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崴媽媽的故事之二】太相信政府 害死我兒子會員專區人物杜麗芳(中)聲請國賠,希望政府藉此檢討山難救災體制,台北高等法院本月底即將宣判二審結果。文 曾芷筠攝影王漢順楊子磊影音許哲綱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12.11 06: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杜麗芳山難搜救國賠鏡相人間張博崴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一毛錢都不要用餘生追索兒子留下的疑問為什麼官方搜救51天毫無所獲,黃國書一天半便找到?落差太大,豈不是官方搜救欠缺整合,造成人力虛擲?當時一直在南投等待消息,卻發現消防隊有所隱瞞、一問三不知的張俊卿說:「他們沒有任何GPS定點回報,我一直問他們有沒有回報?他們說不知道,山上通訊不良。我太相信政府,害死我兒子。」 一毛錢都不要張家認為官方搜救不力,要求國賠,他們說是為了仔細檢討山難搜救體制,而不是為了私利。網路上有人謾罵:「浪費社會資源!」「自己去獨攀,申請國賠不合理。」張家人一再重申:「我們不是為了錢,也不想苛責公務員,只是想讓國家知道,山難救援確實存在系統失靈、組織反應能力低落的問題。即使國賠官司勝訴定讞,一毛錢也不要,全部都要用來成立基金會。」2015年,台北地方法院認為南投縣消防局確實有指揮系統紊亂、搜救回報不確實、未能明確掌握通聯記錄及搜救資訊等過失,判賠267萬元。消防局不服上訴,台北高等法院將於本月27日宣判二審結果,是否會出現逆轉?引人關注。張博崴(右)生前與母親杜麗芳(左)關係緊密,常常相偕出遊。(杜麗芳提供)法庭上言詞辯論,委任律師王慕寧引述消防隊長與隊員的對話記錄:「今天到底要怎麼派?」「沒有,我只能請他們快點上去,我真的沒辦法控制。」說明消防隊搜救漫無章法,之所以提出國賠,是因為消防局連最低標準SOP都沒有做到。「我常常被人家罵,比方說我推廣山域救援繩索,老教官就會說妳不懂;登山界也有人說,妳又沒有常爬山,為什麼要推山屋?講到Epi-pen(腎上腺素注射器,用於蜂螫、蛇咬、過敏等)或PAC(攜帶型加壓艙,用於高山症),他們說妳又不是醫生。女兒常問我,媽咪,為什麼妳被罵不會難過?我說,No,我做對的事,我照我的步調走,只是我怕時間來不及。」用餘生追索兒子留下的疑問今年3月,杜麗芳動了心臟手術,前後裝了7個支架,因心包膜進血水,在加護病房待了4天,她更急了。「我感覺生命隨時會離開,我只希望博崴給我更多靈感。我會去墓園跟他說,你要幫媽媽,讓我在有限的生命裡,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她更像是用餘生追索兒子留下的疑問。張博崴之死是張家人的轉捩點。原本,他們一家4口美滿安樂,父親是工程師,母親經營英語托兒所和書店,女星桂綸鎂、S.H.E的Selina都曾是她的學生,一雙兒女都聽話乖巧,姊姊叫Ruby,弟弟叫Rudy,像是一對寶,全家出遊必定留下甜蜜合照。張博崴與姊姊張舒涵規劃大學畢業後從事心理諮商與特殊教育,張博崴還夢想將登山嚮導當作副業,因外語能力佳,可以專門帶外國人看見台灣山林之美。 【博崴媽媽的故事之一】 【博崴媽媽的故事之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