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與醒吾大學已故董事長顧懷祐熟識的男子何醒民,與中國籍男子曾翠等人,編造替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管理「國民黨民族基金」,資金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千億元),涉嫌在兩岸詐騙投資人,多名受害者已在台灣及中國兩地提告。
【全文】謊稱替連戰管理國民黨基金 詐團偽造百億美元存單行騙

兩岸詐騙集團橫行,一群謊稱替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代管「國民黨民族基金」100億美元的歹徒,在兩岸行騙,強調只要拿出人民幣300萬元就能參與啟動該基金,除了可獲利也可擁有百億美元的存款財力證明,由於該集團提出以假亂真的香港匯豐銀行100億美元存款證明,已有台灣人及中國人受騙上當,被害人在台灣、中國兩地提告,也向香港廉政公署報案,近來台灣與中國法院都判被告有罪。
其中,更有中國籍被害人跨海兩地興訟,台北地方法院先判決何醒民等人有罪,日前中國深圳羅湖人民法院也認定中國籍曾翠等人詐騙,判處曾翠徒刑6年,目前台灣的官司已上訴二審,12月28日台灣高等法院開庭審理,因還有5名被告在逃,被害人向本刊揭發他們的犯行,以免再有其他人繼續受騙。

赴銀行親領 竟是偽證明

這宗詐騙案之所以得逞,是因詐騙集團與被害人一起至香港匯豐銀行總部櫃台,由佩戴匯豐銀行識別證的人手中,領取100億美元的存款證明,被害人因此深信被告確實握有「國民黨民族基金」100億美元,而願意付出「啟動費」,期待在啟動基金後,除了利息收益外,也可以用於投資,更能把百億美元存到自己名下,讓自己成為百億身價之人,但這張存款證明經台灣調查局鑑定,確認是偽造。

這起詐騙案還無端扯上醒吾科技大學已故董事長顧懷祐,2013年,顧有意至河南鄭州創建大學城,認識當地的煤礦業者劉雅慈及劉霆姊弟,因劉氏姊弟有家人是政府官員,雙方聯手很快獲得河南官方認同,徵收100畝(約2萬坪)土地,並已完成整地。

不料隔年顧懷祐驟逝,大學城計畫因此停頓,當時推動此案的十多個中國官員也面臨倒台,劉氏姊弟因此急得跳腳,這時自稱是顧懷祐黃埔軍校學弟的何醒民,找上劉氏姊弟,宣稱有辦法讓顧懷祐的大學城遺願完成,以免校地變荒地。

掌握黨基金 操盤建大學

何醒民向劉雅慈及劉霆姊弟誆稱,自己是「國民黨民族基金」的監察人,這筆錢是歷代累積下來,已有100億美元,他是當時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委派人,只要劉霆拿出300萬元「啟動費」用以行賄銀行高層等相關人及支付必要費用,100億美元的民族基金就能轉存到劉霆的銀行戶頭,除了可製作劉霆有100億美元的資金證明,也能以此證明有款項供操盤手投資運用,理財操作後所賺取的利潤就可以蓋學校了。

何醒民及另2位台籍共犯林春澤、馬鳳芝說得煞有其事,2014年5月,何還提供一張百億美元的存款證明影本給劉氏姊弟,說100億美元已轉到劉霆名下,隨後再請劉霆到香港,由中國籍的曾翠陪同至香港中環的匯豐銀行總部,親手拿到這張存款證明正本,劉霆與姊姊劉雅慈不疑有他,便匯出300萬元人民幣啟動費(約新台幣1,500萬元)到何指定的帳戶,3個月後劉氏姊弟覺得怪異,請律師發函給香港匯豐銀行,發現一切都是假的,立即提告,但錢早已不知去向。

辯稱助投資 全案上訴中

本刊調查,何醒民交給劉氏姊弟的百億美元存款證明,經我國調查局鑑定並向香港查證,證實是偽造的,至於為何會從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大樓拿到,香港警方一度懷疑是匯豐銀行內神通外鬼,但也可能是詐騙集團在匯豐銀行總部大樓施展騙術,至今真相未明。
劉氏姊弟在台灣對何醒民等3人提出刑事告訴,並以2014年案發時的匯率計算,提告民事求償1,600餘萬元。刑事部分,何醒民等3人均否認犯罪,強調的確有民族基金100億美元,是一個「形象資金」,「大水庫」要透過理財才會變成資產,他是幫忙找金主,但劉氏姊弟加入後,因沒有讓他操作投資,雙方因此不再合作,並非詐騙。
不過,台北地方法院一審認定,100億美元存款證明是假的,全案的確是詐騙,去年已個別判何醒民3年半、林春澤3年、馬鳳芝2年半,被告皆上訴爭清白,二審於12月28日開庭;民事部分仍在審理中。
採用台判決 中收押共犯

本刊調查,何醒民被控詐騙已非首次,2019年他也涉嫌以相同手法,向葛姓被害人詐得1,300餘萬元。當時葛因投資需求想買存款證明,找上何等人,對方宣稱可提供200億美元的香港匯豐銀行證明,同樣請葛親赴香港匯豐銀行總部驗證存款證明,事後也證明其為偽造的,卻因事證不足而不起訴。
此一詐騙集團橫跨兩岸,被害人劉雅慈及劉霆姊弟也在中國提告追查中國籍的共犯,劉雅慈告訴本刊,中國深圳公安調查發現,以「國民黨民族基金」為名在中國行騙的案例不只一件,甚至有中國人被騙上千萬元人民幣,卻因為難以到台灣提告只能認賠。

劉雅慈多年前已來台定居,因此得以在中、港、台3地蒐證,先在台灣提告,再將台灣依中華民國刑法《詐欺罪》將何等3名被告判刑的判決書送到中國法院,在兩岸目前互動冰冷的情況下,讓中國法院採信我國法院判決書,先在去年將中國共犯曾翠收押,並於今年7月依中國刑法「詐騙罪」判曾翠6年徒刑,形成難得的兩岸共同打擊詐騙案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