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田科技位於中和的二條產線,隱身在廠辦大樓內,每個人身穿白色防塵衣、防塵鞋,個個集中火力忙著近來最熱銷、高技術門檻的無風扇工業電腦,一台台結合螢幕觸控的無風扇工業電腦,尺寸有大有小,大的可以立在桌上,小的可以手持,特別的是,每台機殼背面都多出一塊鐵片。
【頭家開講】夢想不停機

李傳德從小喜歡拆解東西,20多年前,做出全台灣第一台結合螢幕的工業電腦。
1994年他先創立三上,遇上同業挖角,左右手叛逃,重組研發團隊,後因技術優勢,被研揚併購;10年後再創「維田」,以突破既有的物理結構設計,做出無風扇,以及掉到水裡都不當機的工業電腦,中國大陸的高鐵與航太、軍事領域也有維田產品蹤跡。
視機械如命,李傳德接著要緊抓工業4.0和物聯網商機,期望能繼續整合軟硬體,做到即使環境再惡劣,都運作如常。

產品多樣 防水防爆無風扇
「我做的工業電腦,不需要風扇,風扇如果在粉塵高的環境,可能一年就卡死了,造成電腦當機,但一台好的工業電腦,要能工作365天、24小時不停機,並連續使用3到5年,只要一顆風扇損壞送回原廠,整條產線可能要停擺一個月,貴的不是風扇耗材,而是後續的連環效應,那才可怕!」
一頭栽入工業電腦逾30年的李傳德,對機械結構的邏輯和敏銳度高,也參與、見證台灣工業電腦從零到成熟期的時代,「我把風扇拿掉,變成一塊很大的散熱片,用結構設計,讓它能自然散熱,散熱片不單單是鐵件,在結構設計和加工組合上都要精準Match,才會有效果。」

李傳德主導的維田科技,主要產品是工業電腦,從1台到1000台工業電腦都能生產出貨,提供嵌入式電腦平台、人機介面、工業顯示器和其他相關產品,應用範圍廣泛,從航太、軍事、高鐵軌道偵測系統,以及食品行業、屠宰場、化工製藥等,都見得到維田蹤跡。
李傳德擁有少量多樣、客製化能力,「整台機器做到不鏽鋼防水,耐清洗,丟到水裡都不當機。」李傳德說,「有客戶拿我的板子和一家大廠比,發現他家板子到零下十度、開關200次就開不了機,說維田到零下40度、開關機3000次都沒問題。」
與李傳德結識逾20年的凌華科技董事長劉鈞說:「李傳德是全台第一位把電腦主機跟螢幕結合的人,台灣在帶螢幕工業電腦應用上的創新,許多來自李傳德的idea,因為帶螢幕除要考量是否與外機構緊密結合,也要在乎戴手套後能否觸控,加保護套後螢幕清晰度不能改變,還要能抗粉塵、震動、高低溫差等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去年維田還通過防爆認證,產品可耐受80度的高溫,遇上高溫或特殊氣體,保證不會自爆,澳洲高山上的環境監控電腦與英國超市裡的倉儲系統,都有維田的產品,一台1萬多元到4萬元的工業電腦,為維田帶來逾5億元的年營收。
外型看起來溫文儒雅的李傳德,講話慢條斯理,看起來像老師,他來自台中清水鄉下農家,從小就幫父母種田,「割稻、插秧什麼都難不倒我,還留下印記。」聊到一半,他突然舉起手說:「國中割稻割到手指見骨,把指甲劃開一半,直到現在,指甲都分二片長。」

孩提時期就很喜歡拆解東西的李傳德,其實是受到讀台南崑山工專的叔叔影響,「叔叔回家常做實驗,我像跟屁蟲在旁邊看,小六就立下志願要讀電子科。」讀光華高工時被學校選為全國技藝競賽選手,天天泡在實驗室,曾經得到工業電子組全國第五名的殊榮,高職畢業後考進當時全台電子科的第三志願亞東工專。
設立三上 研板卡近視加深
擔任通訊兵的李傳德,當兵期間曾修好一台美國進口的通訊教練母機,「部隊中所有通訊機都要靠這台母機,母機壞掉,一個月後又要高裝檢(高級裝備檢查),連長頭都快抓破,我自告奮勇,他說我一個小士官不可能修好,我花二天閉關,把三大本英文說明書全翻完,發現是一個負載燒掉,用菸盒的錫箔紙重新組合燒掉部分,再處理完一顆燒壞的IC,就修好了,所有人刮目相看。」

