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湯中尋根番外篇】兄弟分家不失和 老父親選擇這樣做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鹿港施米糕由施世揚(左1)一手創立,傳給二個兒子,如今孫子施政佑(右2)也回家幫忙,傳承家族好手藝。
鹿港施米糕由施世揚(左1)一手創立,傳給二個兒子,如今孫子施政佑(右2)也回家幫忙,傳承家族好手藝。
許多老店都因分家引發爭執,但「鹿港施米糕」第二代施慶昇與施明裕兄弟分進合擊,不僅傳承父親施世揚的好手藝,也各自研發新產品,將老店招牌發揚光大。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施世揚不曾打罵孩子,堅持用愛的教育,一家人的感情就像米糕一樣,又黏又親密。
「我自己小的時候苦過,我不要讓家人這麼苦!」鹿港施米糕創辦人施世揚回憶,自己9歲喪母,父親做工養活一大家子,「我小時候吃飯是配鹽,沒有菜可配,也沒有稀飯可以吃,都吃地瓜。」
清苦的成長環境,養成他的勤儉性格,小孫子食物沒拿穩、不小心掉地上,正想要丟掉時,施世揚一看到立刻出聲阻止「不能丟,拿來阿公吃!」施世揚說,早年住家地板還是砂土,食物掉地上擦一擦,照樣吃進肚子,就是不能浪費。
施明裕雖不擅長說肉麻話,但舉手投足都展現對父親的呵護與照顧。
施世揚與妻子施許玉靠著做油湯生意拉拔3子1女長大,曾為了攢錢,70天沒休假,他誇孩子從小乖巧聽話,「國小放學就會來幫忙洗碗,不用要求,他們就會自動來幫忙。」反倒是次子施明裕一臉羞赧地承認:「小時候我比較貪玩,假日都會藉口有事情落跑,中午尖峰時間會幫忙,下午2、3點就跑出去玩了。」
夫妻倆堅持愛的教育,從未打過孩子,79歲的施世揚思想開明,他說:「我們做長輩的不要給小孩太大壓力,我是自由派,想讀書的人我全力支持,不愛讀書的想做生意也可以,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給他們一個手藝就可以過生活,這是我做到的。」施慶昇與施明裕雖是同行,但兄弟不分彼此、不計較,平常生意忙,爾偶聚在父母家也有話聊。
施家長子施慶昇曾幫忙母親賺錢養家,拉拔弟弟們長大。
兄弟分家不失和,施世揚的教育態度是關鍵,「肉丸、蝦丸、米糕他們兄弟都會做,誰要賣什麼產品,他們兄弟講好就好,我不用介入,要賣一樣的也可以。」比起傳授手藝,施世揚更在乎孩子們的工作態度,「服務業就是要有禮貌、精神好,千萬不能臭個臉、高高在上。」
我問施世揚會不會在店內給二兄弟指點建議?他搖搖手說:「他們長大有自己的想法,老人家管太多會變得很嘮叨、碎碎念,不需要這樣,他們做得好就好,總歸一句就是不要變壞。」施世揚清楚油湯生意工時長、耗體力,見二子認真打拚,他一臉欣慰。
施慶昇(左)與施明裕(右)雖做同行,但不影響兄弟感情。
施明裕的2個兒子從小在店裡長大,大學選擇離家越遠越好,施明裕聳聳肩說:「小孩的心裡都是這樣,我以前也是這樣呀,我太了解他們了,我只鼓勵他們放假有空就回家幫忙。」2個兒子念書期間都曾在外打工,比較過不同工作環境後,還是決定回家傳承手藝。
「兒子的心情我都了解,我都沒關係,等到時間到了他們自然會回來!」施明裕不僅複製父親愛的教育,欲擒故縱的愛也被旁人猛虧「高招」他笑說:「愛不愛念書都沒關係,願意實實在在的做,總有一天會成功。」二代父親的期待不謀而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