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榮繼續像點兵般介紹自家為法拉利、勞斯萊斯、BMW等大廠客製的產品,突然提問:「你知道凌志汽車(LEXUS)的slogan嗎?『專注完美、近乎苛求』,最後面2個字我們感受最深。這顆是他們第一款跑車用的,角度、弧度都很要求,波紋要有漣漪的感覺。決定給我們做之前,他們董事親自來巧新,看我們能不能做出他們想要的輪圈。生產過程3班駐廠、一班10人,待了3個月。」問黃聰榮當時的壓力大不大,他深呼出一口氣說:「很大啊!但跟日本人做生意,他信任你以後,單就都會給你。」
日商凌志汽車(LEXUS)要求嚴苛、注重細節,輪圈的角度、弧度都很要求,波紋還需有漣漪的感覺。車用鋁合金輪圈分鑄造及鍛造2類,鑄造是將鋁材熔融為液態後注入模具成型;鍛造則是用高壓將鋁材擠入模具成型,相較鑄造,具高強度、高塑性與輕量等特性,但製造成本高,多是跑車、頂級車款採用。
巧新科技是台灣最大、全世界第二大鍛造輪圈製造商,1994年由魏隆誼創立,初時只是雲林一家10人小公司,生產腳踏車零件、高爾夫球頭與國防工業零件,是台灣第一家以航太級鈦合金鍛造高爾夫球頭的廠商,1998年切入汽車產業,黃聰榮雖非巧新原始股東,這時以顧問身分進入公司,「我跟創辦人的哥哥是老同事,他請我來幫忙。」
黃聰榮(左二)與兒女感情很好,2個兒子看父親公務繁忙,後來也都選擇進入巧新工作,幫忙父親。(黃聰榮提供)出身雲林土庫馬光厝的黃聰榮,自小家境不好,小學四年級,父母親帶著5個孩子舉家遷至台東東河尋求翻身機會,生活卻僅能溫飽。搬石頭、幫忙砍紅甘蔗,很小就開始幫忙賺錢,後來考上台東高商。
「念商職時,我每天用2、3個小時練習珠算。退伍後隻身到台中找工作,靠著珠算2段應徵上自行車廠助理。」從人事總務做到物料管理,黃聰榮幾乎是人體電腦,半工半讀,大學畢業後,進入製作網球拍的山河森實業財務部門當助理,「權力是用能力爭取來的,讓老闆相信你可以做事,他就會交代你他想要做的事。」工作雖不涉及產線,他也會去工廠了解製程,「熟悉每個部門、環節,才能做好財務規劃。」
一路做到副總,40多歲時卻中年裸辭,黃聰榮的決定讓人詫異,「再怎麼做就是這樣而已,沒什麼可以做的了,覺得時間差不多了。」離開後,他進入量販店大買家,幾次跟老闆聊天,對公司經營的方向、目標提出意見,頗得賞識。加上黃聰榮長久以來與銀行交涉,建立出好關係,「誠信很重要。在山河森的時候,跟銀行承諾什麼就一定做到,後來公司借錢都不用融資、抵押。」
黃聰榮決定轉戰巧新時,老闆惜才不願放人,「他說不然一人一半,真的就一三五、二四六,西螺、台中二地跑。」這樣的斜槓人生持續5年才結束。
巧新在1998年切入汽車產業,3年後幫通用汽車製造出16吋、僅8公斤的輕卡輪圈。巧新創立前幾年,創辦的魏家兄弟認為鍛造輪圈市場大有可為,決定進軍,但直到1998年才拿到入場券。彼時美國通用汽車釋出鍛造輪圈需求,想到亞洲找供應商,巧新抓住機會,3年後成功出貨16吋、僅8公斤的輕卡輪圈。那段時間,巧新為了新業務購地建廠,找來黃聰榮協助增資。
