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晶華酒店是這回品嘗首批日本和牛的大本營,館內的中、西、日式餐廳皆能嘗到和牛料理的不同口感。而其中的靈魂人物,便是有30年豐富鐵板、牛排資歷的ROBIN’S 鐵板燒行政主廚陳春生。
「牛隻品種占了牛肉美味度的7成重要性,其它3成才是飼育及料理方式,日本和牛的優生學,使其肉質柔軟、油脂豐潤。」陳春生說,「我實驗過好幾次,取4到6盎司的日本宮崎牛做鐵板燒,是剛好嘗鮮又不覺膩口的分量。」







日本和牛的美,在於油花有如大理石紋伸展,卻也讓大廚們苦惱該如何駕馭油花帶來的油潤口感,當我們詢問多位主廚最適合的料理想法時,他們總是先祭出考量:「日本和牛油花多,很多人吃個2到3片就覺得油到凍抺條。」
就是因為考量到日本和牛飽滿油花容易帶來的膩口感,多數東洋式的和牛料理會切成薄片,以燒烤、涮煮方式料理,減少油膩感,才能呈現其細緻腴美的風味。陳春生提醒,品嘗日本和牛時要掌握「吃好、吃巧」的秘訣,要帶著「品肉」的心情,海派「大口吃肉」的方式,恐怕領略不到日本和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