690萬元。

陳明俊的大膽躍進,與太太曾淑鈴的謹慎保守互補,正是卓越在少子化及嚴峻疫情中仍獲利的關鍵。去年疫情期間,曾淑鈴趁機縮減兼職人員、廣告行銷與辦公空間,降低成本,今年6月股東會,董事長直接改由善於節流的曾淑鈴出任,陳明俊退居董事,她坦言:「這本來就在計畫中,陳老師走大方向,不太拘泥小節,董事長要細心。」陳明俊也回應:「這是很正面的事,陳立教育還要發展實驗小學、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接下來由淑鈴接棒非常好,因為所有事她都能handle(掌控)好。」
家計一肩扛 踏入杏壇
陳明俊個性率性,勇於開源,例如公司未上市前,交遊廣闊的他常受朋友之邀合夥,投資過氫電池、基因定序,讓曾淑鈴氣到遞過好幾次離婚協議書。多年前朋友找他周轉500萬元,曾淑鈴趕緊把錢挪到他動不了的戶頭,陳明俊居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到九份住了一週,他悠悠地說:「我離家3次就買了3棟房子,但最後都被太太處理掉。最瘋狂的是去九份住民宿,走之前留張名片寫:『如果這民宿想賣,請老闆通知我』,睡在那裡看得到海,有點滄桑,下雨霧霧的。」

感性派先生遇上理性派太太,是註定難分開的組合,至今陳明俊的辦公室還放著寫給太太的詩。上市壓力雖大,卻讓曾淑鈴鬆了口氣:「上市也好,錢就不能亂用了。」陳明俊一輩子教理性的數學、公式,骨子裡卻住著浪漫靈魂,熱愛搖滾樂的他彈電吉他,大學時參加金韻獎,早期衣服必有骷髏圖案,投資過展演空間「河岸留言」與畫室,會踏入杏壇,全因孝心。

「我的長髮是母親過世後才留的,以前媽媽會說半夜拿剪刀給我剪掉,會讓她不悅的事,我都沒有做。」父親在他大三時過世,身為家中唯一男丁,陳明俊一肩扛起家計,不讓母親操勞。清大工業工程系的同學9成畢業就出國,「我家境清寒,不可能跟母親拿錢,父親過世也沒有經濟來源,我就當家教,走入教學領域。」
客廳變教室 有課就接
善於抓重點、分析考題的他,幫助第一個家教學生考上全班第一,學生陸續口耳相傳,報名上課,陳明俊沒錢租場地只好在家中客廳開課,「我買一個小黑板,吃麵那種折凳和折疊桌,第一次開班,30幾個人。」1980年代,聯考錄取率僅2成3,補習風氣正盛,他退伍後向阿姨借8萬元,在台北基隆路租屋開班,創陳立數學,自己買木板釘桌子,隨著學生人數增加,輾轉搬到台北車站現址。

陳明俊白手起家,有課就接,曾淑鈴記得:「他一大早去斗六上課也不叫苦,臉皮比較薄,碰到有些補習班沒辦法發薪水,他照樣上課,不會跟人計較,以前也不太懂怎麼開口收學費。」當時南陽街有200多家補習班,補習學生近19萬人,陳明俊回憶盛況:「你只要看到有門牌,都是一間補習班。」
不同於傳統補習班給人填鴨式教學的印象,他以動腦式的思維數學聞名,擅長分析原理,例如解釋次方概念,他用十八層地獄的痛苦指數生動比喻,不希望學生沒道理地死背,「數學是想出來的,要學怎麼解決問題,不是做題目背答案。」沒有講義課本,他也能一口氣講三小時的課。

