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創宇通訊位在桃園中壢的旗艦門市,各品牌手機在展示櫃裡排列整齊,要不是有S、A、B、C四種分級,乍看根本看不出這些全是二手手機,每月平均可賣出6千支,市場之大令人驚訝。
【頭家開講】捨新機專攻二手 他從通訊行打工仔成業界領頭羊 創宇通訊總經理莊涵凱

在智慧型手機成為生活必需品的今天,手機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創宇通訊反其道而行,專注被忽略的二手手機市場,從默默無聞的小門市發展成全台最大二手手機商,月賣6千支手機,去年營收6.45億元。
一手打造創宇二手世界的總經理莊涵凱,17歲就在通訊行打工,為多賺錢、勤奮工作,21歲用10萬元跑單幫賣手機起家,在夾縫中找生機。看準手機單價變貴就會有二手需求,他斷然捨棄新手機市場,開設全台第一家二手手機專賣店,而為解決二手貨買家的各種疑慮,他清楚分級、制定標準,靠誠信及服務撐起二手市場一片藍海。昔日跑單幫少年變身產業領頭羊,除了專精還有一身韌性。
全台最大 年收十萬支
我們好奇都是誰在買,創宇創辦人暨總經理莊涵凱隨手指了一款10年前的舊iPhone說:「像iPhone 8或iPhone SE,最便宜一支才4、5千元,因為不能更新系統,能玩的遊戲有限,所以非常多家長買給小朋友用。也有很多上班族買來當公務機。」笑容靦腆的莊涵凱,雖是業務起家,身上卻沒業務氣息、不太亂哈啦,但一講起手機歷史及每款功能特性,人腦如電腦,記得清清楚楚。


成立15年的創宇通訊,目前共有11間門市,是全台規模最大的二手手機商,「我每年回收10萬支手機,是華碩、vivo、OPPO等大廠的指定回收商,他們跟客人做舊換新,舊手機就送來我這。」莊涵凱說,做二手手機這門生意,最難的是要解決客戶的疑慮,「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要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應該要把東西分得很清楚,讓客人去挑。」
創宇總部有完整的手機整理流水線,「拿到二手機先跑軟體檢測,需要維修就進維修部,接著送清潔,然後送分級,最後包裝。」每個環節都有專門team負責。「買賣二手機最擔心資料外洩,我們跟全球最大的手機抹除記憶公司合作,確保資安。」莊涵凱補充說。

賣白牌機 虧光三百萬
能把這門生意做得專精,是莊涵凱長期在第一線訓練出來的敏銳觀察。他17歲就因家道中落,到中壢住家附近的通訊行當打工仔、半工半讀。「我爸以前經營染整廠,那是夕陽產業,後來倒閉了,我們得自力更生。」莊涵凱回憶,父親後來在路邊賣甘蔗汁,他雖不捨,也無能為力,只能更加堅強、勤奮賺錢。
「我剛進通訊行那時,是BB Call將轉入手機的時代,我什麼都要會做,還要去住家幫忙拉市話線…」為了能一直賺錢,莊涵凱讀夜校,白天工作;後來進入手機時代,他因為很會賣,去盤商拿貨也勤快,陸續被挖角到小盤、大盤當業務。問他銷售的訣竅是什麼?他說:「就是要了解客人的預算及需求,介紹符合的商品給他。」
莊涵凱在盤商時就接觸批發,「我做了2年,決定自己出來做。」彼時才21歲的莊涵凱拿出僅有的存款10萬元,做起跑單幫生意,「去台北跟盤商拿貨,賣給中壢一帶通訊行。」因為資金少,他只能拚週轉率,「那時候手機有Nokia、易利信、BenQ等等。我10萬元大概能拿個7、8支,一買到貨,就立刻打給客戶看誰要,回程已經把貨賣光了,送完貨,錢收一收,我就再北上買貨,一天跑台北4、5趟。批發手機一支賺500元,努力跑,一天可以賺1萬元,1個月可能就十幾、二十萬元。」莊涵凱說,只有積極才能增加收入。
正當他以為收入可以穩定成長,2003年聯發科一款手機晶片,降低了手機製作門檻,大陸低價山寨機充斥,「我跑單幫出現瓶頸,客戶不再跟我買貨,都改訂這種山寨機,因為消費者有需求。當時手機還只有撥接功能,消費者心態當然買便宜的就好。」
為了找活路,他決定去中國深圳一探究竟,「深圳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有一大堆方案商,全世界的人都跑來這裡做手機,成本1千元就能做1支,我湊了300萬元,批回3千支手機,貼上自有品牌帶回台灣批發。」莊涵凱邊講邊從抽屜拿出一支半透明的小手機,「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手機,滿漂亮的吧。但當時沒人跟我買,因為我沒資金,客戶跟我批貨要立刻付錢,但他們跟別人訂,可以先拿貨,再週結或月結。」最後他只能賤價拋售。兩年下來,把跑單幫賺的錢都賠光,又從零開始。

