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2:50 臺北時間

網傳「存款沒動被合法充公」? 事實查核平台闢謠:內容農場不具可靠性

mm-logo
時事
台灣從2014年起就已全面廢除靜止戶制度;即便過去有靜止戶制度時,也不會把存款「充公」,民眾應保持警惕,不要輕信出處不明的影片與誤導資訊。(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從2014年起就已全面廢除靜止戶制度;即便過去有靜止戶制度時,也不會把存款「充公」,民眾應保持警惕,不要輕信出處不明的影片與誤導資訊。(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網路上流傳一段訊息和影片,聲稱若銀行帳戶15年未動用,存款將被合法充公,尤其針對高齡族群,宣稱「15年時效恐怖真相!銀行竟然可以『合法充公』你的存款?」。經台灣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查證,相關說法屬錯誤資訊,且該影片來自AI內容農場頻道,不具可靠性。
所謂「靜止戶」,指銀行對長期無交易且帳戶餘額未達一定金額的帳戶,靜止戶並不會因此被充公,只是限制金融卡存、提款、轉帳、網路銀行等電子化交易功能;金管會早在2013年便發布新聞稿澄清,該制度並不會讓帳戶內的存款消失。
此外,立法院於2013年12月提案要求金融機構於3個月內主動無條件解凍所有靜止戶,同月發函要求銀行必須在2014年3月底前完成全面取消靜止戶的措施。
因此台灣從2014年起就已全面廢除靜止戶制度;即便過去有靜止戶制度時,也不會把存款「充公」,民眾應保持警惕,不要輕信出處不明的影片與誤導資訊。
20250930edi043
影片出自YouTube頻道「銀髮智財圈」。(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平台)
謠傳影片提到的「銀行可合法充公存款」情況,在現行法規中並不存在,也沒有任何銀行有權據此沒收存戶資金。影片出自YouTube頻道「銀髮智財圈」,其影片的封面、內容格式一成不變、使用AI生成圖像及簡體字文案,夾雜大量錯誤訊息,不是具有可信度的消息來源。
不過,近期為了防範詐騙,部分金融機構確實對「久未往來帳戶」祭出風控措施,例如暫停自動化交易功能或降低轉帳額度。立法院也已於今年7月建議金管會訂定「久未往來戶管理原則」,要求銀行在便利性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更新時間|2025.09.30 13:0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