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早上6、7點,小巷亭的廚師們已經開始備餐,不只快手包豆皮壽司,捲花壽司的技術也相當嫻熟,負責土瓶蒸的老師傅將燉煮好的高湯一瓢瓢倒入陶壺裡,店外巷子的關東煮攤車也已開始飄香。
【台灣老店】屹立圓環50年的日料 曾是民進黨大老議論國事的祕密地
小巷亭專訪

位於台北圓環附近,經營近50年的日式料理「小巷亭」,經歷圓環興衰依然屹立不搖。老闆陳德誠35歲時就是3家公司負責人,卻因生意失敗負債2千多萬元。為了還錢,他放低身段在巷弄擺攤車賣起當時少見的平價日式料理,不僅還了債,擔心擾鄰還霸氣買下周遭房產。
如今2個女兒已接手經營,但85歲的他仍會每天拖著蹣跚步伐到店坐鎮,不為了督軍,而是會會老客人,伴隨老店繼續飄香。

午餐時間一到,有著30年歷史的關東煮攤車前,已擠滿顧客,隨心夾選喜歡的煮物,店內的座位也坐滿客人。此時,老闆陳德誠拖著蹣跚步伐穿梭座位間,雖然他已不再親手料理,營業時間還是會看到他招呼熟客的身影,從食物聊到身體保健,待客就像朋友一樣,面對熟客結帳時,還會大氣說:「這餐我請。」客人則不好意思回應:「太常讓你招待。」
包工程欠債 圓環擺攤
小巷亭位在台北圓環旁的一處小巷,1977年成立之時,以當時少見的平價、自助式日式料理吸引許多客人前來。從巷弄中沒有名字的小店,到政商名流接連到訪的名店,現在小巷亭則成為老台北人回憶的味道。但誰料到小巷亭當初的創立來自於陳德誠經商失敗,負債2千多萬元的慘痛經歷。
今年85歲的陳德誠出生在二戰期間,「當時台灣經濟很困難,我從小就出來賣玉蘭花貼補家用。」輾轉做過牛車店、木工、鐵工廠學徒,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但具生意頭腦的他開始著手包工程,甚至決定自己開公司,35歲就是2家鋼鐵公司、1家五金行的負責人。風光沒幾年,遇上70年代通膨物價狂漲,包工程變成「現做現虧」,陳德誠說:「鋼筋水泥都漲價,為了維持誠信,還是把工程做完,因為包的工程多,最高曾負債2千多萬元。」

為了還債,陳德誠踏上餐飲業之路,在朋友介紹下,到台南學做蝦仁肉圓,「當時承接肉圓設備要3萬元,但我連1萬元都沒有,朋友先借我錢才能買下,並在小吃、酒店、茶館聚集的台北圓環(現建成圓環)開始做生意。」
70年代有「北圓環,南龍山寺」之說,由於當地人潮眾多,開業之初生意不錯,但錢坑實在太龐大,陳德誠說:「每天收攤時都有債主來討債,只能跟對方商量能否留下買菜錢,才能持續做生意還錢。」
轉賣日料理 定位親民
陳德誠想擴大規模,加速還錢速度,開始增賣擔仔麵,以及簡單的日式料理。眼看日料品項愈賣愈好,陳德誠萌生「要不專心來做日本料理」的念頭,因自己也是外行,在朋友轉介下,找到2位日本師傅,轉型為日料店。當時太太擔心日本人的工錢比台灣人貴3倍沒辦法請,但陳德誠霸氣回道:「我現在同時還有在工廠賺錢,請他們(日本師傅)來,我們來跟他們學。」他說:「包含壽司、關東煮醬料、湯頭都是日本人教的。」從過去只簡單賣壽司,又增加生魚片、土瓶蒸、關東煮等品項。

