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經濟「延緩軟著陸」趨勢成形:
【基金講堂】2024年有望股債同邁多頭

回顧2022年股債皆劇烈修正,2023年則是股猛漲、債擺尾,那麼,2024年呢?
據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2.94%降至2.9%,連續第三年低於長期平均的3.6%。再看三大經濟體:美國、歐元區、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5%、1.2%、4.2%,也都低於長期平均值。
二、通膨壓力減,貨幣政策出現彈性:
G10及新興國家大多已擺脫最高通膨階段,預估今年會進一步緩降。
三、市場充分預期升息循環結束:
市場預估本次升息循環終告結束,去年12月會議決議連續3次暫停升息,正式宣告本波利率到頂。OIS(隔夜指數交換利率)預估今年Fed(聯準會)降息3碼,至2025年底降7~8碼。
四、高度預期第二季全球進入降息週期。
五、通膨沒低於平均,大幅降息尚早:
IMF預估,今年全球通膨將從6.88%降至5.79%,已連續第三年高於平均4%。美國、歐元區通膨率分別為2.8%、3.3%,均高於2000年來平均值2.5%。主要經濟體僅中國通膨率預期為1.7%,低於2000年來平均的2.2%。
六、觀察聯準會升不升息的兩個數字:
金融狀況指數目前介於0到-1之間,資金偏緊但不會太緊;10年期公債的期限貼水目前大於零。若金融狀況偏寬鬆,公債貼水偏低,Fed才會考慮再升息。
七、勞動缺口縮小,工資壓力減:
現階段勞動市場吃緊狀況獲得緩解,工資增速下降,勞動市場供需漸平衡;尤其失業率並未因此上升。
八、失業率仍低,經濟韌性大:
全球的失業率在2022年至2023年持續下降,甚至比疫情前還低。景氣就算下滑,多數勞工仍有工作,有薪水拿。
九、庫存調整未完,但正在路上。
十、經濟雖緩,但不致有金融危機:
歷來金融危機的發生,都在信貸缺口大幅為正的時候,然而美國和歐洲目前的信貸缺口均為負值,且遠低於長期平均。
十一、美元走緩有利資金流動:
美元的強弱影響全球資金流動,一般而言,美元強勢會吸納全球資金,全球股市下跌,尤其在經濟轉折時期更為明顯。但隨著美國經濟軟著陸,升息循環可望結束,美元再強勢的根本性原因減弱。因此,今年美元指數應會出現緩跌,資金可望回流全球股市。
綜上,今年有機會是股債同邁多頭的一年。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