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消防署怠惰不甩監察院糾正 市售乾粉滅火器多含致癌物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為讓孩童獲得正確防火安全常識,幼兒園會例行性進行消防演練,若滅火器內含致癌物,恐對健康不利。(示意圖,翻攝大埔美非營利幼兒園臉書)
為讓孩童獲得正確防火安全常識,幼兒園會例行性進行消防演練,若滅火器內含致癌物,恐對健康不利。(示意圖,翻攝大埔美非營利幼兒園臉書)
台灣市售滅火器為防止乾粉受潮,幾乎都會加入結晶型二氧化矽,但該物質卻是一級致癌物,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不再添加,消防署至今未訂出標準,還放任廠商提供假資料,讓問題產品就地合法。2年前監察院曾糾正消防署,卻依舊沒用,去年底中研院抽驗20型滅火藥劑,全數驗出結晶型二氧化矽,環團痛批消防署怠惰,放任有毒物流竄,非常離譜!
乾粉滅火器因價格便宜、應用廣泛,在台灣相當普及,為了防止乾粉藥劑受潮結塊、確保噴灑均勻,業者幾乎都會添加結晶型二氧化矽,但《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結晶型二氧化矽粉塵屬於一級致癌物,若未妥善管制,恐導致製造、消防人員及一般民眾於消防演練或火災使用時,直接吸入這些乾粉,危害健康。
20240513soc001
部分滅火器業者會加「結晶型二氧化矽」(圖)防止乾粉受潮,但該物質會致癌。(翻攝網路)

恐導致肺癌 官方未禁用

環團人士A先生指出,長期吸入結晶型二氧化矽,會引發矽肺病,嚴重還會導致肺纖維化及肺癌,不少立委、專家學者多年前就曾呼籲主管機關消防署改善,但當時消防署表示,歐、美、日、韓政府均無禁用,我國環境部也未將結晶型二氧化矽公告為毒性物質,消費者平時並不會接觸到乾粉,因此沒有長期暴露、致癌的疑慮,只強調會要求廠商揭露成分,確保從業人員安全。
「消防署的說法根本是避重就輕!」A先生說,先進國家雖未明文禁止使用,但業者都遵照國際標準ISO 7202規定產品須對人體無害,並未添加結晶型二氧化矽。
20240513soc001
監委查出有滅火器業者提供假資料,向檢驗單位申請合格標章(圖)。
20240513soc001
監委查出有滅火器業者提供假資料,向檢驗單位申請合格標章。此圖為示意圖,非當事業者。
監委浦忠成、蘇麗瓊、田秋堇也曾申請調查,發現消防署並未確實監督,導致許多滅火器抽驗時,才發現含有結晶型二氧化矽,且申請認可的文件涉及造假,2年前提案糾正消防署,並持續追蹤至今。
根據監委調查,消防署在2020年6、7月間,二度要求檢驗機構辦理認可作業時,須查明廠商出具的安全資料表、國內第三公正機構的檢測報告,並進行抽驗,部分廠商出具的報告載明未檢出結晶型二氧化矽,但消防署抽驗時卻發現1到4%的含量,顯見廠商提供的資料不實,甚至有造假的可能。

聲稱未檢出 不實逾2成

不僅消防署查核發現問題,環境部也曾針對21件取得環保標章的乾粉滅火器進行抽驗,發現5件產品含有結晶型二氧化矽,不實率超過2成,其中含量最多的將近16%,但這些廠商原先登載的資料均為未檢出。
20240513soc001
長期吸入結晶型二氧化矽粉塵,可能會引發矽肺病、肺纖維化或肺癌。(示意圖,東方IC)
更離譜的是,消防署事後辯稱:「市售認可品抽驗之法令依據、邏輯及品目數量,與環境部環保標章之抽樣不盡相同。」被環團認為是推卸責任。
此外,監委也查出,消防署沒有確實監督登錄機構執行認可業務,讓這些違規廠商還可再次取得環保標章,且事後僅重申法令規範,未全面審視、清查申請文件是否屬實,更沒有追查上游乾粉藥劑來源、下游工廠填裝型號,等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廠商亂搞,導致爭議持續延燒。
20240513soc001
消防署(圖)2年前就遭糾正,但至今仍未對結晶型二氧化矽訂出標準。
監委提案糾正後,消防署終於在2022年3月召開專案會議,針對乾粉滅火藥劑產品進行源頭管制,限制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不得超過0.1%,並修正滅火藥劑認可基準及實施期程。不過,A先生告訴本刊,這樣的規定引發部分業者及利益團體跳腳,進而向消防署抗議,消防署竟也妥協,實際上並未真正執行,形同虛設。

