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多家銀行相繼暴雷,過去頗受國人喜愛的金融股股價也遭波及;不僅如此,由於去年金融業獲利大衰退,這使得存股族很鬱卒,因為最期待的配息大縮水,像是大家最愛的玉山金,今年僅配發0.2元現金股利加上0.4元股票股利,國票金更決議不發股利,而台企銀股利則創14年來新低。
【理財最前線】長抱賺高息又賺價差 13檔股息成長股出列

股東會旺季即將開跑,近期各家公司紛紛召開董事會,投資人無不緊盯新一年度的股利政策。在存股達人眼中,投入股利連年增加的股息成長股,不僅每年現金流越領越多,資產也可以跟著公司盈餘提高而不斷膨脹。面對市場震盪,緊抱股息成長股,安心又開心。
事實上,2022年台股上市櫃公司營收突破43兆元,總體稅後淨利可望再寫歷史之最,整體股利自然有機會放大,不過,放大的股利可不見得會落在自己手中的股票,像是金融股投資人,今年就只有乾瞪眼的份。
股息人人愛,但只有選對標的,才能長年領到穩定配息,甚至股息、股價年年增,抱得安心又開心。「股息成長股因為多具獲利逐年成長、自由現金流量良好等條件,在企業營運穩定增長下,可預期未來數年股利仍能向上拉升,而股東領到成長的配息之餘,還有機會賺進股價上漲的潛在報酬。」算股達人陳喬泓指出。
參考財報 營收獲利增加
以連續11年上調股息的信邦為例,近5年不但營收由156億元、連年遞增至306億元,每股盈餘更是近乎翻倍,也因此現金股利由4.477元成長至8.5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7.4%,股價還原報酬更超過394%。

筆名「十方」的投資達人李雅雯也指出,透過挖掘股息成長股,挑選出正在「轉大人」的企業,獲利往往可以倍數計。她以自身為例,2020年起緊抱中租--KY,近年營收增幅約2成,在盈利不斷推升下,今年的現金股利再創新高,股價也增值超過2倍,「有得領又賺得多,這就是股息成長股的特色!」
「但要注意的是,除了參考過去財報數據變化,也需考量今年累積營收是否較前一年維持成長,因為持續成長,獲利才有機會再攀升,隔年股利也才可能配發更多,將股息連續增長紀錄繼續往前推進。」陳喬泓補充。
本刊盤點台股現金股利連續6年以上成長的公司,根據營收、每股盈餘保持上升軌道等條件,並加入當前累計營收優於去年同期表現的門檻,共篩選出7檔標的,包含信邦、大學光、中租--KY、昇銳、世芯--KY、國眾、金益鼎;若將範圍放寬為現金股利連續5年成長,則增加耀登、融程電、崇越、旭隼、崑鼎及生展等6家公司。其中昇銳和金益鼎明顯自2017年轉折成長,而崇越則是陳喬泓點名看好的公司。

昇銳:智慧化產品轉型有成 獲利連5年走強
主攻數位監控及車安產品製造商的昇銳電子,雖然過去10年間二度中斷股利發放,隨著2017年起營運業績和盈利開始穩步走升,股利配發也不手軟,近3年盈餘分配率高達8成,2022年更繳出12年來最佳獲利成績單,今年前2月營收年增幅達近2成,已經連續6年調高的配息政策有望再上層樓。
發言人蕭哲彥表示,近年公司從傳統類比攝影機與數位影像錄放影機等兩大類產品,朝向網路監控系統攝影機(IPcam)轉型,並漸漸往智慧化系統整合方面發展,遍及國內大型公共工程標案及車用市場,挹注獲利逐步向上成長。
法人分析,2022年受惠美國安控設備去中化的浪潮,外銷導向的監控產業迎來成長期,原為純硬體廠商的昇銳,近3年積極轉型推出支援AI影像辨識應用的邊緣運算硬體,雖業務重心仍在工控領域,不過營收占比達一成的AI系統工程,今年預計將成長30至40%。
金益鼎:台商回流金價走強 雙利多助攻
服務逾百間上市櫃企業、專精於金屬等電子廢料回收業者的金益鼎,過去多被視為「黃金概念股」,今年決議派發1.88元現金股利,創下2008年掛牌以來最高紀錄,同時也連續6年增發配息,每股盈餘更是自2016年轉虧為盈後,由0.12元躍升至2.82元。
發言人莊瑞瑾表示,公司股利能夠年年成長的關鍵,主要受惠過去3年台資陸續自中國大陸回流,及近年金屬價格持穩上揚所帶動。她解釋,儘管台灣和境外營業占比各半,不過獲利主要來自國內大型電子公司等客戶,加上台資回流潮,報廢處理的業務量水漲船高。
另外,疫情結束和中美經濟戰,讓以銅為首的基本金屬價格未來3至5年仍有上漲空間,而黃金同時作為各國央行貨幣儲備與避險需求,預期金價將呈現高檔盤堅,有利行業前景。

崇越:半導體長線需求明確 擴產成業績最大推手
提供半導體全方位解決方案和關鍵材料代理商崇越科技,2022年合併營收繳出年增近24%的亮眼成績,今年宣布配息10元現金股利,刷新掛牌25年來新高,且蟬聯股息連續5年成長行列。
崇越表示,受惠於半導體晶圓廠強勁需求帶動,矽晶圓、光阻劑、晶圓載具、石英等產品出貨暢旺,而隨著中國持續擴產並強化半導體自給率,帶動海外銷售業績成長。在環保工程方面,亦取得兩岸多項大型廢水處理、空調機電專案,開發廢棄物清運事業與化學藥品銷售業務。
即便產業短期受通膨和庫存調節影響,不過中國半導體仍致力發展成熟製程、提高自足率,預期2026年底將增加1倍以上產能,加上各國半導體廠也持續擴產,長期半導體晶圓需求成長性無虞。

最後,陳喬泓建議,布局股息成長股,可將操作週期拉長至3到5年以上,採取每季定期定額投入,或待股利配發後,當股價回檔15%或本益比落入12至15倍區間內加碼。「如果發現公司營收、獲利不再維持成長,反而開始走下坡,則需考慮賣出換股。」他強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