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獲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上千萬元的台灣奈微光公司,盛大舉辦新品發表會,董事長張坤昱興奮地宣布,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四合一矽光子晶片」已正式進入量產階段,身兼台大教授的技術長林清富更表示,公司研發的矽光子晶片,不僅可應用在軍工航太科技、電動車、醫學、穿戴裝置,成本還比傳統的化合物半導體大幅減少,可望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
【全文】國發基金注資專利遭出賣中國 台灣奈微光技術外洩衝擊國安

開發出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4合1矽光子晶片」的台灣奈微光公司,被視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連行政院國發基金也投資上千萬元,不過,本刊最近接獲該公司員工及股東爆料,指董事長張坤昱涉嫌竊取團隊心血,將關鍵技術轉給中國官方,中方甚至允諾出資新台幣230億元設廠,由於部分技術可以做為軍武使用,對台灣的安全將造成極大衝擊,已引起國安局、調查局高度關注。


遊說員工 攜專利赴中
沒想到事隔不到1年,該公司竟然爆發關鍵技術外洩中國的重大弊端!台灣奈微光公司多名員工及股東最近向本刊爆料,指董事長張坤昱表面上說公司要在台灣上市上櫃,私下卻與中國官方合作。股東A先生說:「張透過對岸的人脈,與中國官員接觸,中方甚至已經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計畫出資人民幣52億元(約新台幣230億元)在中國設廠,身為台灣人,我們實在無法接受!」

A先生表示,張坤昱雖然是公司董事長,但產品開發及後段晶片封裝測試的製程參數,掌握在幾名資深技術人員手上,2019年開始,張就曾多次向員工表明他在中國的政商關係良好,公司的新創技術受到中國官方重視,希望說服這些資深技術人員,帶著相關專利及參數西進中國,獲取更大利益。
面對張坤昱的遊說,資深技術人員無法苟同,認為在台灣尋求適合的晶圓代工廠合作量產,才符合公司利益。雙方溝通破局後,張的態度轉趨強硬,指評估建廠需要相關參數,要求這些員工必須配合,交出所有技術細節。但有經驗的員工認為,建廠只需要添購機台、設備即可,不需事先取得參數細節,因此懷疑張是想竊取先進技術,交給中國官方。






私下簽訂 不平等合約
另一名股東B先生告訴本刊,張坤昱竊取技術的手法,是用與其他公司合作的名義,偷偷轉移參數。2021年4月,張與一名中國籍、英文名字為Ben的李姓人士設立的Tych Holding公司簽約,合作期限1年;不久後張又如法炮製,與另間「深圳浩益量子」公司簽下3年合約;後來,再與一家台灣的半導體業者「真興科技公司」簽約。
與這些公司簽約後,張坤昱對技術人員宣稱,台灣奈微光公司已開始進行對外合作,要求他們向這些「合作夥伴」遞交製程參數。但技術人員發現,這些合約不僅指定對方為台灣奈微光公司研發晶片的唯一合作廠商,而且若合約發生爭議,仲裁單位竟是位於北京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根本是張私下簽的不平等條約。

B先生指出,張坤昱與這些公司簽約後,多次以「為拓展公司業務,須赴中國設置矽光子晶圓代工廠」為由,欲將台灣奈微光公司從台大研發團隊合法取得技轉授權的「光偵測元件」技術轉移至中國。依法,技轉行為須向台大及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但張並未依法行事,而是運用權勢逼下屬交出資料。
更離譜的是,B先生等人發現,張坤昱與深圳浩益量子公司簽約後,該公司的中國籍黃姓監事就發表二篇專利文件,巧合的是,這2篇文件與台大「光偵測元件」技術,在原理、製程均相同,台灣奈微光的股東及技術人員因此懷疑,張已將關鍵技術洩密給中方。

合作公司 可疑無技術
不僅如此,去年9月,張坤昱以「紅外線偵測晶片技術,須搭配模組才能進行銷售」為由,無預警召開技術授權會議,除了要求技術人員與會,還邀請合作方真興科技公司參與。張宣稱,合作夥伴跟他一樣,在中國政商實力堅強,可協助將台灣奈微光公司的技術推展至對岸,要求與會人員配合。
不過,技術人員調查,真興科技公司資本額僅新台幣100萬元,且該公司與紅外線晶片技術並沒有任何關聯,加上張坤昱及真興公司遲遲無法說明產品在中國應用技術的規劃,僅單方面要求提供技術合作,很不尋常。技術人員不僅對合作案的正當性產生質疑,更怕違法,因此不願配合,私下抗拒抵制,沒想到張竟先下手為強,以違反營業祕密為由,將這些技術人員解聘。
中方研擬 撒銀彈建廠
除此之外,另一名股東C先生,透過管道取得一份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得知張坤昱早在去年1月,就透過Tych Holding公司李姓負責人,與具有中國官方色彩的深圳「前瞻產業研究院」合作,中方已經開價人民幣52億元(約新台幣230億元),準備投資興建半導體廠。