退伍後的李傳德,1987年進入一家電容器(二金屬板之間存在絕緣介質的一種電路元件)公司「友萊」,「起初我負責寫進銷存軟體。後來,公司設備老舊想做自動化,就找我創立自動化部門。」
「自動化關鍵在控制系統,軟硬體都需具備,機械是硬體,完成後只有骨架,沒有腦子,所以要做主機板,再寫軟體進去控制它,譬如叫它往左或往右,當時我就想做機械手臂,把機器設備全部自動化。」李傳德說。
在友萊自動化部門擔任經理時期,工業電腦的概念才剛萌芽,台灣又比美國落後三到五年,「公司派我出國到處去蒐集資料,完成台灣第一台CRT(映像管顯示器)工業用的工作站,也是第一台工業化電腦,那時候,連神通、研華、威達電都要來跟友萊買。」李傳德說。
任職友萊時,李傳德認識了同公司的妻子魏秀鳳,二人交往三年後結婚。
「我覺得自動化生意有利可圖,建議友萊老闆把部門做大,老闆保守不願意。」1994年他找了5位同事,一起離職,拿著自己的積蓄和跟岳父借來的300萬元,「創設三上,開始股本是1200萬元,我占40%最大股份,妻子則繼續留任友萊當會計。」
當時的台灣,甚至沒有工業電腦這個名詞,李傳德說:「國內業者多停留做大型的CRT應用,但是我覺得用小體積的液晶控制顯示是趨勢。」在國外都還少有時,李傳德先著手把panel PC(平板電腦)的第一塊液晶顯示板卡產出。

「為了這一塊卡,日以繼夜,3個月近視多100多度,想都沒想過都30幾歲,近視居然還會增加!」李傳德說,一年後順利推出全台灣第一台工業用液晶平板電腦、工業用液晶顯示器,而在液晶顯示器尚未標準化的年代,三上的產品已經能支援大部分的顯示器。
二度創業 攻特殊工業電腦
正當公司步入軌道,李傳德將研發交棒,自己負責國內外推展業務,卻沒想到被同業陸續挖走5、6名核心團隊,其中包含原始股東、李傳德最信任的心腹,「他們用著各式理由一個接著一個走,我留不住,結果我是公司最後一個知道他們是被挖走的。」
魏秀鳳說:「當時老公很低潮,常坐著發呆,但他很快就收拾心情,除了開發業務外,還親自跳下去帶研發,抱著一股不服輸精神,不到3個月就申請一系列專利,也會反過來安慰自己,想走的終究會走,不如早走讓公司趕快轉向繼續成長。」
結果因禍得福,因為這系列產品讓剛上櫃的研揚看上,李傳德說:「當時三上沒有工業用主板,研揚沒有系統,研揚開出1比0.95換股的條件,想併購三上,我看到研揚當時股價最高來到80元,認為沒有委屈股東,就答應賣掉公司。」
李傳德說:「進研揚後,我擔任副總,研揚把我調到國外業務部門,不讓我管三上原團隊,可是我還有很多想做的突破,四年多後我便離開研揚,再隔半年2004年創立維田,找來會計背景的老婆當左右手,負責採購等工廠事務。」
只是時代已經不一樣,工業電腦市場的競爭越趨白熱化,李傳德說:「我認為要攻特殊應用的工業電腦,才有生存空間,所以一開始便鎖定對品質嚴格要求的德國客戶來開發,藉由生意往來,想讓技術一次就到位。」
「起初CPU、主板我都拿同業的,品質不穩,而客戶常常抱怨的缺點,正是我控制不到的主板,於是2008年,我決定在深圳設板子廠,自己開發高規格的板子,成功解決過去會出現的問題,到現在,就算成品比市價貴1成到1成5,客戶還是埋單。」李傳德說。
「我發現多數的工業電腦外觀要不是CNC工具機切削鐵件,就是NCT沖床鈑金折彎,我想和市場區隔,決定投入1000萬元在模具設備上,將產品做一系列開發,果然,一炮而紅,至今都是熱賣的商品,未來,維田要抓住工業4.0與物聯網商機,繼續深耕niche(利基)市場。」
6年前,透過系統整合商,維田產品打入中國大陸航太和高鐵,供應中國大陸高鐵5、6000公里軌道旁的電線桿上偵測系統,用來監測是否有人或動物進入,或是樹倒、風吹太劇烈等環境變化;外傳維田曾供貨給中國大陸衛星與軍用領域,李傳德低調承認,但強調事關機密不願細述。

鶼鰈情深 同進同出互扶持
自從創立維田後,李傳德和妻子二人每天早上七點半一起從家中出發進公司,中午一起約吃午餐,午後一同牽手散步,放假日還會攜手逛菜市場,鶼鰈情深。一問之下,才知道二人彼此是初戀,問李傳德什麼原因對老婆一見鍾情,他笑著說:「雖然她不漂亮,卻很耐看。」

李傳德是個專情的人,一輩子就對二件事情有獨鍾,一是老婆,一是他專研超過三十年的特殊應用工業電腦,才會堅持夢想,二度創業,只要還能有研究的一天,他就不會放棄。
側記 馬蓋先老闆
李傳德從小就對機械拆解與結構等原理十分感興趣,也喜歡修東西,家裡壞掉的音響和電視等,都能在他手上死而復生。

現在的他還常常會為了研究一個結構,沒日沒夜K原文技術手冊不睡覺,他的桌上不乏有同業的板子和產品,辦公時不浪費空閒時間發想,他說幸好現在有google,不用像以前拚命跑歐美看展,或是去拜訪客戶,就能吸取最新技術,透過網路上的一張照片、一段影片,發想方向。
有趣的是,李傳德跟一般人很不一樣,他能輕鬆看懂艱深的全英文技術文件,包括線路圖、使用操作與測量手冊,但卻對軟性的日常用語很不熟,「不要叫我讀英文小說,因為能看懂10%就偷笑。」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