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打造集團第6大旗艦公司 王瑞瑜:帶領台塑轉型新能源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王瑞瑜宣示,台塑集團將深化生技、新能源2大產業,邁向創新轉型。
王瑞瑜宣示,台塑集團將深化生技、新能源2大產業,邁向創新轉型。
成立近70年的台塑集團,是國內製造業龍頭,這幾年,在王永慶三房女兒、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領軍下,集團開始拓展新領域,除了以預防醫學為主軸,推動生技醫療升級發展,也跨入新能源布局。上週二(10月17日)王瑞瑜接受本刊專訪宣示:「接下來將帶領台塑創新轉型。」其中,由台塑4寶合資成立的台塑新智能公司,目標5到10年內年營收衝上千億元,要成為集團第6大旗艦公司。
20231023fin001
「台塑生醫、台塑新智能兩家公司將各憑特色,深化生技、新能源兩大產業,帶領台塑企業邁向創新轉型。」上週二(10月17日),王永慶三房女兒、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坐在台塑大樓會議室接受本刊專訪,她用宏亮的聲音宣示台塑集團下一個發展方向。
20231023fin001
今年台塑新智能首度公開高效鋰鐵電池、家用儲能系統。
為扭轉外界對石化產業汙染的刻板印象,這幾年,台塑集團在總裁王文淵及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潮、王瑞華及王瑞瑜4人領導下,持續推動節能減碳、循環經濟、低碳製程及能源轉型。身為集團對外溝通重要大使的王瑞瑜強調:「台塑並非只有石化產業,我們在環保、健康、高科技等領域都有著墨。」

統整資源 創台塑新智能

其中,由王瑞瑜帶領的台塑生醫,近年積極布局再生醫學、高端醫材、智慧醫療等領域,此外隨著全球綠能、儲能、電動車等趨勢加速發展,也與台塑四寶合資成立台塑新智能,跨入新能源領域,彙整集團相關資源,全力發展節能、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技術。
20231023fin001
台塑生醫在桃園開設「i醫健康診所」,希望達到預防、治療的雙重目標。(台塑生醫提供)
王瑞瑜企圖心強烈,她對外喊話:「隨著台塑生醫邁入20週年,接下來將以預防醫學為己任,創造更亮眼的下一個20年。」而去年7月才成立的台塑新智能,更被她寄予厚望,「我們目標五到10年內年營收衝上千億元,要成為集團第6大旗艦公司。」
王瑞瑜口中的第六大旗艦公司台塑新智能,就是指除了台塑四寶-台塑、南亞、台化和台塑化四家上市公司,以及越南的台塑河靜鋼鐵這五家營收破千億元的公司外,台塑集團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
20231023fin001
台塑新智能在王瑞瑜(後排右2)親自督軍下,明年7月將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
「不要看台塑新智能才成立短短一年,公司年輕有活力。」王瑞瑜引述美國國軒創辦人李縝的話:「能源是文明的基礎,未來100年或更長時間,將作為化石能源的替代方案。」因此,台塑集團將全力推動新能源關鍵技術與產業布局,「現在只是開始,希望打造更乾淨的未來。」
20231023fin001
台塑新智能搶進工業、家用儲能,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預估商機千億元。
事實上,台塑集團在新能源領域鴨子划水多年,有關電池、綠能、電動車的相關布局,過去分散在台塑生醫、台塑鋰鐵、台朔重工、台塑汽車、台塑貨運等十多家公司,「我們不能讓資源四散在集團各個角落,必須要整合!」王瑞瑜解釋。
在王文淵拍板同意下,台塑新智能去年成立,將集團資源一把抓,並由王瑞瑜職掌,資本額七十億元,台塑、南亞、台塑化3大公司各持股25%,台化20%、台塑生醫五%,可說是台塑集團發展新事業的心臟。

明年7月 產出本土電芯

台塑新智能的第一步,是規劃在彰濱工業區建置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總計投資金額達160億元,第一期產能2.1GWh(百萬度)為全台最大,目標明年完工量產後,屆時一年可貢獻二至三百億元營收;至於第二期擴建計畫,預計2027年前完成,未來電芯及模組產能將拉高至5GWh。
20231023fin001
去年剛成立的台塑新智能,在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與模組廠,第一期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
王瑞瑜興奮表示:「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超過50%,明年7月將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她還預告,台塑新智能將攜手明志科技大學,布建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產線,目標4年內量產。
王瑞瑜指出:「電芯是電池的關鍵核心,地位等同石化業的輕油裂解製程,彰濱電芯廠動土是台塑新智能的重大里程碑,也象徵台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終於串接起來,走向垂直整合的高效能經營模式,最重要是電池產業將完整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可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確保台灣資訊、經濟、國安無虞。」
20231023fin001
去年8月,台塑集團宣布與美國太陽能電動車新創業者Aptera在鋰鐵電池展開合作。
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台塑新智能也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還推出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可根據個人用電需求組合產品容量,分別有6.8度電、13.6度電。王瑞瑜拿出數據分析,台灣家庭每日平均用電約11度,若臨時遇到停電意外,家用儲能將確保電器正常運作,再搭配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可省上萬元電費。
依台塑新智能內部預估,3年內,若台灣家戶儲能滲透率可達5至10%,以目前約九百萬戶計算,粗估市場產值將上看上千億元。為推廣家戶儲能普及,王瑞瑜也已下令壓低儲能系統售價,「希望未來一度電儲能系統可以賣二萬元以下,讓民眾就像買家電一樣輕鬆入手。」
20231023fin001

