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很多,報答農人還是要以農的方式,畜牧業收入較高,養豬只要好好養,在拍賣市場就能公平交易,較單純。」本著一片好意,洪崇拼毅然決然跨入陌生領域從頭學起。殊不知,牧場剛完工啟用,隔年就遇口蹄疫,不少豬農離牧,豬隻沒人要、四處放生,很多小豬甚至直接被丟在路邊,1公斤豬價暴跌剩30多元。
【捲門王兼做豬王番外篇】買好地換劣地 菜鳥豬農靠憨仔哲學反敗為勝 三久集團董事長洪崇拼專訪

洪崇拼在建材事業站穩腳步,但他從未忘記,當年是家裡硬擠出30萬元供他創業。為了幫大哥改善從農靠天吃飯,收割時有錢、播種又沒錢的困境,1996年他斥資5,000萬元,將8分祖產農地改建成豬舍,贈與哥哥,不料剛踏入畜牧業第一年就遇口蹄疫,豬價腰斬,而這位菜鳥豬農卻靠著誠信2個字反敗為勝。
當時,洪崇拼剛向宜蘭的種豬場訂購400頭母豬,1頭單價七八千元,「剛交完50頭口蹄疫就爆了,種豬場老闆很緊張,怕我退訂,我只說了一句『只要你的豬是健康的就照交,錢一毛我都不會少。』,他還去國外搜購口蹄疫疫苗,幫小豬打完針才交給我。」
對洪崇拼來說,誠信是做人做事的原則。然而他的大膽決定,一度讓母親、哥哥憂心忡忡,他反過頭來安慰家人:「天災誰知道?既然決定要做了,就不用考慮那些多餘的,除非大家都不吃豬肉,那就沒辦法了,不然豬也買了,我們就好好養、小心照顧。」由於60公斤重的母豬養到可生豬仔轉售得花2年,隔年市場因需求大於供給,豬價狂飆1公斤破80元,讓他更堅定不論天災人禍都不能阻撓決心。

「從小我就是在鄉下生活,以前地主跟貧農的地位落差,給我很強大的刺激,讓我知道我一定要幫家裡翻身,三久牧場從400頭豬開始養,到目前為止,1個月可出2400頭,牧場的經濟狀況已超越整個村莊的營收,可完全自給自足有獲利了。」洪崇拼欣慰地說。
儘管事業有成,但洪崇拼從未忘本。以往養豬場易被視為嫌惡設施,但他回雲林故鄉投資,自費幫地方打井、施做灌排系統,還不惜買市區土地,跟農民交換豬場周邊貧瘠土地,以退為進,一度連大哥、母親都無法理解,私下喊他「憨仔」。
「其實農民會賣土地代表有困難,我都會問一句:『這樣夠嗎?』再加一點價,既然有能力買,就代表我們能力比較強,換個角度用強助弱、互利心態做事,很多問題都能被解決。」洪崇拼直言,這道理如同商場上的談判,「必須站在對方立場來談才有機會,這也才叫談判,如果堅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那叫爭執。」自認從小在鄉下長大,能力所及,沒必要把錢看得太重,反而讓豬事更圓滿。
他有感而發地說:「很多事情是你的堅持、你的悟,在最困難的時候,要去思考如何反敗為勝,這考驗老闆的智慧,低潮人人都有,差別在於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得透徹,很快就會轉變為動力,相反的,悲觀者可能前進的速度較慢、走向比較單純的方向,但也因此失去挑戰的能力。」見採訪氣氛忽然感性了起來,硬漢頭家忽然話鋒一轉地說:「沒死在沙灘上的,就是堅忍不拔4個字而已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