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生成式AI ChatGPT爆紅,引發全球AI熱潮,台股AI概念股更一路狂飆,不僅讓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躍居台灣首富,緯創、技嘉等二線科技廠,股價更是飆過鴻海、和碩等一線大咖。隨著AI概念股如疫情時海運股般劇烈震盪,也讓外界擔心,從本益比轉為本夢比的AI股,是否會泡沫化?
在全球科技業打拚35年,歷經多次起落的黃崇仁坦言,廣達、緯創目前創造AI伺服器的業績,最多也不過是10到15%,如果百分之百都是AI業績,股價狂飆一點也不過分,但現在只要跟AI沾上邊就成飆股。「你問我會不會泡沫化?現在就像氣球突然吹起來,貼上AI就會賣,但接下來AI一定會出現淘汰賽,就像2000年網路泡沫,最後會留下來Google、Amazon等大咖,去蕪存菁。更別說,以後什麼東西裡面都會有AI,不用再嘴巴講,AI就會無所不在,這正是台灣絕佳的機會。」黃崇仁相當肯定地說。
力積電是全球少數同時擁有記憶體與邏輯晶片代工技術的晶圓代工廠。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雖打開了眾人對AI的期待,看在黃崇仁眼裡,AI能做的遠遠不只如此,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他舉例,現在醫生用達文西手術系統開刀,雖然是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但還是要靠醫生用手來遠端操作。「危險程度高的脊椎手術,再偉大的醫生都沒有辦法完全精準,未來改用電腦AI控制的話,靈敏度會更高,有危險就會閃開。未來醫生只負責判斷,執刀就交給AI。」
受益於生成式AI爆紅,讓輝達董事長黃仁勳被封為AI教父,身價也暴增為兆元男。 近年來,達文西手術系統開刀盛行,但仍由人控制,黃崇仁預言,未來開刀都會交由AI來控制,安全性會更高。(翻攝intuitive surgical網頁) 黃崇仁直言,「要讓AI做到無所不在,就必須先做到AI晶片平民化。」因為,輝達目前推出的AI晶片一顆都要價上萬美元,「剛剛提到的AI機器人,每根手指都需要一顆AI晶片,如果能做到就像電腦、手機一樣,晶片只要幾十美元,就能達成。」此時他的眼睛突然一亮,「 AI晶片平民化就是力積電的機會!」
而談到AI晶片,不管是黃仁勳的輝達,還是蘇姿丰的超微,所推出的AI晶片,都必須使用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根本輪不到力積電代工。
此時,黃崇仁向本刊秀出力積電達到AI平民化的祕密武器—3D AI加速器。這顆大約新台幣1元硬幣大小的晶片,在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正式亮相,利用該晶片設計的監視器,可以大量又高速準確地辨識人臉,它採用了力積電40奈米邏輯製程,以及25奈米DRAM製程生產的兩片12吋晶圓,以晶圓堆疊技術整合而成。
擁有記憶體與邏輯IC製程技術的力積電,自行開發的3D IC,利用晶圓堆疊技術,可做到便宜又節能,有助於AI晶片平民化。 「這顆晶片價格是7奈米晶片的10分之1,你摸摸看,它完全都不熱,功耗只要同類晶片的10分之1。」將這項應用展示給本刊,還要記者去摸晶片發熱程度的力積電主管笑著說。
為何力積電能做到平民化晶片?原來,力積電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記憶體與邏輯晶片製程技術的半導體公司,「我們還是全球第一家做堆疊技術的公司。」黃崇仁驕傲地透露。
不同於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台積電先進封裝製程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把中央處理器(CPU)、繪圖晶片(GPU)、DRAM等各式晶片以併排方式(side-by-side)堆疊起來,達到節省空間與降低功耗等目的,力積電開發出的晶圓堆疊技術(Wafer-on-Wafer,WoW),透過邏輯晶圓與記憶體晶圓堆疊的方式,省去了晶片間所需的傳輸介面,解決不同晶片之間的傳輸頻寬限制,讓影響AI運算效率最大的記憶體高牆(Memory Wall)完全被打破。
