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副手賴佩霞17日前往中選會進行正副總統參選人連署登記,針對外界質疑賴佩霞是否隨時可能為了整合退選,郭台銘競辦發言人黃士修直言,賴佩霞是非常好的活棋,能陪郭走到底,也隨時能「功成身退」,「那我們的連署送件就不用送。」
【全文】藍祭裂解策略、派系醞釀跳船 郭賴配衝百萬連署現隱憂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搭檔藝人賴佩霞,爭取角逐2024總統,正式啟動連署作業。本刊掌握,郭陣營面臨國民黨以收攏組織系統與挹注資源等手段,削減黨內友郭派連署量能,挺郭地方派系更已達成協助連署後即撤退的共識,郭的總統之路將在遞件登記前面臨重大壓力。為尋求連署達標,郭陣營規劃在六都設立大型連署總部,另採「直營店」與「加盟店」形式在各縣市設連署站,力拚突破百萬份連署目標。

挺郭派 連署結束即撤
郭賴配宣布展開連署,卻持續尋求在野非綠陣營共推一組人參選,本刊掌握,在藍營對派系威脅利誘後,郭陣營祭出以戰逼和策略已逐漸遭破解,多位表態挺郭、參與整合的各地方山頭,都傾向在協助完成郭連署後逐步退場。一位挺郭的藍營前中常委直言:「整合難度很高,但大家都在想怎麼讓郭董有台階下。」他直言,郭獨立參選旅程,不無可能在45天的連署結束後就告一段落。
本刊調查,郭台銘對參與總統大選意志堅定,郭團隊內部潛藏的決策危機卻不斷浮現。本刊調查,作為郭連署與打選戰不可或缺的地方派系,包括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屏東縣議長周典論等多位挺郭要角,已決議在協助郭完成這波連署後就大撤退,郭想參選到底,他們絕對不會奉陪。

本刊掌握,挺郭大咖做出這個關鍵決定的時機點是8月中旬。當時,張榮味、謝典林、周典論等人於台北鉅星匯餐廳聚會,席間眾要角們取得共識,「之所以幫郭台銘連署,因為這是促成『郭柯合』的最有效手段,一旦郭獨立參選形成四腳督,那就變成保送民進黨繼續握有中央執政權,絕不樂見發生。」
核銷難 動搖互信基礎
除了要保住下架綠營的一線生機,一位知情地方人士告訴本刊,郭營走企業請款流程,憑單據才能進行造勢活動等經費核銷,「造成地方派系很大的不滿,累積下來動搖了派系跟郭的合作意願與互信基礎。」換言之,經費核銷問題成為派系大撤退的另項關鍵因素。
不光是內部問題,郭營在外部迎來國民黨中央堅壁清野的對待。8月30日,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總統後兩天,藍營旋即重申禁令,要求各地方黨部不得協助郭連署,違者將以黨紀重懲;9月9日,黨中央邀集黨籍14縣市長、無黨籍苗栗縣長鍾東錦,與藍營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聚餐,確立泛藍陣營團結挺侯,等於提前封死郭連署路徑。

不僅如此,本刊調查,國民黨更藉由組織系統加壓,與挹注選戰資源等兩大手段來裂解或拉回本就隸屬藍營勢力的挺郭地方派系。像彰化縣方面,謝典林胞姊、兼任彰化縣黨部主委的立委謝衣鳯,就對謝典林自身議員選區田尾鄉、埤頭鄉、北斗鎮、溪州鄉等以外地區,以軟硬兼施方式降低連署動能。
南投縣方面,縣長許淑華在尊重議長何勝豐的大前提之下,緩和地方農會系統動員挺郭的力道,藍營縣市長幾乎都通過各自系統「冷卻」挺郭熱情。至於雲林縣與屏東縣方面,黨中央親自出馬,前者以將張家人馬排入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作為說服手段,希望張家消極挺郭、別太認真動員;後者則是緊盯動態,尤其擔任中常委的周孟蓉,雖然近期已不像先前陪同郭台銘出席各地活動,但她若在檯面上與郭同台,「只要收到具體檢舉事項,屆時將秉公處理!」黨務高層不假思索地強調。

「所有派系頭一定把派系存亡列為第一優先!」一位熟悉地方政治運作的前黨務高層指出,黨中央在此狀況下玩威脅(開除黨籍)利誘(排不分區或挹注選戰資源)兩手策略,不論雲林張家、彰化謝家、屏東周家,相關地方派系當然會審慎評估利弊得失,「尤其兩年後又要迎來地方縣市首長選舉,相關接班梯隊也該開始安排,要不要『撩下去』義無反顧地挺郭,答案已經很明顯。」
衝份數 直營加盟並進
為讓藍白陣營坐上談判桌,郭營將衝高連署書份數。黃士修與新任發言人陳家頤18日在郭賴配台北市連署總站召開記者會,說明連署攻略:首波將在人口稠密的六都布設大型連署總部,第二波會在其他縣市設立中、小型連署站點,並配置機動連署車前往偏鄉巡迴,以利民眾連署。

本刊調查,郭營在設立中、小型連署站時,會採取「直營店」與「加盟店」的商業拓點概念進行。直營店由郭營尋找鬧區地點租用,以及挺郭地方派系提供設置連署點;加盟店則是開放支持者或民間友人介紹、推薦合適場域,再由郭辦評估是否合用。「相關連署點位將更綿密,以方便、簡單為原則,降低不便利性。」郭營人士強調。

缺整合 橫向溝通失靈
本刊掌握,郭營更將陸空並進,陸戰由郭台銘本人持續迺夜市、拜廟行程,搭配挺郭地方派系組織動員協助連署,同時舉辦造勢活動,力拚把各式挺郭臉書粉專、LINE@等網路社群人氣,從鍵盤線上轉化成線下實體支持;空戰方面委託源自美國、日本等知名大型跨國廣告或公關公司,處理網路及電視廣告文宣,補足傳統陸戰組織比較沒辦法打入的年輕族群、小家庭。

郭營團隊陣容持續壯大,但指揮系統紊亂與橫向溝通失靈狀況也浮現。
以製作宣傳文宣為例,不少專攻平面廣告且擅長網路影音的團隊,近日接獲多個不同公關公司邀約,但這些公司竟都聲稱代表郭營來洽談,且提出的需求如出一轍,讓相關團隊直呼:「讓人看得霧沙沙(台語,意指一頭霧水)!」一位曾被接觸的業界人士更直言:「由此可看出郭營有多個系統負責處理文宣,但內部溝通還是很亂,才會出現這種『相撞』的窘況。」
本刊掌握,郭營在政策論述方面,儘管有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前《新新聞》總編輯楊照出謀劃策、協助定錨,並有國策顧問團幫忙規劃,但同樣有缺乏系統性整合的症頭。

舉例來說,郭臉書粉專提出的政策、時事議題,不少採取論件計酬方式,以一篇5千至8千元不等的價碼,委託公關公司及熟悉中央政策的政治幕僚撰寫,「郭營通常會給政策大方向,具體執行細節則不太限制,寫完送給他們也不太做大幅度修改,所以在寫的時候要格外小心,避免脫離現實而淪為其他陣營的『打點』。」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指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