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刺青顯眼、打扮隨興卻有型的林柏辰拿著剪刀,手動得飛快,不一會兒時間,來自法國的華僑女孩傅葳便如願擺脫參差微亂的中長髮,新造型可愛又有個性。
【生意經】扛起阿嬤二千萬元負債 他首創全台素食髮廊 LieblingSalon素食髮廊專訪

LieblingSalon是台灣第一家純素食髮型沙龍,髮品、料理都與動物完全切割。老闆林柏辰還在母親肚子裡就吃素,父母離異後,由從事美髮工作的外婆帶大,他受影響也踏入這行。
5年前他到多個國家以剪換宿,一度要在中國開店,卻得知外婆被倒會,欠下2千萬元鉅款,家族無人有心力解決,他放棄一切回來幫忙。參考國外模式,打造結合素食的複合式髮型沙龍,外婆顧後場,他拚前台,嬤孫2人要合力度過難關。
「我們在市集認識,他擺攤幫人剪頭髮,之後我就都找他剪。我是vegan(素食主義),法國滿多這種複合式沙龍,台灣好像沒有,他開這家店我很驚喜。」剪髮圍巾剛解下,傅葳就迫不及待點餐:「我想吃素仔煎。」林柏辰的身分從設計師切換成服務生,到開放式廚房向店內主廚、自己的外婆下訂單。
創業資料(2022年8月)
- 裝潢、設備費 : 60萬元
- 房租 :2萬元
- 人事 :3萬元
- 食材、材料費:2萬元
- 水電瓦斯費 :1.5萬元
營收資料(2022年8月)
- 房租 : 2萬元
- 人事 :3萬元
- 食材、材料費 :4萬元
- 水電瓦斯費 : 2.5萬元
- 營收 : 21.5萬元
- 利潤 : 10萬元
- 註:營收與利潤為記者估計
家族影響 茹素學美髮
招牌素仔煎端上桌,無蛋無海鮮,外觀、口感卻幾乎和葷食的蚵仔煎無異,林柏辰不藏私說出祕方:「我們用『黑鹽』,它有像硫磺的味道,在料理中很像動物性蛋白質。」在LieblingSalon,所有東西都是純素,「蛋、奶、蜂蜜都沒有,使用的髮品也都是動物零殘忍(產品製造過程無動物實驗),我們是台灣第一家素食髮廊。」

家族長輩因信仰清海無上師,遠離葷食三十多年,今年29歲的林柏辰還在娘胎就吃素。2歲時父母離異,來自香港的父親離開台灣返回家鄉,母親則赴中國創業,「我是外婆帶大的,小時候班上唯一一個吃素,但便當都被同學瓜分,因為外婆煮得太好吃。」
其實,外婆林翠香的本業也是髮型設計師。1949年出生的她家境困頓,國小畢業就從台南北上台北謀生,初時當幫傭、幫人煮飯,後來才學美髮。19歲認識同行的丈夫,結婚生子。「那年代很好做,洗頭60元,燙一個頭髮3、5百元。一開始到雲林斗六開店,然後到北投,小姐『上班』坐摩托車出去,回來就亂了,一天洗2、3次。」丈夫頗具商業頭腦,挑選地點很少失誤,後來在行天宮附近開了儷名髮廊,吸引不少在條通、林森北路工作的女子上門。
不管在哪開店,林翠香都帶著小自己8歲的妹妹林晉仱。幾年後婚姻卡關,丈夫回到斗六,儷名成了姊妹倆一起打拚的事業。工作時,身邊還有個小跟班,林翠香笑著回憶:「阿孫仔都跟著我,一起搭公車轉來轉去到店裡。」
家族有十多名髮型設計師,從小在髮廊長大的林柏辰卻一心想當導遊,高中就讀開南商工觀光科,但理想和現實有落差,「台灣的觀光科跟餐飲科有點混到,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高一下學期在長輩半哄半騙下,轉學南華高中美容美髮科,除了上課,其他時間就搭客運到斗六,跟外公學剪髮。
以剪換宿 出國見世面
「外公是最早一批在台灣拿到沙宣執照認證的設計師。他不是你要剪什麼髮型,教你步驟,是教『公式』,例如高層次剪法、低層次剪法,融會貫通做出各種造型。」為了學這些基本功,林伯辰不時剪到指節間的肉,近2年時間,傷口未結痂就又見血。

畢業後待了幾家店當學徒,19歲升上設計師,林柏辰持續在不同地方練功,「連鎖的、私人的,從百元理髮到服務金字塔頂端的客戶。」2018年,他帶著一把剪刀、1萬元出國,想看看這個世界,長達一年半時間,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埃及等地,以剪換宿、換餐、換油錢。
「本來預計23歲出去,但發現店裡生意不是很好,就先留下來幫忙。」他口中的店,正是外婆、姨婆經營的儷名髮廊,看著小時候人聲鼎沸、帶動流行,卻漸漸走向寂靜的老店,林柏辰心裡不好受。「她們比較老派,吹傳統法拉頭很強,客戶從十幾歲一直找她們整理頭髮到走掉,但下一代一定不會來。」