捨棄新機 二手機竄起
「其實我做白牌機的時機也不對,那時快要出現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手機單價又變高,「單價變高就會有二手需求,有人要換就要賣。」這讓莊涵凱發現商機,2010年申請青年創業貸款100萬元,與另兩人合夥創立創宇,「那時HTC的感動機最紅,我們開始跟通訊行報價收台灣的HTC、三星等二手機,再賣去中國深圳。」他做白牌機時在深圳認識了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同行,也建立起人脈,創宇的二手機還賣到東南亞及非洲。

為了提高毛利率,2012年創宇開了第一間門市,當時兩位合夥人沒興趣繼續在這個產業打拚,相繼退出,小莊涵凱5歲的弟弟加入,「我把辦公室前面改成門市,請了銷售員,我在外面跑業務收手機,收回來後,我跟我弟就在門市後面的小工作區整理分類,機況好的留在門市賣,差的就做外銷。」
創宇的第一間門市,不只賣二手也賣全新手機,「但就有客訴案件,因為當手機有一點問題,客人送回來就說:『你到底是賣我二手還是全新?』」為避免爭議,莊涵凱斷然捨棄新機,從此只賣二手機,「所以我們是全台第一家二手手機專賣店。」他覺得這是創業以來做得最正確的決策,也是公司變大的關鍵,「新手機太多人做了,我要做不一樣的,而且只做一樣才會專精。」
莊涵凱說,其實二手手機的門檻比新機還高,「因為新機有現金盤, 門市都擺展示機,客人要,才叫貨,1小時就送來。二手沒有盤商,一定要把貨先買回來,要囤貨才有機可賣,成本高很多。」

市場浩瀚 成霸主藍海
莊涵凱專注二手手機市場的每一天,都在想怎麼消除客戶的疑慮,「做二手手機買賣最難的不是銷售,而是怎麼讓消費者信任商品品質與資安無虞。」消費者對於「二手」兩字存在天然的不安,莊涵凱早在開店第2年,便建立起業界首創的手機分級制度,「客人不要手機殼有刮傷,那我就從刮傷的面積來分級。」在手機功能都正常的情況下,他觀察二手買家最在意的還是外觀。

莊涵凱說,他一路走來就是往「如何讓二手貨的爭議越來越少」的方向去努力,「我賣的手機每一支都有檢測報告,我把東西列得清清楚楚,讓客人自己去選擇。」如果手機14天內故障,創宇立刻換一支給客人,「這是新手機行做不到的。」

在手機產業一待27年,莊涵凱親身見證並參與了手機產業的風雲變幻,「很多百大品牌都消失了。」而他在市場縫隙中找出藍海商機,打造出台灣第一家專賣二手機的品牌,「有個調查,台灣1年賣600萬支全新機,目前回收率只有12%,那你去估市場還有多大…」昔日跑單幫少年變身二手機霸主,靦腆笑容外,眼神多了銳利。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