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中午,中正紀念堂附近的「慢慢」餐酒館幾乎滿座,這間店本來就不限時,希望大家慢慢吃頓飯,看起來像附近上班族的客人托著下巴邊吃邊聊,真的悠哉。
【生意經】亞斯媽棄二百萬年薪 下海賣餐賺回寫意人生 慢慢Bistro

慢慢Bistro老闆陳音秀,不只是餐廳老闆,也是1位老師及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媽媽。
她曾專任10年高中國文老師,因為家族長輩投資不當,需幫忙還債,她拚命兼課、努力賺錢,月入14萬元高薪。只往前的她,在長子4歲確診亞斯伯格症後,決定離職陪兒子,也檢視過去的衝刺人生。
因曾受亞斯團體幫忙,6年前,她租下1棟5樓舊公寓,1、2樓開餐廳,主打需花時間熬煮的健康西餐,其他樓層則免費提供給亞斯家庭聚會喘息。頭腦清晰的老師,不打公益名號,著重餐廳本質,半年內成為商圈夯店。挺過疫情,慢慢仍在街邊,陳音秀也持續做她想做的事。

不想被綁死 制訂SOP
剛從兼任的實驗高中下課的老闆陳音秀,滿臉笑容進門,她只有中午會到餐廳,每天回家煮晚餐。「我開店一開始的思維就是我不在現場,餐廳也能運作,我不是要當被綁很死,疲累不堪的那種老闆。」所以早就定下每道菜、每個環節的SOP,餐廳雖叫慢慢,但不是散漫無章法,「其實是歐洲的一種慢活態度;誠懇待人,盡量手作,花時間做料理。」
餐廳主打需花時間熬煮的餐點。「譬如鮮蝦義大利麵淋的蝦醬,是買6公斤新鮮蝦頭,先煸再烤然後熬煮3小時提煉出超濃縮蝦醬,不是那種現成的。」她翻開厚厚的廚房流程筆記,熬煮時間、克數都清清楚楚,也強調不用雞粉、味精。「新手來,也可很快學會。」

陳音秀有很多事想認真做,她除了是餐廳老闆、國文老師,也是一位亞斯家長。開這家餐廳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提供場地給亞斯家庭、團體用。「我們樓上固定有讀書會,也經常有座談,主要是服務領有身心障礙卡、比較重症的亞斯家長,他們需要一個支援。」來慢慢用餐的客人,很少知道這是一個支援陪伴亞斯伯格症家庭的餐廳,用餐的同時,也不太會發現樓上可能有分享到一半崩潰痛哭的讀書會正在進行。
為子棄教職 萌生創業夢

陳音秀本來的人設跟慢活無關,她分秒必爭。因為長輩投資失敗,欠下幾百萬元債務,她跟老公從還是戀人的學生時代就努力賺錢,分攤債務外,也為未來打算。輔大新聞、中文系雙學位的她,畢業後就到私立女中當國文老師,「我都帶升學班,每天要學生衝刺再衝刺,放假還兼教重修班。那時月入就14萬元。我很早就看富爸爸那本書,知道要有被動收入,有多餘的錢就去買績優股,存到錢又去買房。」陳音秀說,她27歲時就因為很會存錢,登上過財經雜誌。
幾乎沒有停過腳步,拚命往前衝的她,直到長子4歲被確診是亞斯伯格症後,自責沒注意到小孩發展,毅然決然捨棄高薪離職。「我每天帶老大去各個醫院評估、早療,其實是很想證明他這麼聰明,2、3歲就認得一堆字,怎麼可能有問題…」兒子升小一後,規定要有影子老師全天陪讀,「我就自己去陪,他有時一發作,會大吼大叫,推倒書桌、爆丟課本,好幾次,我就蹲在教室幫他邊收拾邊掉淚。」她也曾一人躲進房間痛哭,「我老公那時在外商公司上班,辦公室在101大樓、穿著西裝跟外國人開會,他一直就想要這種工作,但也放棄了,留在家跟我輪流帶小孩。」