全盛時期,陳明俊開班前,家長會帶學生排隊報名,一堂課開2間300人教室,從白天重考班、黃昏班上到晚上衝刺班,手上同時有十多個班,「一個禮拜只有週日晚上沒課,但如果沒這樣衝,就沒辦法讓師母幸福。」曾淑鈴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那時我們像孤兒寡母,都帶我婆婆跟女兒來等他8點半下課去吃晚飯。」衝刺事業的代價,是陳明俊缺失陪伴小孩的時間,教過近百萬名學生,3個孩子卻沒上過他的課。
培訓新師資 開枝散葉
早期名師光環僅跟著老師本人,陳明俊只能獨自往返北中南趕課,長期缺乏休息,支氣管特別脆弱,有次感冒,咳了2個月無法說話,他無奈地站在講台寫板書,請人代講課,讓他慎重思考團隊的必要,「天下要讓出來,不該是我獨撐,所以我34歲就培養十個老師,年輕人有夢想、想創業,與其把他當員工,不如當夥伴。」
現在他偶爾上台開講,必當學生面稱讚該堂課老師,在陳立教育教數學21年的杜宇也說:「我退伍前來教到現在,像我們這種年輕老師剛出來需要舞台歷練,這裡提供很好的環境,不管資深資淺,只要把課教好就有機會。」

31年前陳明俊將培育師資送到外縣市開分校,老師和行政人員各占股30%,總部占4成,「他們加起來就超過我,這表達了我不想掌控他們,鼓勵內部創業。」年輕老師沒資金,陳明俊先借他,「你賺到錢,再把資金補回來就好,分幾年補我不在乎,這樣就穩住人才,業績衝很快,像去台南第一年,招生就做到當地第一。」

事業臨低潮 樂觀以對
也許是陳明俊生性浪漫,在業界的創舉常讓同行驚訝,包括13年前開放家長陪同上課,國小班的陪班率高達8成,「他們會幫忙看好小孩,不專心的,爸媽一盯,效果很好。」到小學班一看,果真有不少家長坐在教室後排,專心聆聽講課,還在講義上勤做筆記。
台灣補教產業發達,也引起中國興趣。2018年卓越到廈門設「陳立教育諮詢」,提供當地補教業顧問服務,但去年中國雙減政策,禁止組織學科類培訓(即補習班),他迅速止血停損,去年認列減損約1,100萬元。陳明俊仍正向看待:「中國現在走素養,不為考試,正好我們的數學教材講故事、起源,是中國要的概念,所以現在要完全輕資產,推廣教材。」他長期教學,激勵學生,幾乎沒有悲觀低落的情緒。

受少子化影響,補習人數減少,卓越營收從高峰9.2億元,去年下跌2.6億元,樂天的陳明俊不沮喪,積極找藍海,他發現:「兒童美語小一到小三好多人,小四後人數遞減,因為開始補科學、數學,兒童美語平日上課,週末教室常空著,我們是數學起家,就和他們結盟,把補英文的人留下來補數學。」
做公益教育 深耕偏鄉
2020年他成立「陳立小學堂」事業部主攻國小市場,提供線上線下教材、師資,搭配智能化輔助系統,讓學生在家用手機線上做題,即時落點分析,便可知曉速度與答對題數在同儕間排名,方便加強弱項。總經理陳豔華解釋,獲利來自線上教材帳號費用、區域授權金與抽成,打進「葳格高中附小」等私立貴族小學,與長頸鹿美語、吉的堡、弋果等兒童美語補習班,「授權金分成學區或行政區,代表整區只跟一家合作,現在葳格小一有10班,4班是和我們合作的數理資優班,考試合格才能進來。」陳立小學堂每年營收成長50%,成長動能更勝高中部,曾淑鈴還不忘叮嚀大家,多生小孩。

只是陳明俊仍是喜愛辦學、滿腔熱血想改變教育的老師,有些夢,不賺錢也想完成。12年前他到台東做公益教育「科學小菁英」,免費親自授課8年,讓台東學生在奧林匹亞等國際數學競賽中拿下1,000多面獎牌,後拓展到屏東、新竹等偏鄉。他發現台東醫師不足,8年前接手瀕臨倒閉的台東私立育仁中學,每年都培養出當地醫科生。當年他因家貧無法出國進修,心中留下遺憾,如今在學生身上,圓滿填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