「我就是想把AI變成一般性、平民化,讓每台電腦、每支手機都內建AI,這就要做到一顆晶片就是一台電腦(One Chip Computer),不只便宜又大碗,還不能像黃仁勳的AI晶片,要靠風扇來散熱,這樣才會真正普及。」黃崇仁笑著說。
本刊也好奇,這項技術也能讓輝達、超微使用嗎?「像ChatGPT這種大型語言模型的AI晶片,還是要台積電這種重裝師來生產,力積電目前正在開發,記憶體堆疊更多層的第三代技術,希望未來能用在較小型的生成式AI應用。這也是像聯發科、世芯等IC設計業者,甚至全球新創業者們的機會。」黃崇仁分析。「畢竟輝達、超微的晶片都太貴,就算Google、微軟、Amazon等雲端大咖,未來也一定要找更便宜的晶片取代。」
AI概念股狂飆,早布局AI商機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左)身價因此暴漲,躍升為台灣首富。右為黃崇仁。 黃崇仁看好台灣在AI產業的角色,「全世界沒有一個像台灣一樣,能夠在短短幾小時車程內,就能做完AI硬體製造的生態系。更別說,烏俄戰爭,讓各國都想擁有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這更是台灣的機會。」
黃崇仁觀察這次烏俄戰爭,身為全球軍力第二強的俄國,卻無法取勝烏克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缺晶片。「沒晶片,就做不出新的坦克、飛彈,甚至是無人機,堂堂軍力第二強的國家,完全沒晶片供應鏈,可能打勝仗嗎?」黃崇仁笑著說。
包括谷歌、微軟等雲端大廠紛紛加碼投資AI算力,讓台灣伺服器業者大啖代工商機。(翻攝阿里巴巴官網) 力晶集團多年前就與大陸合肥官方合作成立晶合集成(半導體),不僅成為中國第5大晶圓代工廠,也在上海A股上市。(翻攝網路) 正因掌握半導體的重要性大增,各國爭相拉攏護國神山台積電,目前台積電已前往美國、日本兩地設廠,接下來也將在德國落地。但並非各國都有能力讓台積電看上眼,曾與大陸合肥官方合作,成立中國第五大晶圓代工廠,並已在上海A股上市的晶合集成(半導體),唯一的合作夥伴就是力積電的黃崇仁,現已成為許多國家拉攏的半導體要角。
7月5日,黃崇仁飛往東京,與日本第一大網路銀行SBI控股株式會社董事長北尾吉孝簽下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籌組興建一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將提供22/28奈米製程,滿足日本在車用晶片與AI應用的需求。「現在是日本進入晶片製造的最佳時機。」北尾吉孝大聲疾呼地說,他並透露,SBI將協助建廠規劃、募資及爭取政府補貼,並協助力積電找到建廠地點。
日本官方積極想要重振半導體業,不僅資助台積電赴熊本設廠,也找上力積電談合作。(翻攝自台積電臉書) 「晶合就是大陸官方出資,工廠營運與製程技術都交由力積電處理,這種本地化營運模式已證明可行。我跟日本人講,你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台積電不可能分享技術,但力積電可以入鄉隨俗,大家一起合作,這樣才能讓日本IC工業起飛,擁有自己的供應鏈。」黃崇仁還透露,日本已經有22個鄉鎮找上門,希望力積電去當地設廠。
「包括印度、泰國、以色列、法國、沙烏地阿拉伯,甚至波蘭都找力積電去設廠,我常跟吳釗燮(外交部長)開玩笑,現在我都快成為地下大使了。」以前印度根本不理台灣,但自從了解半導體的重要性,每次擁有12吋晶圓廠技術的力積電去印度考察,都會派部長級官員接待,駐外官員也因此沾光。
為了爭食AI大餅,超微董事長蘇姿丰(左3)日前來台固樁台廠,引發各界關注。 不過,像是台積電赴美設廠就遇到許多問題,設廠進度嚴重落後,問黃崇仁是否會擔心?「台灣花了3、40年建立傲視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成功的關鍵並非擁有技術這麼簡單,我覺得是台灣人肯拚、願意24小時拚的文化,美國、德國人願意下班後,回來加班嗎?大陸人忠誠度太低,很難造就相同的文化,日本還有點機會,這也是我選擇先去日本的原因。」黃崇仁直言。
AI的熱潮方興未艾,但日前台積電法說會卻丟出下修景氣展望的震撼彈,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更直言,「AI需求強勁,無法抵銷總經疲軟,以及終端需求不振的逆風因素。」對於接下來的景氣前景,黃崇仁卻沒那麼悲觀。