台塑生醫 躋身護國群山

台塑新智能初出茅廬就展現強烈企圖心,由王瑞瑜帶領的台塑生醫也蓄勢待發。製作、銷售清潔劑用品及化妝保養品的台塑生醫,去年全年營收32.6億元,每股盈餘1.35元。
今年台塑生醫邁入第20週年,王瑞瑜透露下一階段的布局方向,「接下來將以預防醫學為主軸,推動生技醫療升級發展。未來20年,只要大家願意把健康交給我,我會好好幫忙管理。」
其實,預防醫學是王瑞瑜掌舵台塑生醫的營運精神。她曾目睹父親王永慶在演講時,雙腳站著卻不斷發抖,事後才知道肌肉量不足導致無力,「稍不注意可能變成失能的前期。」
為了推廣預防醫學,王瑞瑜整合台塑生醫、長庚醫療體系資源,成立免費的「i醫健康網」,向民眾推廣健康保健知識,並在桃園開設「i醫健康診所」,透過適當的檢查篩檢及生活習慣評估,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潛在的個人病徵或造成疾病的原因,還推出遠距諮詢及線上、線下的體適能課程。
20231023fin001
由王瑞瑜(左)主責的事業,緊扣父親王永慶(右)的心意,積極推廣預防醫學、發展新能源產業。
近年,中央打造生技業護國群山,台塑生醫身為國內快篩試劑製造大廠,生產包括流感、驗孕、愛滋、毒品等試劑,每月達百萬劑,新冠疫情爆發後,早被政府點名成為防疫國家隊。
「當時,董事長(王瑞瑜)下令產線加班趕工,並動員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等集團資源,投入檢驗及快篩試劑開發。」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指出,老闆積極的程度只能用「火速」二字形容,如今不僅完成「新冠抗原快篩試劑」、「中和抗體效價試劑」等開發,也跨入居家快篩市場,像「新冠+流感二合一快篩」今年8月已在日本取證,訂單累積超過50萬劑。
20231023fin001

三大布局 攻治療一條龍

過去3年台塑生醫還鎖定再生醫學、高端醫材、AI智慧醫療3大領域布局。2021年處分聯亞藥、聯生藥後,賺近20億元,同年7月,王瑞瑜便斥資2.5億元,投資握有膠原蛋白關鍵技術的和康生技;時隔7個月,再投資7.6億元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由她親掌業務,打算以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為後盾,發展細胞治療一條龍。
20231023fin001
台塑生醫推出「新冠抗原快篩試劑」、「中和抗體效價試劑」,也跨入居家快篩市場。
「我們預計再投資或成立3至5家公司。」王瑞瑜透露,目前已鎖定從血液淨化技術起家的普瑞博,雙方將合作發展精準檢測用耗材,並考慮合資設產線,開發植入性醫材及生物反應器;另外,台塑生醫也入股專注於細胞治療的新創公司艾沛生醫。
在王瑞瑜的規劃藍圖裡,還準備在宜蘭打造3.1公頃的「台塑生醫生技園區」,除了規劃檢驗試劑自動化產線,為配合高階醫材發展,也評估設置次世代檢驗試劑與生化膜特用醫材產線,依據再生醫學與各類蛋白質藥物、試劑發展需要,建構大型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產能。
20231023fin001
台塑生醫捐贈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光電儲能球場,協助該校能有遮陽擋風避雨的運動場地。(台塑生醫提供)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新醫療技術走向全民普及。」王瑞瑜強調,台塑生醫將從預防醫學角度,達到預防、治療的雙重目標。

守護環境 扭轉石化惡名

今年61歲的王瑞瑜,可說是台塑集團發展新事業的重要推手,除了發展生技、新能源領域,為了扭轉外界對石化產業汙染的刻板印象,這幾年在她親自操刀下,集團不僅設置觀光工廠,也結合企業與在地資源,在北、中、南推出樂活圈,希望帶給大家健康、快樂。
「做這些不是因為我們心虛,或是認為自己做錯什麼。」王瑞瑜內心想的是,不要讓石化產業被汙名化。
20231023fin001
過去3年,台塑生醫鎖定再生醫學、高端醫材、AI智慧醫療3大領域布局。
她直言,台塑集團在促進產業發展時,也努力守護環境,像六年前就成立台塑水化學公司,專門做水處理,用水回收率達88.9%、一滴水約用9次,相較目前台灣工業用水回收率約72%、一滴水用3.6次,明顯高出許多。
「過去父親常告訴我們,社會需要什麼,就要回饋什麼。」由王瑞瑜主責的事業,緊扣王永慶的心意,不僅以推廣預防醫學為己任;也希望可以擔任新能源產業的掌舵者,協助台灣碳中和。看來,這家製造業龍頭正大步朝生醫、新能源領域轉型,翻開石化業以外新的篇章。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