「不只幫公司跟銀行借錢,我自己也投了不少,加一加增資快10億元。」為了取得大廠認證,巧新投入大筆研發費用,「每年都跟股東要錢,不夠花啦!痛苦了10年。」回憶當年情景,黃聰榮頻搖頭,「土地、建物、機器弄好了,還沒有訂單進來,但頭洗了就一定要成功。高爾夫球頭還在做,就省著點花。」
第一顆輪圈出廠後,等了2年才迎來第2個客戶福特,之後克萊斯勒、捷豹等品牌慢慢找上門。巧新擁有一條龍優勢,除了鍛造,機械加工與塗裝技術精緻度皆優於其他業者,很多造型複雜或特殊表面的客製化輪圈,都是由巧新生產。
巧新的屏東新廠引入機械手臂進行加工,取代大量人力。「我們這產業是這樣,接單以後開始開發,雙方確認設計、開模、做出產品、功能測試,完全都符合規定,再集合所有零件整車測試,OK了才開始量產,這時間大概要2年。」熬過痛苦的基本功修練階段,巧新穩健向前,放手起家的高爾夫球頭業務,專心製造輪圈。2008年金融風暴不僅未遭重創,也供貨給剛起步的特斯拉。在那個電動車不被看好的時間點,特斯拉亟需一款可以驚豔世界的新品,於是找上客製化程度高的巧新,打造出Tesla Roadster。
之後幾年,雙B、法拉利、保時捷等車廠訂單陸續到手,巧新成為全球第二大鍛造鋁圈廠,2016年營收達78億元,前景一片光明,隔年經營團隊卻爆出紛爭,總經理石呈澤請辭、跳槽至對手公司。當時各種流言,讓股東對巧新失去信心,公司的營收、獲利連3年下滑。「客人被拉走」「很難經營」「石是被黃逼走的」,這些聲音,接下董事長位置的黃聰榮都知道,在那個時間點他卻選擇不回應。
黃聰榮(左)重視製程基本功與細節,巡廠時與員工一起檢查經過粗鍛、細鍛的輪圈厚薄度是否符合設定範圍。「當時要重新選董事長,我一直在公司,也負責管理,董事就希望我接下來。甘願做就要歡喜受。」即便已過5年,問及此事,因信仰長年茹素的黃聰榮回答依舊語帶保留,沒口出惡言,「當時旁邊的人問我說為何不提出個人想法,我說:『我說了會好嗎?公司會變怎樣?』反正被罵也不會痛,心情會不舒服啦,就當磨練,隔天還是要上班啊!」
唯一鬆口的無奈,是接單狀況。事件發生時,屏東新廠興建中,「原本是說有訂單必須擴充產線,後來發現那2年單沒那麼多。建廠沒有不對,但時間點如果不適合,會全盤皆輸。」憂心卻急不得,「不能為了有單黑白接,就是基本盤固好,所有客人都走過一輪。」
熔煉爐中溫度逾800度,黃聰榮頂著高溫,和同仁討論熔煉廠狀況。從未負責業務工作的黃聰榮親自出征,要改善業績衰退窘境。「歐洲、美國飛了好幾趟,重點不是缺客戶,是舊的客人怎麼樣可以增加量。了解客戶需要什麼,才能跟團隊討論、補強。」董事長身分能立刻下指令與決定,和客戶的關係更穩固,「以前可能雙方溝通落差,我們沒辦法了解客人要什麼,對方也不知道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或是客人要什麼樣式、數量,我們做不到,又沒及時告知,後來才沒下訂單。」
黃聰榮做事明快有魄力,「不管賺或賠,能處理的快處理,不能處理的就跟人家說歹勢,我們沒辦法做,事情攤開來講的話,大家都能夠互相體會。汽車產業的客人反而講究情義,合作久了不會馬上把你換掉了。」加上生產線也需要認證,更多時候視彼此為夥伴關係。2019年巧新接單量創新高、年增82%。