黃崇仁直言,烏俄戰爭讓全球各國感受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也給台灣半導體業新的合作機會。 他提出3點分析,首先,在俄羅斯欠缺晶片奧援下,烏俄戰爭在今年結束的機率相當高。其次,明年法國要舉辦2024奧運會,過去通常碰上國際大型賽事,都可能引爆一波換機潮,最重要的是,最近美國通膨已經趨緩,「我相信美國會在適當時間讓烏克蘭戰爭結束,如果戰爭結束,糧食與石油價格下降,將加速減緩通膨,更別說烏克蘭的重建,屆時就會有更多商機出來,對未來我一點也不悲觀。」
黃崇仁認為台灣人肯打拚的文化,才是讓台灣半導體業出頭天的關鍵。圖為新啟用的台積電研發中心。 對於力積電本身,由於第二季出現轉型晶圓代工以來首度的本業虧損,黃崇仁坦言今年確實是非常嚴苛的一年,也順便考驗力積電的體質。「比起以前力晶只做DRAM,每次都心驚膽跳相比,真的好太多。今年就拚損益兩平,我相信明年恢復正常了。」黃崇仁信心喊話地說。
黃崇仁(中)透露會願意出讓銅鑼廠土地給台積電,關鍵就在於張忠謀(右)曾伸出援手救過他(力晶)。 「那天CC魏(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打電話給我,他很客氣地說:『Frank(黃崇仁),銅鑼那塊地,如果你要用,我就不敢要。』我聽到之後就跟他說,這塊地啊,我看在Morris(張忠謀)的分上,你們台積電要,就拿走,我們不缺。」談到台積電準備斥資900億元在苗栗竹科銅鑼園區興建專門給AI晶片用的CoWoS先進封裝廠,黃崇仁首度透露點頭答應、轉移給台積電使用的原委。
外傳讓黃崇仁點頭讓地台積電的是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黃崇仁不多解釋,他抿嘴一笑直說:「只要是與張忠謀相關的事業來拜託,我都會點頭答應,我(力積電)能活到今天,都是因為Morris在危機時幫過我,做人要飲水思源,所以台積電要,這個忙我一定幫。」
自稱科技業異類的黃崇仁,讓力晶從負債1,200億元的記憶體公司,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並切割成力積電上市。 黃崇仁坦言,銅鑼園區的這塊地,還不夠蓋一座12吋廠,中間也有不少業者來詢問讓地,但他都沒答應。看到這波AI熱潮起來,急缺CoWoS先進產能,黃崇仁覺得,如果不讓台積電早點投產,恐怕會讓台灣喪失AI硬體製造中心的機會。「這塊地不僅水電都拉好,還可以讓台積電省去複雜的環評程序,至少省下兩年時間,出讓銅鑼廠用地,對台灣絕對是好事。」
黃崇仁同意把力積電位於竹科銅鑼園區前的空置土地(紅框處),讓與台積電興建先進封裝廠。(苗栗縣政府提供) 在黃崇仁心中,張忠謀是科技業永遠的老大。1998年力晶順利上櫃,卻剛好碰上DRAM景氣谷底,隔年,黃崇仁打算增資63億元,市場傳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打算吃下力晶,但黃崇仁不願屈服,主動找上張忠謀。
「我單槍匹馬的去找張董(張忠謀),跟他說:『如果力晶加入曹營(聯電)對方就超過台積電,你就從老大變老二。』兩天後,張董打電話給我,說讓世界先進(台積電子公司)跟力晶策略聯盟。」
靠著與台積電結盟,黃崇仁把旗下的8吋舊廠,轉做晶圓代工,開始嘗到甜頭。「台積電只要8吋產能不足,就把訂單轉給力晶,在DRAM價格不好的時候,讓黃崇仁賺了不少。」業內人士透露。
黃崇仁認為晶圓代工產業,是造就今日台灣成為全球科技重鎮的重要基石。(台積電提供) 在科技業有「九命怪貓」之稱,常說自己是異類的黃崇仁,38歲棄醫從商,靠著母親給的3千萬元投入科技業,中間一度欠下1,200億元的龐大債務,不僅獨力還完所有債務,還順利切割晶圓代工獨立上市,特別取名「力積電」,就是要向張忠謀致敬。
對於黃崇仁能順利讓力晶從記憶體製造,轉進邏輯晶圓代工,張忠謀也佩服不已,「Frank,當時真無法相信可以把力晶救回來,很替你開心。」黃崇仁對本刊透露這段祕辛。「Morris最喜歡的就是音樂跟半導體,全台灣唯一同時懂音樂又懂半導體的,就只有我一個。」常約張忠謀夫婦一起聽音樂會的黃崇仁說起與半導體教父的好交情,臉上堆滿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