放寬60倍 替廠商解套

由於消防署沒有落實查核工作,導致含有結晶型二氧化矽的乾粉滅火器仍到處流竄,去年底就有立委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痛批消防署怠惰,並揭露中研院抽驗市售20型滅火藥劑的測試報告,通通都含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最高達10%,僅有一款含量小於1%,十分離譜。
20240513soc001
消防署曾訂出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不得超過0.1%的規定,但未實施。(讀者提供)
20240513soc001
消防署曾訂出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不得超過0.1%的規定,但未實施。(讀者提供)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表示,他們根據監察院報告,提案要求消防署明確禁止乾粉滅火器中的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不得超過0.1%,但消防署竟然說為了有效、合理管制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考慮從今年底前把標準調整為6%,再逐年降低至1.5%,請登錄機構積極輔導廠商,等於是被利益團體綁架。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指出,消防署的作法無疑是為廠商解套,讓問題產品就地合法;更扯的是,消防署還企圖將原本「2024年元旦起,不得陳列、銷售不合規定滅火器」的落日條款,延至2029年底。

藥劑黑數多 成檢驗漏洞

除了結晶型二氧化矽,滅火器的其他成分也有很大的問題,另一名環團人士B先生告訴本刊,根據消防署資料,每年滅火器申請認可的數量,平均約73萬具(國產12萬具、進口61萬具),但滅火藥劑申請認可量,年平均僅9.4公噸。
20240513soc001
消防演練時噴灑的滅火藥劑,多半含有一級致癌物「結晶型二氧化矽」。(翻攝台中市政府官網)
若以每具乾粉滅火器含有3.5公斤的藥劑計算,每年的藥劑總量為2,555公噸,扣掉申請認可的9.4公噸,有超過2,545公噸藥劑未獲認可,形成檢驗漏洞。B先生說,乾粉滅火器的藥劑99%從中國進口,恐有不肖業者為延長滅火藥劑的使用年限,要求藥劑商添加高比例的結晶型二氧化矽,甚至從事地下回收、謀取暴利。
20240513soc001
環團人士粘麗玉(圖)曾提案要求滅火器的結晶型二氧化矽不得逾0.1%。
台灣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合格的粉劑回收再利用廠商,也沒有相關檢測標準,如果業者使用回收藥劑當作新品填充,檢測單位不察就貼上合格標章,將形同詐欺。環團人士認為,消防署身為滅火器的主管機關,卻對乾粉藥劑的管制消極怠惰,令人無法接受,呼籲上級單位內政部及行政院好好管管,以確保國人的健康。

消防署回應

針對環保團體指控,消防署說明如下:

(一)二氧化矽為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之物質,對人體造成矽肺症者為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因此評估原料對人體危害時,不應以商品標示之二氧化矽含量作為評估基準。乾粉滅火器平時備而不用,火災初期時才使用,其藥劑對人體無立即危害。但不慎吸入仍會造成口鼻不適,因此自112年12月1日起,經認可出廠之乾粉滅火器均必須標示警語,提醒民眾使用安全。

(二)本署已委由內政部登錄機構分別委託國防醫學院執行「消防乾粉滅火器中結晶型二氧化矽之暴露及風險評估」研究計畫,及中央研究院執行「乾粉滅火藥劑結晶型二氧化矽含量分析測試法」研究計畫。研究結果指出作業環境中人體暴露結晶型二氧化矽濃度均為未檢出,評估在正常使用或作業情形下對人員健康無影響。本署未來將綜整消防產業界意見、國際規範與科學研究成果,邀集產官學及環保團體代表妥慎研議管理配套措施,推動業界自主管理。

(三)內政部登錄機構每年認可之乾粉滅火器約為70多萬具,認可時乾粉藥劑之充填量、主成份及防溼等性能為必要試驗項目,因此滅火器所充填之乾粉均經過試驗合格。投訴人指稱每年僅少量之乾粉申請認可,係為單純僅申請乾粉藥劑認可之情形,與申請滅火器認可之情形不同,二者統計數據不應混為一談,以避免誤導大眾。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