經過一系列操作後,宛若垃圾的邊角料,重新以40公尺長的鋁柱現身廠房。眼看營收要再攀高峰,偏偏遇上疫情,車廠紛紛停工,出貨計畫延後。離職的前總經理石呈澤又上演一齣帶援兵圖反攻的戲碼,找上和大董事長沈國榮合作欲搶經營權。談及這博取各界眼球的議題,黃聰榮表情、語氣平靜地仿若談論天氣,「我們持股百分比自己都知道,不認為會有什麼問題啦!就是外界的聲音比較大,後來也沒事啊!」病毒反而卡得他窒礙難行。
巧新主要客戶為高端車廠,訂單影響較小,但主要生產基地在台灣,客戶卻都在歐、美、日,塞港、運費暴增讓巧新苦不堪言。「去年多花了10億元。」客戶急著要產品,黃聰榮咬牙,讓輪圈搭飛機,「空運一顆輪圈要200多美元,賣一顆賠一顆,一個月曾經運到幾千顆。」有客戶願意分攤,當然也有人不願意,「了錢就了啊,做生意沒有包賺的。」話雖豁達,經營公司畢竟不是慈善團體,黃聰榮也有強硬的一面,「我們不是說硬拗對方,你現實我也現實,不願當夥伴,後面就再說。」
製作輪圈後剩下的廢棄邊角料占據廠房大片位置,準備熔煉再製,巧新員工都形容那是公司的銀山。疫情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產線認證問題。屏東廠建設完成投產,原本預計今年可損益兩平,興櫃16年的巧新也將上市,但因為封境、隔離等問題,客戶無法來台,只能空等。開源腳步略緩,幸好能幫助節流的熔煉廠已開始運轉。指著廠房一方堆積約2、3層樓高的金屬碎屑,黃聰榮笑著說:「這是銀山耶!」製作輪圈需要的鋁柱約50公斤,廢棄的邊角料就有30多公斤,目前廢料回收率高達95%,一年可產出3萬噸再生鋁,約省下1成的成本。
隨著各國際品牌車廠對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議題的重視,身為業界少數有能力自行熔煉再生鋁的鍛造輪圈廠,巧新幫自身創造出新的價值,甚至考慮出售再製鋁。「這時間點可能沒賺到錢,但可以改善製程、降低成本,變成可以賺錢,所有事情都要不斷提升,人也是這樣,才有被利用的價值。」
黃聰榮(左)過往雖然主要負責財務相關工作,也會關心產線運作與材料特性,能學的都積極學。未來巧新希望可以走在客戶前面,提供設計、引領趨勢。學商的黃聰榮想法很實際,「我常跟同仁說人如果沒有被利用的價值,薪水就會比人低。聽起來是很現實,但現在社會不就是這樣嗎?假設我對公司沒有什麼價值,股東會要我嗎?」進入巧新約莫20年,他笑說自己是公親變事主,但一路以來什麼都學,什麼都做,他就像自家鍛造的輪圈,頂住高壓塑形、打磨、拋光,甚至打掉重練,終能成為跑車高速前衝的最重要零件。
黃聰榮建了一個開心農場種植樹木與火龍果、芭樂等二十多樣水果,但忙到只有週末、假日可以前往放鬆。後記:董仔有個開心農場
「其實接董事長那年,我本來是要退休了,沒想到…」黃聰榮拿著利剪站在火龍果樹前,有些感嘆說到。他在雲林古坑有個農場,種植肖楠與四季水果,原本該是卸下重擔後要放鬆的園地,現在卻只能在週末過來放空。
看著火龍果被鳥啄食滿目瘡痍、散落一地,雖覺可惜,他卻也看開,「這就是自然法則啊!要跟動物和平共處,有時這裡還有猴子咧!」看見另一端未受襲擊的芭樂樹結實纍纍,他快手剪下,招待來客。經營事業或許就像收穫水果,該把握的就一定要把握,時機若錯過,即便遺憾,也要豁達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