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這天,「鹿港施米糕」二代負責人施明裕索性休假一天,儘管如此,他和妻子粘淑芬仍得在廚房準備隔天的備料,一人剛炸完排骨酥,一人立刻接手捏製肉丸,半掩鐵門不時有人頭探進來,扯著嗓門問:「今天沒賣喔?」施明裕連忙賠不是,口中唸著:「復興路365號…你去我大哥的店吃,保證有開。」
【台灣老店】父子仨 碗中炊情

為了討生活,不懂廚藝的施世揚53年前帶著太太赴台南賣麵線糊、米糕,生意不佳,幸運遇神祕米糕達人指點,加上周氏蝦捲創辦人傳授肉燥做法,他決定回鄉一搏。凌晨2點就到市場口擺攤,曾70天沒休息,生活剛有改善,卻遭砂石車追撞,6次手術仍慘遭截肢,52歲被迫退休。
長子施慶昇與次子施明裕陸續放棄原有工作,輪班幫忙母親顧攤,一同拉拔念高中的小弟長大。16年前兄弟分家,除齊心傳承父親手藝,亦各自研發獨家新品,命運的考驗反而讓一家人更緊密,也在油湯中找到自己的根。

兄弟倆的店相隔不到500公尺,招牌的米糕、手工肉丸、蝦丸,皆傳承自父親施世揚,口味與價格大同小異。為做出區隔,大哥施慶昇的「施家米糕」主打四神湯與藥燉排骨,配方由開藥局的小弟施文彬調製,至於想吃古早味排骨酥湯、苦瓜排骨湯的客人,得到施明裕經營的「鹿港施米糕」。
離家討生活 貴人授廚藝
晚餐時刻,施家米糕已有不少客人,裝滿整個便當盒的大份米糕只賣35元,外帶二盒就能讓一家四口人飽腹,施慶昇笑說:「想漲價要經過爸爸同意,不然他會罵人。」
鹿港施米糕創辦人施世揚嚴格把關米糕價錢,親民價格讓鄰里都吃得起,因為他幼時家貧,9歲喪母,拖到11歲才念小學。「我成績好,是跳級生,3年級沒讀,直接跳4年級。」從小沒人管的施世揚,放學後閒來無事,總會默默觀察賣蝦丸的鄰居如何做出香味四溢的小丸子。

施世揚20歲退伍後,和同村女孩許玉戀愛結婚,孩子相繼出生,他在被服廠的500元月薪入不敷出,「小孩生病感冒,看一次醫生就要60元,生活確實很難過。」為改善家計,朋友介紹他去跑遠洋漁船,每月有1800元工資。
「最遠跑到印度洋,那段日子真的很苦,現在說起來還會心酸!」2年期滿後,施世揚說什麼都不願再續約,無助之餘,略懂命理的友人指點說:「你的命格要到南部、做有火的生意。」
他帶著妻小遠赴台南,賣起麵線糊、米糕,「起初不會做,炊的米糕有高低粒(台語,米粒熟度不均勻),生意很差。」有天,一位客人吃完米糕後問他出身背景,得知離鄉打拚,就口頭傳授米糕做法,「我連對方的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是夜市抄電表的人看到,說我有福氣遇貴人,對方是台南知名米糕店退休老闆。」施世揚說。






因同在安平擺攤,施世揚熟識周氏蝦捲負責人周進根,二人交換蝦丸與肉燥的製作方法。「周老闆很小心問我能不能回鹿港?他以為我是欠債跑路,我說當然可以,他就勸我回鹿港,才願意把擔仔麵的肉燥配料做法跟我說。」有二位高手指點,施世揚決定回鄉一搏。
返鄉擺攤賺 遇車禍截肢
1967年,施世揚夫妻在鹿港第一市場旁的騎樓,擺攤賣米糕與蝦丸湯,趕上台灣養鰻業全盛時期,凌晨2點就開業,「夜生活與早市生意都可以賺,不少老闆上工前會先帶工人來飽餐一頓。」
鹿港人嘴刁,吃肉挑部位,為了因應在地口味,施世揚以豬後腿肉肥三瘦七比例,取代台南早期以純豬皮佐油蔥酥熬煮肉燥,因真材實料又吃得飽,生意終於開紅盤,20年後才在萬壽路上開店,取名「鹿港施米糕」。







