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塞港霸氣讓輪圈搭飛機 他霸氣不怕運費一年多10億元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黃聰榮進入巧新逾20年,6年前在公司總經理突然離職、加入對手公司時,臨危受命接下董座位置。
黃聰榮進入巧新逾20年,6年前在公司總經理突然離職、加入對手公司時,臨危受命接下董座位置。
台灣最大、全世界第2大鍛造輪圈製造商巧新科技,客戶囊括法拉利、保時捷及特斯拉等一線品牌;財務出身、業務門外漢的黃聰榮,6年前臨危接任董座,遇股東質疑,親征歐美車廠,接單量創下新高;2年前卻又遇經營權之爭,董事力挺,安然度過。
黃聰榮出身貧困農家,沒有人脈、錢脈,從小助理一路往上爬,人生就像輪圈鍛造,經歷高壓、熱鍛、打磨,終究能閃耀出廠。
辦公室掛滿整牆的輪圈,廠牌不同、造型各異,唯一共同點是價格都不便宜。 黃聰榮點兵似的介紹自家為法拉利、勞斯萊斯、BMW等大廠客製的產品,「這是保時捷第一部電動車的輪圈,上面有碳纖維片,它的設計很輕、可減少風阻。一般保時捷21吋鍛造輪圈含輪胎,一組四顆售價大約20萬元,這個一組要50萬元。」
保時捷第一部電動車的輪圈,上面有碳纖維片,設計輕、可減少風阻。
車用鋁合金輪圈分鑄造及鍛造二類,鑄造是將鋁材熔融為液態後注入模具成型;鍛造則是用高壓將鋁材擠入模具成型,相較鑄造,具高強度、高塑性與輕量等特性,但製造成本高,多是跑車、頂級車款採用。
巧新科技是台灣最大、全世界第二大鍛造輪圈製造商,1994年由魏隆誼創立,初時只是雲林一家十人小公司,生產腳踏車零件、高爾夫球頭與國防工業零件,1998年切入汽車產業,黃聰榮雖非巧新原始股東,這時以顧問身分進入公司。
巧新的屏東新廠引入機械手臂進行加工,取代大量人力。
出身農家的黃聰榮,自小家境不好,很小就開始幫忙賺錢,後來考上台東高商。當完兵他隻身到台中找工作,半工半讀考上大學,畢業後進入製作網球拍的山河森實業,待了16年半,從助理一路做到副總。後進入量販店大買家又待了幾年。
巧新1994年由魏隆誼創立,初時以生產腳踏車零件、高爾夫球頭與國防工業零件為主。
1998年美國通用汽車釋出鍛造輪圈需求,想到亞洲找供應商,巧新抓住機會,三年後成功出貨16吋、僅8公斤的輕卡輪圈。那段時間,為了新業務購地建廠,創辦人魏家兄弟找來黃聰榮協助,增資近十億元。「每年都跟股東要錢,不夠花啦!痛苦了10年。」為了取得大廠認證,巧新投入大筆研發費用,第一顆輪圈出廠後,等了2年才迎來第二個客戶福特,之後克萊斯勒、捷豹等品牌慢慢找上門。
「我們這產業接單到量產時間大概要二年。」熬過痛苦的基本功修練階段,巧新穩健向前,放手起家的高爾夫球頭業務,專心製造輪圈。2008年金融風暴不僅未遭重創,也供貨給剛起步的特斯拉。之後雙B、法拉利、保時捷等車廠訂單陸續到手,2016年營收達78億元,前景一片光明,隔年經營團隊卻爆出紛爭,總經理石呈澤請辭、跳槽至對手公司。
巧新1998年開始積極切入鍛造輪圈,第一個輪圈客戶美國GM 團隊曾來台訪廠。(巧新科技提供)
「客人被拉走」「很難經營」,各種流言讓股東對巧新失去信心,公司營收、獲利連三年下滑。這些聲音,接下董事長位置的黃聰榮都知道,當時他選擇不回應,即便已過五年,因信仰長年茹素的黃聰榮回答依舊語帶保留,沒口出惡言,「旁邊的人問我說為何不提出個人想法,我說:『說了會好嗎?公司會變怎樣?』心情不舒服啦,就當磨練,隔天還是要上班啊!」
事件發生時,屏東新廠興建中,「原本是說有訂單必須擴充產線,後來發現單沒那麼多。又不能為了有單黑白接,就是基本盤固好,所有客人都走過一輪。」從未負責業務工作的黃聰榮親自出征,飛了好幾趟歐、美。他做事明快有魄力,「不管賺或賠,能處理的快處理,不能處理的就跟人家說歹勢,我們沒辦法做,事情攤開來講的話,大家都能夠互相體會。」
製作輪圈後剩下的廢棄邊角料占據廠房大片位置,準備熔煉再製,巧新員工都形容那是公司的銀山。
2019年巧新接單量創新高、年增82%。眼看營收要再攀高峰,偏偏遇上疫情,車廠紛紛停工。離職的前總經理石呈澤又找上和大董事長沈國榮合作欲搶經營權。談及這件事,黃聰榮語氣平靜地仿若談論天氣,「我們持股百分比自己都知道,不認為會有什麼問題啦!後來也沒事啊!」病毒反而卡得他窒礙難行。
巧新主要生產基地在台灣,客戶卻都在歐、美、日,塞港、運費暴增讓巧新苦不堪言。「去年多花了十億元。」客戶急著要產品,黃聰榮咬牙,讓輪圈搭飛機,「空運一顆輪圈要200多美元,賣一顆賠一顆,一個月曾經運到幾千顆。」疫情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產線認證問題。屏東廠建設完成投產,原本預計今年可損益兩平,興櫃16年的巧新也將上市,但因為封境、隔離等問題,客戶無法來台,只能空等。
熔煉爐中溫度逾800度,黃聰榮頂著高溫,和同仁討論熔煉廠狀況。
開源腳步略緩,幸好能幫助節流的熔煉廠已開始運轉。廠房一方堆積約2、3層樓高的金屬碎屑被稱是「銀山」,製作輪圈需要的鋁柱約50公斤,廢棄的邊角料就有30多公斤,目前廢料回收率高達95%,一年可產出3萬噸再生鋁,約省下一成的成本。
經過一系列操作後,宛若垃圾的邊角料,重新以40公尺長的鋁柱現身廠房。
隨著各國際品牌車廠對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議題的重視,身為業界少數有能力自行熔煉再生鋁的鍛造輪圈廠,巧新幫自身創造出新的價值,甚至考慮出售再製鋁,「這時間點可能沒賺到錢,但可以改善製程、降低成本,變成可以賺錢,所有事情都要不斷提升,人也是這樣,才有被利用的價值。」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