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林鴻南成關鍵變數 凱基金擬砸300億迎娶安泰銀會員專區財經理財現任宏泰集團掌門人林鴻南成為凱基金能否成功收購安泰銀關鍵文 劉曉霞攝影王均峰發布時間 2025.03.31 05: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5.03.31 14:36 臺北時間金控併購凱基銀財經時事林鴻南合併安泰銀行安泰銀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價格與董事會 林家有意見嫁國票金遭拒 重找凱基金主導權將旁落 不甘居老二安泰銀涉詐案 談判蒙陰影國內金融圈吹起大整併風,讓金控排名大洗牌。本刊調查,為壯大旗下銀行版圖,國內民營金控排名第六的凱基金出手,第三度重啟併購安泰銀規劃,這次凱基祭出普通股加特別股模式,總計砸下近3百億元,希望一口氣達陣。「但能否成真,關鍵仍在於安泰銀第二大股東—宏泰集團掌門人林鴻南態度。」知情人士透露。上週三(3月26日)凱基金舉行法說會,對於市場傳出凱基金打算再度出手併購安泰銀的消息,讓參與法說會的投資人熱烈詢問,身為凱基金總經理的楊文鈞則四兩撥千金地回應,「不評論市場傳聞,併購是可遇不可求的,凱基銀是集團內較小單位,對有可能併購項目不排除,但不是單指安泰銀,有好機會併購很好,沒機會也不會自滿。」價格與董事會 林家有意見事實上,凱基金合併安泰銀案並非空穴來風,本刊調查,去年底,國內金融圈吹起大整併風,繼台新金、新光金合併,永豐金收購京城銀、玉山金收購保德信投信後,也讓國內金融業再度吹響併購號角,各金控都嚴陣以待,以免在這場金控併購大戰中落居下風,「原先胎死腹中的凱基金合併安泰銀案,因此起死回生。」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凱基金現由專業經理人王銘陽(圖)操盤。但凱基金能否順利迎娶安泰銀仍有變數,關鍵就在安泰銀第二大股東宏泰林家掌門人林鴻南身上。「林鴻南不僅對價格有想法,對董事會安排也有不同意見。」市場人士對本刊說。目前在國內民營金控市值排名第六的凱基金,前身為開發金現由專業經理人王銘陽、楊文鈞操盤,去年獲利336億元,每股賺1.97元,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過去一向緊追在玉山金之後;但隨著玉山金、永豐金接連併購壯大版圖後,「國內金融整併加劇,凱基金也不得不加速腳步。」一名金控高層指出。凱基金若合併安泰銀,凱基銀分行數將直逼台新銀。總資產3.9兆元的凱基金,旗下有凱基人壽、凱基銀行、凱基證券、中華開發資本等四大獲利主體,其中又以凱基人壽、凱基證為主要獲利引擎,凱基銀、中華開發資本緊追在後,「凱基銀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經營團隊一直有意擴大銀行規模,因此安泰銀案才又再度回鍋。」凱基金內部透露。據金管會統計,凱基銀行在國內38家銀行中排名第22,總資產約9027億元,淨值約740億元,國內有51家分行,一旦合併安泰銀行後,凱基銀分行數將一口氣達一百家,逼近台新銀;總資產逼近1.26兆元、淨值達1,082億元,逼近排名第14的永豐銀。凱基金去年底才改名,從開發金改為凱基金。本刊調查,這次凱基金在金融整併壓力下,捲土重來,「雙方這次已對價格、董事會席次有共識,凱基金打算以略為高出市價、每股15元,總價296億元,全數以股權交換方式收購安泰銀,觀察過去一年安泰銀每股均價約14.5元,溢價率約3.45%,凱基金收購價不吃虧。」知情人士指出。