「我最高紀錄一天賣200斤麵、32斤米糕,出攤一小時賣光所有備料。」孩子們上學後,夫妻倆才改成下午擺攤。翻出悉心保存的木槌,施許玉說:「以前做肉丸都靠手工搥打,7斤肉搥完剩5斤,先生負責搥肉,我幫忙把筋膜挑掉。」攝影記者驚嘆手臂粗的木槌竟有道裂痕,施世揚不疾不徐地說,這已是汰換過的第二支。
父母的辛勞,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儘管不情願、從小做到怕,但放學與假日都會來幫忙。兄弟姊妹中接觸生意最多的長子施慶昇回憶:「以前沒天然瓦斯,炊米糕要用灶,得先劈柴生火,上學前和放學後要幫忙提水洗碗。」

生意漸上軌道後,施世揚卻在騎車到店途中遭砂石車輾過,左膝以下粉碎性骨折,歷經6次手術仍無法保住小腿得截肢。當時施慶昇正準備結婚,施明裕即將退伍,小兒子施文彬還在念高中,全家壟罩在愁雲慘霧中。
二子扛家業 早晚輪班做
受傷那年,施世揚才52歲,突如其來的意外迫使他提早退休,原本沒人想接手的油湯生意,在施許玉一聲令下,擔任黑手的施慶昇,打消與妻子陳美樺一同創業做貿易的念頭,返家扛起重任。陳美樺說:「套句我婆婆的名言就是,遇到了就要做。」
有哥哥撐住家業,施明裕退伍後先在五金廠做業務,結識擔任會計的粘淑芬,婚後考量月薪3萬元難養家,和父母兄長商量,決定開拓哥哥沒做的早餐時段,「我們早上5點開始賣,做到下午1點再交班給大哥。」

二媳婦粘淑芬從全然陌生,到如今已能獨當一面,她自嘲過程像誤上賊船,「先生跟我說做這個比較好,小孩也顧得到,我就想說好啦!哪知道會這麼累?」「剛開始不會做,他叫我做助手就好,幫忙收收洗洗,每次人多的時我就好緊張,很怕幫不了什麼忙。」第三代的施政宏與施政佑還在襁褓中就得陪爸媽做生意,幾乎是在店裡長大。
二代兄弟倆共同負擔店租,一個做早上、一個做晚上,不僅拉長營業時間,也能開拓更多客源;還在念高中的小弟也十分爭氣,一路拿獎學金,減輕家裡負擔,命運的打擊,反而讓施家人更堅強、更團結。
2002年,施許玉退休,二個兒子正式分家,長子施慶昇接下老店,次子施明裕另起爐灶。7年前,施慶昇以「鹿港施米糕」申請註冊未過,改以「施家米糕」註冊,施明裕因不在乎店名是否註冊,沿用老店原名。
分家不失和 各擁支持群
鹿港當地人對二家店各有評價,有人認為弟弟的店較有創新,也有人只認哥哥的店才是正宗老店。

施世揚從小對孩子施予開放式教育,不曾打罵,他有信心二兄弟不會為了生意競爭傷和氣,伸出五根指頭做比喻,他說:「指頭有高低長短,老二比較海派,個性像我,老大比較保守,阮做序大人(台語,長輩)的要分析給囡仔聽:你有你的客人,我有我的交情,凡事不要太計較。」






施明裕當兵時擔任伙房班長,廚藝功力精進,開店後他利用空檔研發新菜色排骨酥,使用溫體現宰豬肋骨剁成塊,加入醬油、砂糖、特製辛香料醃製,再均勻裹上地瓜粉,以濕式酥炸法製作,排骨酥湯除了炸排骨外,還吃得到先炸後燉的綿密芋頭、蛤蜊與蒜頭,是店內招牌產品。
唯一未接手家業的三子施文彬,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在彰化開藥局,擁有中西藥師執照的他不忘貢獻所長,替大哥配製獨門藥燉排骨,十幾種中藥材熬煮的湯頭,入口順喉甘甜。

施慶昇因子女目前無意接手店內生意,笑容滿面的他嚷著:「多讓我二弟發揮一下,他的孩子有意思要接,不容易。」
不願耽誤孩子做生意,施世揚緩緩跨上機車,他掀起褲管露出義肢感嘆:「義肢跟了我26年,到現在還是不習慣,自然的當然比較好,少一隻腳沒辦法再發揮什麼,就讓後輩去…」
返家後,施許玉忙著沖咖啡招呼眾人,施世揚呼喚:「牽手別忙了,來坐啦!」二人一時興起唱卡拉OK,許久未展現歌喉的他,高歌一曲〈行船人的純情曲〉,「生活海面行船岸,海水潑來冷佮寒,為著前途來拍拚,心愛應該了解我…」不論是螢幕上的歌詞或現實人生,都像妻子端上的手沖咖啡,吞下苦澀之後,回甘的滋味反而更長久。


施家米糕
-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65號
- 電話:(04)778-1496
鹿港施米糕
-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正路357號
- 電話:(04)778-058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