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他一頭熱西進中國大陸,在北京燒了3年本來已要停損退出,2015年又因「台灣元素」4字,再次一股腦投入,「金鷹集團要在蘇州蓋商城,說要把台灣元素帶進去,已談了瓦城、HOLA,也想找我們,我一聽到『台灣元素』就又熱血沸騰…結果最早談的都沒進駐,只有我們進了。」劉本謙分析,當時跟集團合資,集團去哪蓋商場,iROO就進駐,「當年那些要開發的商圈還不成熟,根本沒生意。」 除此之外,因為中國大陸冬天極冷,「冬衣成本高就算了,因我們品牌台灣之外,還有進軍新加坡、印尼,變成設計師還要特別為中國大陸線設計寒冬的冬衣,搞得快累死。」 劉本謙說,布局中國大陸的確是很大的教訓。「但丟了就算了!我就回來東山再起,就做台灣最大嘛!」2017年台北市政府邀iROO贊助世大運,「我當然義無反顧,贊助世大運儀典人員服裝,花了1,000多萬。」也就是在那時,他接觸到非常多台灣的機能布,萌生要做自己運動品牌的想法。「希望能串連台灣高端機能布,讓台灣軟實力讓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