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立番外篇】台大醫師為病童家訪走進校園 治療夥伴:「看到醫療未來。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呂立被譽為「兒童友善醫療之父」,同時他也是在宅醫療學會監事。
呂立被譽為「兒童友善醫療之父」,同時他也是在宅醫療學會監事。
被譽為「兒童友善醫療之父」的台大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除了推廣兒童友善醫療外,近年亦積極推動兒童在宅醫療照護。甚至為了更好的照顧有呼吸治療需求的孩子,每個月會有1到2次,無給薪偕同居家照護所一起到病童家做訪視。
「肺功能的成長有2段,一段是從出生一直到8歲,第2段是青春期長高的時候,大概長到20幾歲以後肺功能就不會再增加。」呂立說:「所以成人呼吸器的設定 大部分不用調,除非生病需要調整。小朋友不一樣,小朋友隨著成長就要做改變。我們後來就發覺,很多小朋友成長的東西,在居家醫療的時候沒有做好,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這些人也不知道怎麼做,他們沒有那個專業。」
「早期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其實也有些孩子需要帶呼吸器回去,通常我們都跟他講說最好不要去(安養)機構。機構的話大部分都是照顧老人,養護之家之類的。我們的經驗是不到一年,不管小孩原來是什麼病都會死掉。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如果用成人的照顧方法來做的話,就完全不OK。」
在波士頓兒童醫院進修完回國後,2006年底,呂立便與呼吸治療師(現為好康居家照護所執行長)楊玲玲等人長期配合,固定時間居家訪視有呼吸照護需求的孩子。
「很多醫生,他可能開始的時候,會關心說我要怎麼去?會不會來載我?或者是說路途遠不遠?也有的會關心會有什麼樣的報酬等等。但是我們會發現這都不是呂醫師他要問的。我們要看哪一些小朋友?他最近有什麼問題?你真的到了案家以後,不是只靠病歷,你在那個環境裡面,自然就會去看到他的照顧好不好。」楊玲玲形容呂立。
呂立家訪探視需要在宅呼吸照護的小朋友。
除了居家訪視,為了保障病童的上課權益,呂立還走進校園宣導特殊照護需求孩子的校園安全。「因為這些孩子要上學,學校都很害怕,不敢讓他上學。明明小朋友智力都OK,只是因為呼吸不順,就讓孩子沒辦法擁有上學的權利。所以我們要跑去學校去教,教校護、學校導師去認識。如果孩子要入學,遇到阻礙跟困難,我們會跟學校辦一個研習會,教什麼叫氣切?什麼叫抽痰?。」呂立說。
「以前,我們在醫療院所裡面都會關心,病人在加護病房裡面,他會不會醒來?但醒來以後呢?以前我們不會有小朋友在家裡用呼吸器,也不會有(呼吸照護需求)小朋友去上學。甚至他可以獨居耶,我們在國外已經都看到這樣子的案例。所以我覺得呂醫師加入兒童在宅醫療,讓我看到的,不只是兒童,我覺得是醫療的未來。」楊玲玲如此為呂立的貢獻下了註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