小巷亭做了約5年還沒有店名,客人都叫「小巷子裡的日本料理」,陳德誠心想:「雖然當時各家小吃店都會叫闊氣名字,像是排骨大王、豆漿大王,但我就是做小吃的,又在南京西路巷子,加一個亭就叫小巷亭。」
「3、40年前的台北人,對日式料理第一印象是桌邊服務、高級料理。」但陳德誠說,小巷亭為了讓一般人都能負擔得起,採取平價、薄利多銷方式,「小巷亭賣的料理像是關東煮、壽司都兩個一份,可以自行決定要吃多少,價錢也大多都幾十元。」與當時周遭的日式料理價格動輒一人要500到破千元,只要100元就能吃飽的小巷亭顯得平易近人。

巷仔內美味 名人到訪
小巷亭不只是庶民美食,政商名流也都曾是座上賓,從小就在店裡幫忙的陳德誠大女兒陳孟君說:「像是民進黨大老黃信介、兄弟象時任總教練曾紀恩都來吃過,尤其當時政治人物擔心吃太好被說閒話,平價的小巷亭很適合。」
陳德誠經商時認識的大老闆也會到店捧場,陳孟君說:「那些大老闆都跟爸爸差不多年紀,由司機開著黑色賓士車到小巷亭,吃壽司、喝味噌湯,甚至會虧爸爸說:『怎麼能讓大老闆來端盤子。』」聽到女兒這樣說,陳德誠不提當年勇,反而認分地說:「以前是老闆的身分,現在是服務業。」

創立至今,小巷亭始終只賣生啤酒、清酒,陳德誠解釋不賣高利潤烈酒的原因,「我2位女兒經常在店裡幫忙,女孩子遇到(客人喝醉鬧事)的話不方便處理。」展現父親對於2位女兒的關愛和貼心。
小巷亭當年生意一度好到,讓陳德誠不僅還了債,甚至為怕擋到鄰居出入,還把巷子周遭房子買下。但做生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陳德誠回憶:「那時台灣人水準沒有現在好,圓環很多酒家、賭場,不免有很多地痞流氓、角頭。」曾經有次員工發現有客人沒付錢就走,上前要錢時被回嗆說:「之後來翻你桌。」為了對付奧客,陳德誠乾脆把桌椅固定在地上無法移動,他笑說:「這樣就不怕翻桌。」
交棒不擔心 讚女敬業
當過老闆的陳德誠,對於小店經營屢出奇招,30年前就以燈箱展示食物菜單,「比台灣麥當勞還早。」為了加速洗碗速度、節省人力,他在20年前,砸十幾萬元從日本採購洗碗機,「到現在還可以用。」這些數十年前的經營巧思、及巷子裡老台北氛圍都保留至今,讓《華燈初上》劇組找上門借場地,陳孟君說:「多了滿多年輕客人。」

「想不起來確切接班的時機點。」陳孟君說從小只要假日就是在家幫忙,回憶學生時期,「通常念完書寫完功課就是下樓工作。」後來儘管爸爸還在第一線,但逐漸由陳孟君接班,「跟爸爸多少在員工管理、口味上會有想法不同的時候,但還是尊重爸爸,因為知道爸爸如此堅持的原因為何。」
採訪當天,雖然陳孟君說爸爸高齡85歲還是很能講,但當下幾乎全程待在父親身邊,把沒說清楚的地方向記者說明,「我女兒對這個事業很敬業,看著小巷亭將她們從小養到大,了解經營不易,還是將店顧得很好。」陳德誠提及女兒時,忍不住動容,「剛創立小巷亭時,因工作忙,小孩都由阿公阿嬤照顧。」他感嘆對2位女兒照顧不周,貼心的女兒只叫他多休息、把身體養好就好,陳德誠欣慰地說:「店裡的事不會讓我擔心。」

現在小巷亭年輕客人比例逐漸變多,陳德誠感嘆地說:「老客人愈來愈少,可能年紀大行動不便或已經過世,年輕人多是看手機資訊過來。」放手交棒給女兒,因為他相信,新客交替老客,她們會將小巷亭口碑繼續傳下去。

店家資訊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50巷8號
- 電話:(02)2555-2386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