為了能幫助兒子,陳音秀決定自己去學特教,並取得特教師資格。她也深知亞斯家庭的無助感,「那時有間蝶戀租書店,老闆本身是亞斯媽媽,她把書店的一區提供給亞斯家庭聚會,我小孩嚴重時,我也是參加這些團體才覺得比較不孤單。」後來這間書店倒閉,陳音秀一直覺得這樣的空間對亞斯家庭很重要,「那時小孩到中年級比較穩定了,我跟老公去上台大EMBA學分班,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跟非營利組織不同,它是有一個賺錢的核心,可以規劃比較長遠的事。就想以此創業。」
上創業課程 學成本概念

生活圈在中正區的陳音秀,一次因緣際會,租下這棟5層樓的舊公寓,「原本我是想做成青年旅館,因為亞斯孩子喜歡做重複的動作,我心想可讓年紀大一點的亞斯青年來做房務,慢慢接觸社會,但審核沒通過。」本來已決定要退租,「後來房東建議,這區街邊店很多,也許可以開個咖啡廳。」
因為主要是想能免費提供亞斯家庭一個聚會喘息的空間,生意本身必須能賺錢才行,陳音秀鎖定單價較高的西式餐廳。「當時根本都還沒發展菜單,我就把樓下以月租7萬元先租給那種短期清倉拍賣會,來幫我分攤掉龐大租金。然後就跟幾個廚師在樓上搞個瓦斯爐開始一直煮各種菜來訂菜單。憑著一個傻膽就創業,我老公看到都直搖頭。」

教師出身的陳音秀知道學習的重要,開店前先去上各種跟創業有關的講座、培訓班,「我是一個素人小白,只憑自己去闖應該會死很快,我去上政府辦的女性創業飛雁計畫,還去政大上廣告課,學投放FB廣告。」課程中教她的成本概念,她在營運時逐一檢視。「剛開始一個主廚,沒有食材成本概念,花600元買一把很貴的蔥,最後只抓一點撒上面,這種蔥很嫩很容易耗損,他煮得確實好吃,但換算成本就是慘烈。」陳音秀清楚知道自己要經營的是能賺錢的社會企業。「我們大概半年就做起來了,那時南門市場跟資策會都還在附近,我們早午餐時間,經常爆滿。」

餐廳穩定經營3年,營收也都能一直支撐陳音秀的亞斯空間。她笑說,自己試餐也試到發胖了20公斤,以為有空減肥了,結果疫情開始。陳音秀回憶,那時完全沒客人,每個月就是賠30萬元,「一直狂噴錢,我還出車禍只能躺床,什麼都做不了,創業以來第一次遇到低潮。」
疫情遇虧損 宅配冷凍包

後來把幾道熱門餐點做成冷凍包宅配,「其實我們在亞斯圈滿有名的,大家都不希望我們倒,主動在臉書幫我們po文宣傳,那時很多訂購的人會寫些鼓勵的話,我邊看邊哭說大家人怎那麼好,我本來都想說死定了…」後來更靠團媽力量,打進對食物相對講究的竹科,「我記得光是手工Pizza一團就400多片。我們還把店面只開到中午,後面全都在做披薩。」陳音秀說,店裡本來就常有亞斯親子來幫忙備料,「狀況穩定一點的,也會試著做外場。」

疫情趨緩,陳音秀說,雖然店裡生意沒馬上回穩,但冷凍包已有不錯收入。她3年多前到私立實驗中學兼國文課,「每週二個上午有課。下午4點去小學接二個小的。」15歲長子念成功高中,「他現在很open mind,不太介意同學知道是亞斯。」
她斜槓很多,但小孩為主。「之前曾有主廚臨時請假,那天生意又特別好,店裡打電話來希望我支援,我正要帶小孩去看舞台劇,我就說,沒關係,那就打烊吧。」陳音秀的確是帥氣老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