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發掘伍佰、陳明章的夢想家 水晶唱片任將達專訪之一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任將達頭髮全白, 臉上也充滿歲月刻痕, 但雙眼始終有神, 像是隨時滿懷好奇地尋找新鮮的事物。
任將達頭髮全白, 臉上也充滿歲月刻痕, 但雙眼始終有神, 像是隨時滿懷好奇地尋找新鮮的事物。
水晶唱片是樂迷心中的傳奇品牌,有「另類的搖籃」「歌手的跳板」之美名。它吸引一群聽小眾、非主流音樂的歌迷,也開創台灣音樂的本土化,許多歌手更在這裡跨出他們的第一步:伍佰、陳明章、朱約信、雷光夏、金門王與李炳輝等。
水晶唱片創辦人是日韓混血的任將達,他也是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史上最年輕的得主。在他創造豐富文化風景的背後,卻是喪女、負債、離婚、失業等一連串血淚交織的失敗;如今白髮蒼蒼的他始終沒變,像個小孩不停發夢,縱使美夢總由別人來成真。
他搬了一台黑膠唱機到教室,從披頭四、李歐納.柯恩、湯姆.威茲的老搖滾,到林生祥、趙一豪的本土另類音樂,一一播放。台下是20幾位孩子和家長,這群聽眾聽著不熟悉的音樂,露出狐疑的神情。「今天是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堂課,就讓我任性一下吧!」他對音樂的任性豈止一下,簡直就是一輩子。在我眼前的是61歲的水晶唱片創辦人任將達,他滿頭白髮、滿臉鬍渣,前排牙齒掉了幾顆,無法張嘴笑的靦腆模樣像小孩,又像在苦笑。
我有讓少數、沒被看見的東西被看見的欲望。
7年前他投入公益組織「放學窩」(現更名為「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 ,義務陪伴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的弱勢孩童,「我很喜歡小孩,可以讓小孩在30秒內喜歡我。」他一身破T-shirt、短褲加運動鞋,很快就和台下的孩子融成一片。「我有讓少數、沒被看見的東西被看見的欲望。」協助弱勢孩童如同當年經營水晶唱片,只是談起水晶,他情緒變得複雜:「你無法體會那種壓力,我不希望水晶在我腦裡還有任何蛛絲馬跡,當然驕傲有過那段歲月,但真的太沉痛了。」水晶唱片是他不堪回首的夢。
任將達的水晶唱片,改變了台灣樂壇的面貌,談起過去的鼎盛與衰落,他常以苦笑化解苦澀。
這場夢始於1986年,他和一群熱愛英美地下音樂的朋友,定期舉辦唱片欣賞聚會,不少愛樂人抱怨買不到國外唱片,他索性自己進口。但聽音樂的人總是欲求不滿,他乾脆向前老闆借30萬元頂下將結束營業的水晶唱片,代理起西洋音樂,後也製作本土音樂。他得意地說,水晶以經營小眾、地下音樂為主,培養出一群死忠樂迷。一名資深樂迷說:「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水晶就像祕密的地下社會,為我們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1993年,水晶唱片以《戀戀風塵》電影原聲帶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最佳演奏專輯製作人」、「最佳錄音」3項大獎,任將達(右)第一次上金曲獎舞台領獎;5年後,他以個人身分獲得金曲獎特殊貢獻獎。(聯合知識庫)
當時水晶有「另類的搖籃」「歌手的跳板」之美名,確實,被水晶發掘的音樂人進入主流市場後,大多成為巨星或有寫入流行音樂史的影響力,如伍佰、陳明章、黑名單工作室、朱約信(豬頭皮)、雷光夏、金門王與李炳輝等。1998年,金曲獎破天荒將特別貢獻獎(即終身成就獎)頒給年僅42歲的任將達,是史上最年輕的得主,評委李建復說:「所有主流都是從非主流變過來的,他願意對非主流創作人雪中送炭,且注定幾乎每張唱片都要賠錢,當然值得鼓勵。」這是水晶夢最具體的一刻。
我長大的環境是,你想做,去做,就會做到。
任將達的父親(後)來台創辦基隆韓僑小學,曾經意氣風發;但自任將達(前左1)有印象以來,父親的事業與健康都已跌落谷底。(任將達提供)
與眾不同的夢想,源自他多元文化交融的成長背景。父親是韓僑,母親是日本人,在50年代的基隆相識生下他。「那是個韓國小社區,我家在基隆魚市場對面的勝利巷,上坡有座宮廟,左邊是琉球協會,右邊是韓僑協會,路上還能看到綁清朝髮髻的老婆婆。」他在校學韓文和中文;在家裡,父母用日語交談;社區裡可聽見台語。生活裡有許多奇妙的聲音,「船入基隆港有汽笛聲,賣雜貨的聲音,還有賣麵茶的笛音…」難怪後來他經營的水晶唱片以一系列《台灣有聲資料庫》蒐羅原住民、那卡西、北管、歌仔戲、夜市叫賣等民間底層聲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