該份「金水硅(矽)光芯片(晶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點出:「我國(指中國)由於整體半導體產業落後,啟動矽光技術的研發相對滯後,目前來看在高端光芯片領域,基本被西方國家壟斷,少有能夠設計出高端光芯片的企業,在製造和封測環節也極度依賴國外企業。」
「本項目來源於台灣領先企業,擁有全球頂級人才和技術…不僅能滿足國內對光芯片的部分需求,同時能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發展…為我國矽光技術培養出大批人才,給矽光芯片產業化提供寶貴經驗,助力我國在矽光技術領域,實現趕超世界領先國家。」報告還指出,若能取得台灣關鍵技術,就能擺脫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亦即可突破中國遭美國封鎖戰略級晶片的窘境。

此外,C先生還出示張坤昱與股東們的對話截圖,張告訴股東:「今天去國發基金簡報我們的BP(計畫),蔡副執行長對我們的東西評價很高,直接說國發基金可以投1億,會後還主動加我跟董仔(另名友人)LINE。蔡副執行長還建議我們要買下1座6吋(晶圓)廠,當下我跟董仔會心一笑。」

國發基金 成布局籌碼

「其實我們不需要國發基金,因為Ben會頂我們台灣這邊的資金,只是國發基金認可的公司,未來在對岸談事情會更有底氣,這是我跟董仔的Plan。」不僅如此,張坤昱還跟股東們說:「大家記得,我們是紅到涂醒哲主動來找我們了,北京國台辦也主動來找我們了(當然國台辦不知道我們對岸的布局跟計畫那麼深!)」
「總之,3位(股東)在對岸低調點,有人問就打死不說自己去北京,人家亂傳的。」張坤昱還強調,他到中國開會,與會的有多名中共「書記」,張甚至把他向對岸官員簡報的照片也傳給股東。
此外,C先生也提供張坤昱和股東對話的錄音檔,張告訴股東:「因為政府想要東向嘛!很快,那這個東西對經濟部來講,假設今天有一家公司,不管資本額有多大,能夠跟PARC簽約,那就是非常非常重大的意義了。而跟PARC簽約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當然是我們對岸的項目啊!因為有人挺我們啊!」C先生指出,這些都是張出賣台灣專利技術的鐵證。

恐涉軍用 引高度關注
本刊調查,台灣奈微光董事長張坤昱今年48歲,擁有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碩士學位,曾於半導體界知名的E2open、聯電、敦陽科技等公司服務。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全球大規模發展矽光子晶片,中國至少有20個計畫,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但都處於發展階段,或僅發展出單一功能的晶片,已投片試產、晶片還具多功能者,就只有台灣奈微光一家。
台灣奈微光公司之所以會成立,是因為台灣大學特聘教授林清富團隊所發布的專利「光偵測元件」,被產業育成顧問「安思創扶公司」相中,找來張坤昱等人合作創立,之後更匯集產官學界人士擔任股東,包括前立委涂醒哲、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及知名教授張五岳、辛炳隆、陳春山等人,加上國發基金挹注1,000多萬元,公司資本額約2億6,000萬元,前景一片看好。






至於矽光子技術到底有多重要?台灣奈微光公司指出,過去矽光子晶片對消費者來說是遙不可及的高端技術,實際運用的檢測設備要價千萬元,但透過他們研發出來的「矽基中紅外光之光源與偵測器晶片」,用在健康、5G領域上,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一機多用,未來不再需要同時配戴多種儀器,也能切身體驗高科技。

不過,台灣奈微光公司的技術不僅能用於民生消費、航太科技,甚至可以做為軍武用途,張坤昱未向股東會、董事會報告,也沒有依法向投審會申請,就涉嫌將關鍵技術轉移至中國,已有《刑法》背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犯罪問題。C先生透露,看不下去的股東及員工日前已經向調查局檢舉,國安局也高度關注,希望相關單位儘速調查偵辦,阻止張的賣台行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