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搖下去,酷斯拉都要從地心浮出來了!」採訪李紹鋒這天,談話一直被餘震打斷,「我是個很怕死的人,找房子要住2樓,投資更要穩健配置。」他說,投資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減損風險,而關鍵就在分散。
【達人理財】靠股債平衡滾上億 達人買一檔ETF賺一輩子

李紹鋒年輕時投資美國科技股、認股權證基金,36歲時賺到2千萬元財富退休,領息過生活。股海廝殺多年,退休後他回歸平淡,投資最高原則在「穩」,鎖定股債平衡型美股ETF AOA做核心部位,占總資產70%,每年賺8至12%。而10年來長抱AOA穿梭牛熊市,再搭配美股龍頭股、幣圈活存,滾出上億元資產。
如今李紹鋒的億元資產,有70%都投入了股債平衡型ETF:AOA(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10%放美股龍頭,另20%則投資幣圈活存,每月坐享被動收入約25萬元。

遠離風險 鎖定美股
李紹鋒表示,台股是淺碟市場,波動相當大,「鋼鐵人、航海王,一下子就不見了,能不能buy and hold(買進持有)一個標的?對我來講難度很高。」他說,參與台股一不小心高點進場,恐要等10年才回本,所以他還是鍾愛美股。加上地緣政治風險,「阿共仔打過來,就什麼都沒了!為什麼巴菲特買台積電,後來又賣掉,就是擔心這件事。所以我的資產99%都在海外。」

槓鈴策略 力求穩健
「美股中,我以AOA為主要標的,因為可簡化資產管理的難易度,然後小部位買美股龍頭股、幣圈活存。」李紹鋒以《黑天鵝效應》書中提到的槓鈴策略解釋:「做資產配置時,要把大部分資產放在安全的地方,我買一支AOA,當中有2萬8千檔標的,涵蓋全球股票及債券,每年可以吃到全球市場平均8至12%漲幅,穩賺不會翻車。」他強調,投資重點不在追求近利,而在能夠賺一輩子。
李紹鋒再以風險、報酬率、資產配置形成的曲線說明,100%配置債券風險不低,但報酬卻最低,「債券4%報酬,長期只能對抗通膨,那有什麼意義?投資就是要賺資本利得啊!」不過,股債具蹺蹺板特性,債券部位仍有必要,「AOA主打股債組合與再平衡,成分標的為80%股票以及20%債券,每半年平衡一次股債配比。」他評估,AOA的表現穩健且貼近大盤,因此10年來都抱緊AOA穿梭牛熊市,助攻資產翻倍。
助理葉小姐回憶,以前喜歡跟著朋友無腦買,當時新興市場正夯,李紹鋒卻告誡她:「人口紅利是『吧噗』;重點還是在於進出場時點。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傅,很多人跟風、追著買,卻不知何時出場,一路抱到谷底,錢都GG了。」之後葉小姐以30萬元資金投入AOA,「有錢就加碼,再加上家人的資金,6年來已滾到300多萬元。」她開心地說。

大部位的投資平淡無味,小部位卻展現活潑積極,而活潑積極、提高報酬的方式則是靠個股了。李紹鋒自2019年買進龍頭股輝達、特斯拉後,中途並沒有加碼,但因為長抱5年不動,輝達已從股價50美元翻漲20倍、達1千多美元,特斯拉也締造8倍漲幅,拉高他的整體投報率。
除了買龍頭股,李紹鋒還在幣圈賺高利活存,「年利率有10%,我就像包租公一樣,領息過生活!」他透露,他投資的美元穩定幣是加密貨幣USDT泰達幣(簡稱U幣),「在幣圈中,U幣市占最大,價格錨定美元,是一比一的擔保,這類穩定幣可解決價格劇烈波動的困擾。」問他不擔心幣圈風險嗎?「加密貨幣是個有vision(遠見)的產業,過程中的風風雨雨不重要。」

長期持有 讓錢長大
過去李紹鋒抱有VOO(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但後來都化整為零轉至AOA,「AOA網羅全世界優秀企業,可說是世界級的滿漢大餐,股價絕不可能跌到地心,我就放手讓錢長大,不做停損。」他笑說,這是最佳懶人投資術,「很多人強調自組ETF,但我們又不是神,憑什麼能力掌握市場?」
「因『貪婪』而追逐短期利益,不斷調動資金,其實無法滾出財富雪球。」他以25歲小資族每月定期定額5千元投入AOA、直到65歲退休計算,以平均年化報酬9.17%來說,每月看似微薄的5千元,最後能滾成2,358萬元。
「在不買房的狀況下,2,358萬元以4%法則(每年從退休帳戶中領出4%作為生活費)來說,回推每個月可得到生活費為7萬至8萬元,足以應付老年所需。」李紹鋒強調,握有一籃子全世界的好公司,不必猜測何時上下車,有錢就加碼,需要用錢就賣掉,很輕鬆。

不買房產 資金靈活
李紹鋒當兵時,跟同袍學投資,玩期貨、可轉債;畢業後做財富管理,1998年投資科技基金、認股權證基金,「那時科技股好瘋狂!200萬元本金下去,2年就能翻倍賺。」

股海廝殺多年,36歲賺到2千萬元財富退休;正因為看過股海浮沉,之後他奉行穩健投資策略,「常遇到那種『萍水相逢』的朋友,問我要投資什麼?我都一律建議,0050加中華電信啊!」李紹鋒認為,台股唯一能夠buy and hold、穩穩領息的就是中華電信,「買120元,每年配4到5元,殖利率約4%並不差。」
比較特別的是,他堅持不買房,目前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租50坪的房子,月租11萬元;他說,台北市房價動輒2千萬元,這筆錢拿去投資,用8%計算,經過25年,就能變成1億元;「但如果是買房子,就算20年漲1倍,以72法則推估,長期報酬還不到4%(72÷20=3.6%),這還只是毛利,不是淨利喔!」

採訪這天,身為導盲犬訓練師的李紹鋒,帶著家裡的導盲犬來教授資產配置的理財課,「已經養了第8隻,養狗又能助人,我很樂意。」喜愛助人的他,也當過3年「張老師」,「但個案的憂鬱、痛苦心情會壓在我心上,我無法排除掉,只好離開。」退出職場後,李紹鋒用懶人投資創造現金流,把多數心力放在公益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