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傳統軌道送餐只能直去直回或繞圈迴轉,鴻匠科技董事長羅匡臣研發3年,打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具聲光效果、可適應餐廳空間走任何路線,支援不同出餐口的軌道送餐機器人,斯文內斂的他提到研發,眼神便散發光亮,「我就是喜歡創新,從小喜歡科學,所以我們的產品,全台沒有看到第二個。」
去年導入軌道送餐機器人的朗寧創辦人茆晉𣉚也贊同智慧化送餐的趨勢,「牛排的盤子很重,員工可以省下力氣,和客人做更有溫度的互動,而且軌道車讓客人很有新鮮感。增加軌道成本是190萬元,但我讓同仁少送餐的次數,加上外場人員至少減少五位,其實一年已經賺回來了。」
軌道送餐機器人到站後會出聲、發光,提醒取餐,客人取餐後也會自動駛離,充滿新鮮感。(朗寧牛排提供)創立於2004年的鴻匠,專做自動化軌道送餐系統,台灣人熟知的爭鮮、海壽司等迴轉送餐餐廳,九成是鴻匠的客戶,甚至外銷到美、印、日等四十多個國家,市占率為世界前三大,是台灣隱形冠軍,2021年營收1.66億元。
18年前,羅匡臣與差二歲的弟弟羅匡毅沒有富爸媽背景,也不是台灣首家研發自動化送餐系統的公司,卻能在市場殺出血路,全因二人厭倦上班族生活,互挺彼此不計較,副總羅匡毅笑著說:「我們野心很小,只要比上班薪水多一點就好,報價便宜人家一半,客人都覺得很神奇,竟然讓同業無法跟我們競爭。」
相較於慢熱、專長為研發的羅匡臣,羅匡毅擅長補充細節說故事,負責業務,兄弟互補、相依,一樣戴著銀邊細框眼鏡,成家仍同住,是彼此最佳的創業夥伴。出生於台中豐原的二人,創業基因來自擅做生意的父母,羅匡臣回憶:「早上5、6點就起床幫忙賣早餐,我媽又跟阿姨做家庭美髮,什麼都做,我爸批五金百貨買賣,做汽車改裝,小時候的玩具,就是他的工具,我們也會跟他一起到路邊擺攤賣雜貨。」
9年前羅匡臣(右)與羅匡毅(左)到美國安裝自動化送餐機器,當時公司規模小,組裝都是兄弟2人一起進行。(羅匡毅提供)大學念機械科系的他們原本都是上班族,羅匡臣在前東家做自動化輸送設備,客戶便是爭鮮迴轉壽司,設計、安裝、售後服務到採購都由他包辦,一人當三人用,「還要全台灣跑,常常熬夜加班,薪水才3萬多元。」那時他第一次萌生創業念頭,弟弟馬上爆料:「當時他想不開,做了一個投資,把錢全部燒掉。」
羅匡臣單純想掌握自己的收入,又想訓練口才,花30萬元加入一間傳銷公司,「換來一堆襪子和車用空氣清靜機,襪子到現在還沒穿完,結果貨沒全部拿到,老闆就不見了。」正以為他會忿忿不平地指責公司騙人,他卻非常正向,「但他跑掉之前,給我一些勵志的書,其中《思考致富聖經》,看完很有信心創業。」
但他戶頭僅剩十幾萬元,羅匡毅用做汽車美容存到的100萬元,義氣挺哥哥,合夥創立鴻匠。初期二人沒錢請人,全年無休,羅匡毅直白地說:「50萬元的設備,二十幾萬元就賣了,反正不會餓死,有客人就好,我們原本想做2年,就開發別的產品,結果越來越多客人來買。」
3年前,羅匡臣研發軌道送餐機器人,能轉彎、走岔路,支援不同工作站出餐,還兼具聲光效果。二人不想搶前東家的壽司店生意,透過前客戶引薦,先打進當時正紅的四季和風迴轉涮涮鍋,吸引客戶的不僅是低於同業一半的價格,還有羅匡臣的創新研發力。同樣都是迴轉軌道,「一般都是同方向一直轉,我把它做成正、反轉,可以計時5分鐘正轉,再反轉,讓左、右邊的客人公平取菜,不然有些客人永遠先拿到出菜口剛出的菜。」
羅匡毅補充說明:「其實這些功能都是老東家不想幫客人做的,後來我們為什麼能賣到日本,業界最大的日本廠不想為客人客製化,因為他的訂單已經做不完。」
早期迴轉台的輸送鏈條由月牙形狀的板材連結而成,曾經到餐廳現場安裝的羅匡臣觀察發現,月牙板連接處縫隙太大,食物掉入機台易引來蟑螂等衛生問題,「我把它換成可拆式、可清洗、可更換的塑鋼材質,而且沒有縫,食材滾不下去。」他也坦言,早期員工只有他和弟弟,鏈條改為可拆換組裝,「一台轎車就可以載去裝,我們只能省工再省工。」
