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高雄女子監獄一名張姓女科長早上遲遲未到班,同事聯繫不上,詢問家屬才知張女在家輕生,外傳跟工作壓力太大有關,雖然事後高雄女監立即派人慰問家屬,上級機關矯正署也指派業務主管及政風人員進行調查,但這起悲劇已點燃其他同僚的怒火。
【新聞傳真】高雄女監科長輕生引眾怒 教化人員揭血汗監所內幕

本月初,高雄女監一名女科長疑因工作壓力過大輕生,消息曝光,全國獄政人員大多心有戚戚焉,一群教化人員更集體向本刊投訴,揭露血汗監所內幕,這些教化人員平均一人要負責數百到上千名收容人的輔導業務,幾乎做到爆肝,卻不能請領超時津貼,也沒有加班費,很多人疾病纏身,更有人因此猝逝、輕生。為此,他們呼籲政府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別讓職場變成墳場。
年年爆監 教化員不足
案發後,一群監所教化人員集體向本刊投訴,揭露他們血汗工作的狀況,並呼籲政府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別讓職場變成墳場。
「每次看到法官在判決書寫下『有教化可能』這5個字,我們的白眼都要翻到後腦杓去了,因為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台灣的獄政體系連最主要的戒護人力都長期不足,更遑論教化人員,一樣都是在高壓危險的戒護區工作,但教化人員的人數及薪資,卻比戒護人員少很多,沒被逼死就算幸運了,還能教化誰?」監所教化人員A老師無奈地說。

本刊調查,法務部矯正署轄下的矯正機關共51所,包括監獄、看守所、矯正學校、戒治所、技訓所、少觀所等,總收容員額約55,000人,近十年來幾乎呈現超額狀態,平均收容人數都超過6萬人。
相較於年年「爆監」的收容人數,矯正署的人力卻長期不足,戒護人力與收容人數約1:15,遠不及英美等先進國家的1:5;更離譜的是,全國教化人員不到450人,只占矯正署總員額的4.5%,比行政人員還少,某些監所的教化人力與收容人數甚至是1:1900,非常誇張。

無加班費 還恐遭提告
A老師表示,早年的獄政工作相對單純,只要戒護科沒事,大家都沒事;但隨著時代轉變、修法等因素,教化業務日漸繁重,除了輔導教誨及文書工作,還要辦理技藝訓練、專題講座等雜七雜八的活動,加上受刑人的人權意識高漲,稍有疏失,教化人員還得獨自面對受刑人提起的法律訴訟,一個不小心,自己可能會變成受刑人,甚至還有國賠問題,讓許多獄政人員視升任教化人員為畏途。

另一位教化人員B老師告訴本刊:「一般教化人員是由三等監獄官及四等管理員升等至科員後,再申請升任為八職等的教化人員,雖然本俸有提升,但工作卻變成責任制,而且被認定不屬於危勞職務(具有危險及勞力等特殊性質職務),也無法請領津貼、加班費,實際薪資比晉升前還少1萬多元,做不下去、想提早退休還不行。試問這樣錢少、事多、壓力大的職位,誰想做?」

累到爆肝 昏倒致失明
就因為沒人想當教化人員,矯正署2015年強迫一批科員晉升教化人員,並強制規定具備科員資格者,一律得選填教化人員缺,具備資格但不選填者,由單位代為選填,此舉雖一度舒緩教化人力不足的問題,卻也造成第一線管理員離職人數暴增的狀況。

已退休的C老師說:「其實矯正署的長官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政府根本不重視矯正機關,包括法務部、立法院、監察院都多次提出相關報告,我們也曾經找過立法委員陳情,但十幾年過去,除了外聘一些社工跟心理師外,沒有任何改善,最終還是賠上監所同仁的健康與生命。」
C老師指出,教化人員從收容人入監開始,就要進行講習、照相、調查、心理測驗等業務,個別訪談後還得函文給相關單位,才能著手研擬後續計畫;至於原本就在監的收容人,還有累進處遇、犯次認定、假釋等業務,每個收容人起碼得花1小時處理,若以彰化監獄約2千名收容人,卻只有2名教化人員來看,做到爆肝也做不完。

「像是東部某監所,就有女性教化人員因為加班昏倒、摔傷骨折,但到醫院裹一裹石膏,隔天就繼續上班,因為沒有職務代理人能接手,結果壓力大到某次開會,竟想直接開窗跳樓尋短。另外有一位男性教化人員,也是因過度疲累昏倒,不僅因此失明,腦部還連續3次開刀,每次100多萬元的醫藥費還得自掏腰包。」C老師談到同僚的悲慘際遇,不禁哽咽。
A老師透露,除了業務及文書工作十分繁重,監所因戒護人力不足,教化人員常得獨自訪談收容人,被收容人恐嚇、謾罵的情形所在多有,宣導活動時收容人群起鼓譟也屢見不鮮,讓教化人員承受極大壓力。

更誇張的是,有些收容人出監後,還會打電話回單位撂狠話,說要找人對付教化人員,很多人都因不堪工作壓力,長期吃身心科的藥,甚至有人因此長腫瘤、罹癌,政府卻期待「有病的人去輔導有問題的人」,如此能有成果,根本是天方夜譚。

猝死鐵幕 辛酸無人知
「生病的至少還有命在,這幾年不少同僚猝死在監所休息室、辦公室、宿舍,但在重重鐵幕包圍下,外界無從得知;也有同仁僥倖帶病熬到屆齡退休,原本應開啟第二人生,卻在不久後猝逝。教化人員這份工作,簡直不是人幹的!」B老師說。

C老師告訴本刊:「其實從獄政基層人員到升任教化人員,得花上大約20年時間,好不容易熬出頭,卻發現這個職務得『校長兼撞鐘』,還不如當管理員或科員時有兵可用、有錢可領。因為教化的業務量實在太大,大家只能挑重點做,讓數據好看、交差了事,這樣對收容人又有什麼幫助?」

A老師等人認為,雖然「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增加獄政人員的俸祿、津貼、加班費,其實是最後手段,「畢竟都當鬼了,還要錢幹嘛?」關鍵在於政府對矯正機關的重視程度,他們出面發聲,並非無病呻吟,而是想讓外界知道這些弊病,更期待有心的長官及民代能協助爭取改變,讓矯正機關發揮應有的功能。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