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萃取投資市場一番搾 達人年休9月靠一線滾6千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全職交易人梁展嘉自備啞鈴當道具,妙喻資金若始終留在市場,就像一直舉著啞鈴,手會很痠(壓力大)。
全職交易人梁展嘉自備啞鈴當道具,妙喻資金若始終留在市場,就像一直舉著啞鈴,手會很痠(壓力大)。
「啤酒萃取出第1道麥汁就叫一番搾,是最順口的;第2道風味就會變差。我認為套用至投資也是一樣。」全職交易人、金融研訓院講師梁展嘉解釋,他的資金每年平均只停留在市場上3至4個月,用「一線法」極簡術操作,只賺勝率最高的一段行情,等於是投資市場上的一番搾;更重要的是,他還賺進每年9個月的自由人生。
採訪這天,梁展嘉自帶一組2公斤的啞鈴,「我要實證『一線法』和存股法的差別。」他略帶神祕地說。

梁展嘉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76年
  • 現職:全職交易人、金融研訓院講師
  • 學歷:台大土木系、美國密西根大學土木研究所、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學士後華語文教育文憑班結業
  • 經歷:土木工程師、半導體通路公司業務、新加坡公立小學教師
  • 投資心法:十日線搭配年底行情,下跌段站上均線為買點,分批進場布局至少2個買點,一般情況為3個買點,隔年上升段跌破均線為賣點

一招必殺技 年年正報酬

梁展嘉以0050為操作標的,簡單用「一線投資法」,滾出6千萬元身價。
梁展嘉請記者舉起一個啞鈴,並在一旁數著:「1月存股、2月存股、3月存股…存到第十個月,手會痠了吧?我跟存股族不同的是,每年10月才舉起啞鈴,連舉3個月,然後放下,是不是比一直高舉不放來得輕鬆?」
梁展嘉說明,投資不應太沉重,但手上有持股,難免會跟著股市上下而精神緊繃,「所以我在1年的前9個月都不動作,只在第四季開始觀察大盤變化,就看一條線:10日均線。當大盤指數跌破10日線後再站回,就是我的第一個買點,接下來2個月都用同樣方式買進,進場資金分3等分,等大盤有明顯拉升一段後、跌破10日線便順勢出場。」
梁展嘉從小就跟著媽媽到「號子」看盤,體悟出股海非常考驗人性。
「這圖畫出來,連小學生都能投資賺錢,但越簡單越沒有人相信。」梁展嘉指出,他從2008年就開始驗證此方法至今,「每年的報酬都是正數,差別只在於績效高低。最好的一年出現在2008金融海嘯當年、可賺逾20%,最差則在2014年、報酬率3.1%。」
靠這簡單一招,梁展嘉14年來繳出平均年報酬20%的漂亮成績,滾出6千萬元身價;「這是搭配台指期加大槓桿才創造出來的,但就算沒有槓桿,只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主要操作標的,也能有平均7.8%的報酬。」

一線投資法 搶紅包行情

每年10月才進場,且1年最多交易4次,梁展嘉說,他每年約有9個月都能悠閒喝咖啡。
梁展嘉的「一線投資法」,說穿了就是搭主力順風車,亦即賺俗稱的紅包行情。「台灣股市看似毫無章法,但是有2種模式:沖天式、階梯式,年年重複上演。」
第一種為沖天式。每年10月後,大盤常常陷入橫向盤整,為期約3個月。當時序推進到12月底或隔年元月初,盤整型態就會被打破,通常是以一段向上急漲的方式呈現。事實上,統計歷年36次的大盤走勢,第四季有三分之二即呈現沖天式走法。
操作方式是以10月下跌段站回10日線為第一買點,因為不管跌多深,站回等於降低風險;並以同樣方式判斷11、12月買點,資金等分投入,最多進場3次,隔年1月大盤拉高回落10日線為出場點。
第二種則是階梯式。進入10月之後,當台股未陷入橫向整理,而是發展成一階高於一階的向上波動,這樣的波動會持續進行到12月底或隔年元月初為止。 階梯式和沖天式買進方式相同,不同的是,大盤不是一次急拉,而是每個月不斷墊高、斜率向上,3次進場後,隔年第一個交易日一開盤,大盤拉高立刻出場。
只是出場後的行情若續好,不就錯過了嗎?梁展嘉用啤酒萃取法形容,一番搾是萃取出的第一道麥汁,最順口,「大盤有了明顯的抬升順勢走人,心情最輕鬆。」

搭主力順風 拉高跟出場

「1年最多只需交易4次,而且每年有9個月資金都不在市場內,所以心理壓力降低許多。過去幾年全球疫情爆發、烏俄戰爭、美國升息…對我來說根本沒差,因為我不在(市場)呀!」梁展嘉強調。
當然大盤走勢總有不確定性,梁展嘉表示,有時候布局點不到3次,像去年就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10月初很快見到大盤指數破10日線再站回,到月底又馬上出現第二次布局機會;但很快地,11月大盤出現攻勢,來到28日已有超過10%漲幅,見到指數跌破10日線就獲利了結,原因是一月行情提前發動。
還有一次是2018年,他在10月、12月分別進場一次完成布局,卻等到3月大盤指數有一段漲幅後才出現出脫訊號,「這是特例,原則上出場點最久不超過4月。」梁展嘉表示,一線投資其實就是在等主力拉高跟著出場,會以10日線為指標,正是因為主力最愛用的均線就是10日線。他透露,近5年來他每年進場操作本金落在1,500萬至2,000萬元,而一次操作可賺到一家4口每年百萬元開銷。
回顧投資路,梁展嘉說從小就常跟著媽媽到號子看盤,受媽媽影響不小。1997年,20出頭歲跳入股海,從買個股到一線投資的過程,自然是買個股經常傷重。2001年買進21元的南亞科,遇上美國911恐怖攻擊,股價跌到7元;2002年買進42元的聯電,1年半後30元賣出。
2020年疫情大爆發,全球股市無一倖免重挫,但梁展嘉的資產不在市場內,因此毫髮無傷。(資料照片)
個股波段操作不行,那存股總讓人相對安心吧?梁展嘉卻搖頭說:「任何時間點買進,無腦地慢慢存、累積張數滾大資產的做法,很危險。就像護國神山台積電,大趨勢沒問題,但如果買在600元的人,手會很痠喔!」

捨棄洋飯碗 在家賺更飽

若真有心要存股,梁展嘉認為,追蹤大盤指數的ETF一定比個股來得好,「不過根據統計,投資人平均持有股票型ETF的時間為3.2年,難的是長抱!」以0050來說,20年來年化報酬率為9.8%,績效沒話說,若懂得將息收持續滾入投資,複利效果確實存在,「但中間有好幾年都會碰到負報酬,投資人得越過重重關卡,才能真的賺到年報酬9.8%。」
台大高材生、喝過洋墨水,在成為全職交易者前,梁展嘉是名土木工程師,10年上班生涯中,數次轉換行業,甚至曾因工作舉家遷居海外。「然而每次轉換下來,似乎都很難跳脫職場裡的各種拘束,特別是不管在任何行業、任何國家,收入的天花板總讓我覺得很礙眼。」所以他放棄人人稱羨的洋飯碗,回家當奶爸,如今不上班賺更大。
全職投資人JG就說,梁展嘉操作指數的優勢是能保持紀律、不攤平,輕鬆獲得高額報酬;財經作家市場先生也說,梁展嘉充分展現驗證精神,尤其欣賞他對投資的態度,是為了讓生活變更好。梁展嘉強調:「賺錢本來就是為了給周邊的人改善生活,不是為了給自己增添帳面上的虛榮感。」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