後來四季和風展店超過50家,全指定鴻匠供貨,2007年爭鮮推出迴轉火鍋品牌,也找上鴻匠,開始翻轉鴻匠的命運。羅匡臣印象很深刻,「我們從一群沒沒無名的小夥子,竟然接到台灣數一數二大餐廳集團的訂單,那時候團隊才3、4個人,我就敢接單。」當機會來臨,儘管他只有一半把握,也緊緊抓住。
鴻匠拿下爭鮮的迴轉壽司訂單後,成為全台市占第一。「第一關就非常難,他要上面是迴轉火鍋,下面自動收盤,像藏壽司一樣,我們一開始沒做過收盤,只有2個月時間,絞盡腦汁設計。」羅匡臣苦心於研發,弟弟、弟媳與爸媽都加入幫忙組裝,「為了讓客戶順利開店,還提前3天到店裡熬夜,不眠不休地安裝,從那時候開始,他們信任我們,後來也給我們迴轉壽司的單。」
羅匡毅以圖解釋,軌道送餐機器人能走更複雜的路徑,不再只是傳統的迴轉或直去直回。爭鮮與前東家因故結束合作後,羅匡臣才正式接下爭鮮迴轉壽司、点爭鮮的訂單,前東家也退出市場,鴻匠躍上台灣市占第一。
不過,面對日本與中國大廠強敵環伺,羅匡臣始終戰戰兢兢,不斷精進,11年前便推出第二代產品—直行式智能造型送餐車,能將現做餐點快速送至桌邊,還可變化為新幹線、子彈列車等各種造型,羅匡臣指著車身自信展示,「你看我們車子中間有安裝紅外線,餐點送到桌邊,客人取餐後,車子會自己開回去,當時日本的要按按鈕,光研發這個就快1年。」甚至為了符合餐廳保鮮需求,羅匡臣在盤子背面裝晶片,可記錄在迴轉台上放置時間,超過限制便下架。
羅匡臣正在檢查即將出貨給印度客戶的迴轉台,還可加直行式智能造型送餐車,做成雙層軌道出餐。2018年,鴻匠陸續接到外銷訂單,年營收破億元,羅匡毅興奮卻又無奈,「我們最大優勢是客製化、交期短,比日本廠快1/3,客人幾乎都在開店前1個月下單,因為沒有餐廳可讓你半年後再去裝設備,所以我們沒辦法做庫存,下個月的訂單,通常這個月才知道。」如今外銷比例已占鴻匠營收7成。
羅匡臣(左)與羅匡毅(右)兄弟共同創業,分別在研發與業務能力互補又相依,低潮時互相扶持。近幾年,不少從日本展店到台灣的連鎖迴轉壽司店都曾接觸鴻匠,礙於日本店皆用日本最大廠的迴轉台,為避免日本廠商不高興,台灣店始終不敢貿然換成鴻匠的設備,但仍有日本前三大迴轉壽司店已低調採用,羅匡毅掩不住喜悅,「我們跟他談了2年時間,他們供應商裡,只有我們一個台灣廠商,其他都是日本人。」
羅匡毅很擅長拓展市場,只要到客戶的餐廳,便能幫客戶算出採購自動化設備,可省下多少人力成本和時間,讓客戶阿莎力下單,「如果一家店送餐趟數太少,用軌道只省二個人力,我們就建議他軌道費用抓在一百萬元以內,軌道做單層。」
採訪這天,工廠正在組裝一台近3百坪餐廳所需的送餐機器人軌道,占滿整層二樓,即將出貨到印度,羅匡臣坦言:「做軌道需要很大空間,還會占住公司生產速度和空間,希望未來做到沒軌道,只需要一張桌面,車子放上去,就可以沿著桌面自己走。」
壽司盤後的晶片可以記錄壽司鮮度時間,超過限制即可下架。羅匡臣是停不下的工作狂,今年又投入1千多萬元希望升級送餐機器人,唯一抒壓方式是打羽球,兄弟間的關心用說的太矯情,羅匡毅挖苦哥哥:「他都靠打羽球折磨身體,打一打就哪邊受傷。」羅匡臣馬上反駁:「也沒那麼誇張,(他)打高爾夫球也會,太執著就會受傷。」
鴻匠的磁力式動態展示台可應用於各種領域,例如美妝保養品,且軌道為隱藏式,視覺上更簡潔。(翻攝鴻匠官網)太執著,感情也會受傷,每當二人意見不同,羅匡毅明講:「交給他決定,不要把利看太重就不會有問題,我們都比較重視家庭,家破了意義在哪裡?」二人都明白,攀向高峰的路途艱辛,唯有彼此扶持,才能攻頂。
你不知道的頭家:動漫撫慰人心
創業總有心情低潮的時候,羅匡毅加碼爆料哥哥:「他心情不好會看卡通影片。」極度理工腦的羅匡臣原來很有童真,他不好意思地說:「以前會看《火影忍者》《海賊王》,就喜歡看動漫。」從小鮮少爭執的2人,連吵架都很有創造力,羅匡毅笑說:「我們以前都畫圖打架,他畫一隻機器人,我畫一隻,發射武器去攻打他的,他再畫別的武器來打我。」語畢2人大笑,欣喜純真初衷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