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試法番外篇】平淡甘味的中年太太們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黃美瑜和游雅婷兩人同年,都37歲了,她們彼此互稱「太太」。
黃美瑜和游雅婷兩人同年,都37歲了,她們彼此互稱「太太」。
炒香的南瓜子、清燙的蔬菜、一鍋用市場賣剩的免費香菇做成的咖哩,再配上一鍋印度香料紫米飯,簡單清爽卻不馬虎的週日中午,「太太」黃美瑜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南瓜子可以舒緩身體的發炎。」
這是她為「太太」游雅婷準備的午餐。游雅婷任職於忙碌的遊戲公司,每天工時長達16個小時,身體常常處於發炎發燒狀態,全賴家裡有個好太太細心打理。
兩人互稱太太,今年都37歲了。5年前,信仰佛教的她們在釋昭慧法師見證下舉行結婚儀式,是台灣第一對完成佛化婚禮的女同志伴侶,好友們哭紅了眼,媒體SNG連線報導,引起各界嘩然,卻也給予溫暖祝福。
當年為何堅持辦婚禮?「最大的動力是宗教,我們本來想要私下找親近的師父證婚,在飯店開5桌就好。師父介紹我去找昭慧法師,她直接把行事曆拿出來跟我們約時間。我說,只滿足自己太浪費了,如果其他人也可以看見這個婚禮,對他們來說會是很大的鼓勵。」黃美瑜說。
婚姻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眾人之事,也是2個家族中的大事。交往6年,她們說,要讓家人認真看待她們的關係,唯有透過婚姻。最大的阻力來自游雅婷的母親:「婚前新聞一出來,我媽打電話來哭喊著臭罵我半小時,說我為什麼要當同性戀?我已經在想像中排練很多次,我像念台詞一樣講出來:我們不偷不搶,好好工作養活自己,有什麼不好?」最後媽媽崩潰怒掛電話。但報紙上滿是祝福,甚少歧視,媽媽發現:這個世界已經和原本以為的不一樣了。
黃美瑜與游雅婷五年前舉行結婚儀式,互許終生。。(黃美瑜提供)
當年她們的父母雙雙缺席婚禮,理由是,他們不知如何面對眾人與媒體。游雅婷有點無奈,但也尊重家人決定:「我媽後來傳了簡訊,說她看到電視轉播畫面,很遺憾再也沒有機會牽著女兒的手走進禮堂。」
婚後半年,媽媽終於接受了。游雅婷笑說:「現在她出國,都會買兩個一模一樣的禮物送我們,比如可愛的熊熊吊飾、粉紅色的裙子、漂亮的包包,沒有把美瑜當成男生。」黃美瑜也不叫她婆婆,就叫英文名字「Amy姊」,時髦又親切。

經營家庭 合法就會去登記

5年婚姻過去,2人現在與兩貓一狗,居住在月租2萬的台北市老公寓中,逐漸放棄了生小孩的想法。經濟不允許,她們寧可不生,把貓狗當家人。兩人倒是為自己買了保險,受益人寫對方,也買了長照險,希望臨老時不要帶給對方太多辛苦,種種考慮皆是實際的設想。
共組家庭帶給黃美瑜安全感,「以前我們不討論一個禮拜以後的事,覺得沒有未來,現在我們可以計畫明年的事了。」黃美瑜的父母都是廚師,從小野放自由長大,她16歲就在南部成立女同志團體「同學會」,唸書時常混MTV、酒吧,19歲離家跟女友住,現在則擔任社工。
黃美瑜認為,婚姻是保障兩人關係所必需的。儘管尚未獲得法律承認,她們相信,努力建立起的一切很快可以被看見、認可。「我們打算法令一過就去登記,不想接受次等的專法,但如果能在法律上先實現一部分,還是會考慮登記伴侶。」
下午,陽光從樹葉間隙灑下,她們牽手走在公園遛狗,偶爾幫對方拉拉褲子、整理衣服,相信生活與未來會愈來愈好。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