林伯辰用年輕人的方式找客,「我不發傳單,不環保、效率低,客人也參差不齊,我去外面打球、運動時跟人家聊,也經營網路社群。」撐了3年,生意回穩,他放心出國圓夢。「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學到很多東西,本來想在四川開店,還寫了企劃書要找資金。視訊時發現外婆暴瘦十幾公斤,問她怎麼了,才知道她們標會被倒,有人上門討錢。」林伯辰收拾行囊趕回台灣,震驚發現欠債竟多達2千萬元。

談及此事,林翠香音量變小卻不逃避,「以前賺比較多,錢收了就放在家裡,也沒記帳,要用的人就去拿。」家用、房貸,甚至兒女創業也可自取;現金不夠就靠自助會,最高紀錄招了二十幾個會,「卡來卡去,最後變這樣。」
主推全素 老店迎新生
林柏辰補充說明:「店都虧錢啊!一天就1、2個客人,甚至槓龜。」有人建議老人家跑路,但債主都是街坊鄰居、老客戶,她們做不到。「欠太多,整個家族除了舅舅,沒有人願意跟外婆、姨婆說話。我沒辦法放著外婆不管。」眾人力勸他別插手,林柏辰仍接手爛攤子,一筆一筆清算,談好歸還的金額,不再被還不完的利息綁架。

思考著該如何讓死氣沉沉的老店恢復生機,他想起在美國加州看到的複合式沙龍,「它有點像超市裡有百元快剪,我想做更有設計感、有裝潢的店。」加上當時儷名經營慘澹,林翠香為求生路,斜槓賣素食便當,林柏辰連結二者,「外婆常常會招待客人,不吃素的人都覺得很好吃。又看見新聞報導,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吃素,我覺得有商機。」
向父親借八萬元整修店面,林柏辰回憶:「講好聽是為了環保,其實就沒錢,材料都用二手、廢棄物,趁老人家出門,把堆了30年的雜物都丟了。空間大,客人才能放鬆,原本8個位置只留3個。」

髮品避開任何動物實驗,「本來姨婆就希望動物友善,我更嚴格去挑,找有國外認證的產品。」價格中等,洗加剪700元。清楚自身定位,鎖定蔬食相關社群宣傳,2019年2月重新開幕,標榜全台第一家素食髮廊,很快打出名號,來客數增加八成。「我跟外婆二個人餐費1天100元,吃賣剩下的東西,或是撿不好的葉子,反正外婆煮的都好吃。」祖孫倆省吃儉用,一年內還近百萬元債務。
另尋新址 嬤孫共打拚
沒料到後來出現變數。姨婆的女兒從事新娘祕書,要求駐店幫人做眉毛,原先相安無事,但阿姨挑選的產品並非都是動物友善,「很多是我的客人,他們相信這家店都是一樣標準,所以讓她做眉毛。我請她要挑,如果不會,我可以幫忙,但後來意見不同,有一些爭執,我就決定離開。」
輩分比人小,林柏辰卻不願輕易妥協。他讓二老選擇,「我一邊找地方,也讓她們思考要留下來或一起離開。本來想在附近找,畢竟客人比較熟悉,但外婆覺得不要搶生意。」半年後,終於找到現在牯嶺街的店面,開設LieblingSalon,外婆跟著他一起轉移陣地。找上知名蔬食麵包業者「嬉皮」合作,推出「啼岸」品牌,除了增加甜點、麵包、飲料等品項,還不時開放店內空間讓其他業者販售純素產品,「可以一站式買到各種純素品,對素食者來講,何樂不為?」
疫情期間開幕,支撐這門生意的除了熟客,還有重視環保、動物友善的客群,甚至有人慕名從小琉球到台北美髮。
放棄在中國開店的機會,有沒有遺憾?林柏辰笑著說:「當然覺得可惜,那個機會後來給了朋友,他賺很多ㄟ!但我有我想做的事。」賺再多也比不上陪伴家人,過去是外婆護著他,經營髮廊替他遮風擋雨,現在換他照顧外婆,用另一家店和她一起度過難關。
顧客:食材天然 髮品零殘忍

因為女兒吃素,在網路找到這家髮廊整理頭髮,之前我陪她來,等她的時候用餐,覺得餐點滿好吃的。這家店不是傳統素食,食材天然,沒有加工品,髮型剪得也不錯,而且使用零殘忍的髮品,很環保,就特別過來。但不好停車,稍微不方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