嫁國票金遭拒 重找凱基金事實上,凱基金也的確有相當誠意,砸下近3百億元買安泰銀,「說穿了,明年國內壽險業要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TW-ICS(台版新清償能力指標)接軌,凱基金整體總動員,為凱基人壽接軌準備,手上現金也都以應對凱基人壽為主。」凱基金內部指出。凱基金旗下凱基銀相對較小,一直打算擴張銀行版圖。凱基金為不放棄迎娶美嬌娘機會,這次祭出普通股加特別股方式轉換股權,未料卻遭到安泰銀第二大股東宏泰林家反對,「現任宏泰集團掌門人、宏泰企業機構執行常務董事暨總經理林鴻南對價格並不買單,認為價格太低,因此反過頭找上國票金,卻被國票金婉拒。」知情人士透露。原來,國票金內部目前公股勢力當道,具有相當話語權,「公股對安泰銀興致缺缺,再加上國票金3年多前收購安泰銀案失利,導致國票金二大股東旺中集團蔡家、耐斯集團陳家失和,因此宏泰林家這次找上門來後被婉拒。」知情人士表示。安泰銀是國內最後一家有私募基金入主的銀行,最大股東隆力持股近6成。(聯合知識庫)眼見尋找國票金遭拒,安泰銀只好再度重回凱基金懷抱,事實上,最早在2015年,安泰銀大股東隆力集團就積極尋找機會出場,當時,凱基金、凱基銀就已完成對安泰銀行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雙方也有意再進一步,最後卡在宏泰林家態度。直到3年多前,國票金、安泰銀合併案送件金管會後遭駁回,前年底,安泰銀大股東隆力二度和凱基金重啟合併談判,「雙方最後仍是卡在價格、董事會結構關卡,最終因此破局。」知情人士指出。主導權將旁落 不甘居老二知情人士進一步解釋,早在2007年,爆出消金風暴時,安泰銀就面臨遭金管會接管命運,宏泰林家因此找上私募基金隆力集團救急,當時隆力以每股17元、總計230億元,買下安泰銀五成八持股,「當時隆力、宏泰林家簽署優先購買權協議,也就是約定隆力將來若要退場,找買方接手時,得先問宏泰是否同意,若同意才能出售;宏泰也可以外來買方出價買下隆力持股,讓隆力退場。當時林家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拿回安泰銀完整所有權、經營權。」凱基金旗下二大獲利主體,其中凱基證在證券市場排名第二。「當年不僅凱基金因此卡關,就連一度有意求親的元大金,也面臨同樣的難題,最後元大金選擇揮別安泰銀,專心談判併購大眾銀。」一名銀行高層回憶。知情人士分析,目前隆力集團急於出場,因此願意含淚接受比國票金每股收購價17.21元、溢價6.4%、總價337億元的更低價格出場,「但宏泰林家並不急於出場,才會出現林鴻南回頭找上國票金遭拒的戲碼。」因此,本次凱基金想迎娶美嬌娘,關鍵變數仍在林鴻南身上。「說穿了,凱基金旗下凱基銀合併安泰銀後,主導權將旁落,林鴻南不見得甘願屈居老二。」市場人士分析。安泰銀涉詐案 談判蒙陰影一名熟悉特別股的金融圈高層解釋,特別股對持股比率低的被併購方有防衛效果,可防止對方動員表決權,「既然凱基金都有意以特別股方式,收購林家股權,那應該可提供較好的條件,否則合併案卡關機會不小。」林鴻南(圖)對凱基金出售價格不滿意,一度回頭找國票金。不過,「宏泰集團旗下宏泰人壽雖已暫時擺脫RBC(資本適足率)不足問題,但明年壽險接軌IFRS 17、TW-ICS的考驗仍在,再加上安泰銀涉及台中豪宅新朗日匯遭詐案,也讓安泰銀蒙上陰影,究竟安泰銀、林家能有多少本錢談判,仍有得瞧。」另名銀行高層分析。隨著國內金融整併進入新階段,位處中段班的金控業者,莫不卯足全力擴張版圖,以免掉入後段班,最後凱基金能否達陣,仍得要看林鴻南的決定。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