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好奇心圖解大百科 連俞涵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因為好奇心,連俞涵接連穿越時空,演出諸多歷史題材改編的戲劇,填滿了台灣近代史的空白。
因為好奇心,連俞涵接連穿越時空,演出諸多歷史題材改編的戲劇,填滿了台灣近代史的空白。
從電視劇《一把青》《茶金》到電影《流麻溝十五號》,連俞涵的演出恰好都是台灣近代史當中,以往被忽略過的部分。但為什麼一次又一次跳入過往的時空,填補這些空缺,她說因為好奇。

腦海裡的文青頻率 連俞涵

1986年11月26日生,演出電視劇《一把青》榮獲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曾出版詩集《女演員》、散文集《山羌圖書館》,新片《流麻溝十五號》全台上映。

關於好奇,連俞涵解釋自己內心好像有個小學生,但在日前確診後,這位小學生有點長大,進化到國中生。不過在確診之前,好奇心總引導她對不知道的事情產生興趣,尤其是歷史課本上都沒提過的地名,「所以在我拍戲前,我不知道流麻溝是什麼地方,聽都沒有聽過。」

吸收知識,就像開闊了世界

「只要是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會帶著一種好奇心,透過劇本、原著、口述歷史去瞭解,我的世界可以因此更開闊;我看到的世界,可以更多元一點點。」特別是離開學校後,依然有各式各樣繼續需要學習的地方,得不斷吸收各式各樣的知識。她解釋就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才會想要嘗試,「我當下都會很緊張,覺得自己可能是不是做不到。如果別人開始相信我,就覺得不要辜負別人的信任,很希望可以一起完成。」
演出不擇手段只為生存的人時,連俞涵認為心裡不能有善惡,要理解這一點才能更靠近。
有別於《一把青》的朱青、《茶金》的張薏心,《流麻溝十五號》的陳萍相當爭議,因為她以生存為優先,其他都可以不用考慮,是個不討喜的角色。連俞涵解釋人生有很多面向,觀眾頭一次見到陳萍,覺得她很自私。
「但她為了不要被錯誤對待,用別的東西去交換,她有能力的時候,像是送信,就算表面上拒絕,當對方把東西塞過來,她還是會幫忙,沒有真的像表面上那樣絕情。」那些面無表情跟冷酷,都是為了不想被別人察覺內心的波動,「因為任何波動,都有可能是妳的弱點。」

電視劇《茶金》的張薏心,以茶商千金身分替茶葉尋找出路。(公共電視提供)
演繹一個為求生存、不擇手段的人,連俞涵抱著任何人都值得理解的想法,「有時候這個人跟妳很不一樣,她處處跟妳不對盤、衝突,她可能在光譜的另外一邊。要扮演她的時候,心裡真的不能有太多判斷,演員要是一個全然開放的狀態,容納所有的角色進來,所以我就是不要有喜惡、分別心。我不會不喜歡我的角色,一定是對每一個角色理解,然後才想辦法去靠近她。」

身歷其境,就像戴上VR頭盔

總是為戲三番兩次穿越時空、走入歷史,這到底難不難呢?連俞涵以VR實境來解釋,戴上了VR頭盔,就進入那個世界,「透過身邊的人跟妳對戲,因為一起看了同一段歷史,腦海的頻率是一樣的。我覺得就是每一個人的幫忙,每一個人的投射會建構出一個新的世界,一起去經歷這段歷史,就不會覺得很孤獨,自然的就會進入到那個世界,投入了那個實境裡。」
連俞涵不覺得歷史題材距離自己遙遠,因為與工作夥伴看了同一段歷史、同一個劇本,一起在腦海建構那個世界,就很自然走入了那個世界。
她認為另外一個讓人入戲的,就是綠島的環境,「選綠島最少人的時段、東北季風來的時候,隨著東北季風一起降落到綠島,那時候遊客最少,我們拍片比較容易,全部都是我們的人,沉浸在那個環境。」
經過了那麼久,綠島的大自然風景完整被保留下來,「所以走到那個大自然的空間裡,好像就得到了一個穿越時空的鑰匙,等於妳讀了這段歷史、這個劇本,身歷其境,就直接像玩家一樣,戴上VR頭盔,走進那個實地的場景,所以一切都非常的真實。」

