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泡芙原本用奶油餡,客人常常吃一口就丟掉,研究後發現改用卡斯達奶油,化口性(含在嘴裡化掉的速度,愈快越爽口)更好,一步一步找到顧客愛好。」由於劉敏賢願意配合市場需求更改配方,配合度高,店家都樂於跟他叫貨。
八吋蛋糕僅賣240元 為何他能躲過每次食安風暴?

1992年,他31歲那年,決定放掉原物料批發,回歸烘焙祖業,用朋友寄放的電爐、攪拌機及一個工作檯,從做餐包開始,由於沒有店面,劉敏賢選擇供貨給餐廳Buffet(自助餐),為了能迎合市場口味讓生意穩定經營,他會主動去問餐廳意見,尋求改善。
一陣子後,餐廳、飯店又把蛋糕、果凍、布丁等甜點類的單給他,也包括提拉米蘇,他收入逐漸好轉,一有錢就還債。「餐廳經常反映提拉米蘇供不應求,甚至有人問:『能否直接買蛋糕?』」

2002年左右,劉敏賢開始在透天厝一樓門口搭個簡易招牌販售。加上1個8吋的提拉米蘇只賣190元,學生都買得起,受到當地大學生喜愛,放假回家時就帶提拉米蘇當伴手禮,聲名快速在學生圈內傳播。
同年8月,台灣開始有低溫宅配服務,劉敏賢也在網路販售,因改變原先的陽春包裝,將價格調整至220元,「還記得第一筆破百訂單是台積電,我興奮地想,這條路對了,透過網路,即使遠在後山也做得起來。」
劉敏賢分析,由於自己不是飯店甜點名廚,無法靠名氣賣出單價高的蛋糕,最快搶下市占的方法,就是提供平價「簡單的滿足」,避開花俏的裝飾和豐厚奶油等餡料,讓客人吃到單純、原味,把目光聚焦回產品本身,所以提拉米蘇除了撒上一層可可粉之外,便無任何裝飾,此外,蛋糕的包裝也盡量簡單,把成本回饋給消費者。
「加上我過去做過原物料批發,也會做糕餅蛋糕類製品,知道各種原料的物性,可將原物料淋漓發揮,因此,早就摒除提拉米蘇從國外流傳的生蛋白配方,改採用高溫殺菌過的蛋黃,吃起來安心,更有濃郁的蛋黃香氣。」

為了平價供應,劉敏賢還開貿易公司,到世界各國參加食品展,自己進貨。「一般蛋糕店物料成本多在30%左右,我的卻高達50%,同業都覺得我瘋了,甚至指責我『破壞價格』,可是當我用高端的食材,又賣平實價格,撐到讓同業無法超越時,我就能搶下屬於我的一席之地,而且我一直相信,量多最終一定可以賺到錢。」劉敏賢說。
同樣擁有西點技術的弟弟劉敏正說:「坊間蛋糕若有一半是天然進口鮮奶油做調合,就算良心業者。我哥下重本全用天然進口鮮奶油,我簡直傻眼,根本不符合行規,且還是這種價格!」






2006年,提拉米蘇的網路宅配做了4年,讓劉敏賢還清父子所有債務,還存下資金,向外拓展實體店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