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21:12 臺北時間

不理會環團呼籲立法院強渡關山 光電產業被迫吞下修法惡果陷入黑暗期

mm-logo
財經理財
不理會環團與光電協會的呼籲,立法院今日強行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三讀,制度驟變不但將使太陽光電產業業者及從業人員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也將對國內出口製造業產生不力影響。(翻攝台電月刊)
不理會環團與光電協會的呼籲,立法院今日強行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三讀,制度驟變不但將使太陽光電產業業者及從業人員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也將對國內出口製造業產生不力影響。(翻攝台電月刊)
儘管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今(14日)於《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前共同發出緊急聲明稿,呼籲民眾黨採取加嚴管制、擴大禁建範圍的修法,恐導致光電發展全面停滯,有悖於國家能源轉型與淨零目標,也扼殺部落、農漁村追求轉型的機會。然而,這樣沉重的呼籲,依舊阻止不了民眾黨與國民黨聯手三讀通過修法。
針對《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結果,身為關係人的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以下簡稱七大公協會)表示,重大能源政策在缺乏公開、公正與充分討論的情況下迅速通過,令人深感遺憾。這項制度變動將全面波及95%守法業者,使台灣綠電新增量大幅放緩,RE100企業勢必面臨綠電稀缺與成本墊高的壓力,進而衝擊半導體、AI與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動搖外資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信心。
七大公協會進一步指出,本次修法在多方意見未能充分納入的情況下通過,恐導致執行標準不一、行政量能過載,增加政策落地風險,最終也不利於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
修法後,大量案場恐被迫進入漫長程序,綠電新增量勢必放緩,企業買不到綠電,或被迫承擔高成本綠電。這恐將造成:
  • 半導體、AI產業綠電需求難以滿足
  • 出口製造業RE100承諾履行風險升高
  • 外資對台灣能源穩定性的疑慮增加
七大公協會表示,再生能源本質上是全球認定最潔淨、也最能減緩氣候變遷的能源型態,因此被國際大廠視為RE100的核心要件,其目的正是以保護環境為前提推動能源轉型。然而在台灣,再生能源卻長期被污名化為「破壞環境」,並被套上甚至比火力與核能更嚴的審查門檻。台灣政治凌駕一切,太陽光電更屢次成為政策角力中的犧牲者,制度負擔層層加碼,錯誤的標籤不僅模糊真正的環境問題,也使綠電更難推動,進而提高企業取得綠電的難度與成本。
此外,七大公協會更特別強調:「我們推動綠電的初衷,是讓企業能使用到更穩定、更便宜、更容易取得的綠電。但政策變動與政治拉鋸反而使綠電供給無法擴大,價格居高不下,最終受害的是整體產業鏈與全台企業。」
持平而論,台灣多數光電業者皆依法合規推動綠能,卻因少數個案就被要求承擔全面性制度收緊的後果,不但懲罰守法者,也無助改善生態管理。更可能形成「良幣受害、劣幣淘汰」的現象,使綠電推動成本更高、速度更慢。
七大公協會指出,台灣目前約有35萬直接與間接從業人員,制度驟變將使太陽光電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若大量案場長期卡關,不僅可能引發產業鏈萎縮、企業營運受阻,也會使外資對台灣能源環境的可預測性產生疑慮,乃至出走。若政府未及時提出配套與因應措施,後果將不只是單一產業的危機,而是恐使台灣的能源轉型目標面臨失敗風險。
事已至此,七大光電公協會再次強調,我們支持環境保護,也願意遵循新制度。但政府必須正視綠電放緩、成本墊高與產業鏈風險,並提出明確可行的配套,確保台灣能源轉型與科技產業競爭力不因制度落差而倒退。
更新時間|2025.11.14 21:1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