連俞涵的部分戲分在綠島燕子洞實地拍攝,這裡曾是昔日許多政治犯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地方。(牽猴子行銷提供)
但也因為綠島的自然環境被保留下來,原本是鬼斧神工的奇景燕子洞,意外成為歷史的見證,「這是一個被海水沖刷出來的天然洞穴,走到裡面會覺得進到某一個空間,它有一個自己的氛圍,畢竟就是歷史發生的場景,我們又演那些生死關頭的情節,當年就真的在那裡發生,所以我的確會有一種連結。當我真的跪在燕子洞裡的時候,想起曾在那個地方流過血、流過淚的前輩們,我真的深深致上敬意。」
也因為知道這段歷史,再回頭去看燕子洞,就不會覺得只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地方,「有些人在這裡嚥下最後一口氣,看到的最後一眼,可能是眼前的石頭、遠方的海,或是內心所思念的家,想到就讓人非常難受。」

閱讀分享,就像陪公子讀書

除了演戲,連俞涵還自己主持Podcast《山羌閱覽室》。有別於大多數明星的Podcast,她不談八卦、緋聞,而是談閱讀。「因為閱讀很冷門,但我覺得閱讀很好玩,有時候看書、看一看,都一直在旁邊偷笑。」
喜愛閱讀,但又因為閱讀很冷門,於是連俞涵做起Podcast陪大家讀書。
連俞涵說做這個題目不是為了裝文青,「這就是我的興趣,只是擁有這個興趣的人不多,導致閱讀好像快變成獨樹一格與某種文青道具,但其實書的內容非常有趣,既然大家沒有時間看,而我真的每天都要看書,我又真的很想跟人分享,透過這個科技上的幫助,讓大家抽空聽一本書的一個片段,也不會花太多時間。聽完以後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有意思,圖書館有就借一下,書店看到那本書來翻一下,我覺得這樣就會有閱讀的小風氣。」
當時下定決心要做Podcast時,連俞涵就決定要變成例行事務,「要培養別人的習慣,需要自己先養成習慣。如果是半年做1次,就沒有漣漪,不會有後續。我就當一個伴讀的人,就是我看完了,我覺得這段很有趣分享給大家,就是陪公子讀書、陪大家讀書。」因此就算要拍戲,她也會先預錄好存檔,「每1個禮拜講1本書,1年有52週,就有52本書了,這52本書,總會有1、2本,聽眾覺得有興趣的吧?」
要培養別人的習慣,自己要先養成習慣,連俞涵透過Podcast,把閱讀的樂趣分享出去。
連俞涵說這像是在寫瓶中信,「任何人撿起來了,讀到覺得有趣,想要知道更多,就繼續往書海去游吧!」到現在Podcast累積了1年,收到很多迴響,「我覺得很感動,原來大家都因為某本書而有一些小小的、被療癒的感覺,或新的想法與發現。好棒喔,雖然我們不認識彼此,但是我們一起認識了那本書。大家也都不用特別刻意社交,就是互相丟一些書的訊息,再各自回去看一些有趣的書。」

場邊側記

連俞涵說,曾透過村上春樹的散文企圖去瞭解男生,「一個生理的男性、他的內心,因為我就是沒有那些東西,所以我當然會好奇。」終究從女性視角出發的世界,跟從男性視角出發的世界不一樣,「就會想理解,理解以後才不會有那麼多隔閡跟界線,或是不尊重對方的事」。

造型:李詩文 化妝、髮型:Megan 服裝提供:Bluemare、agnès b.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