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筆】倉庫般文具店 為何台日港重量書法家慕名來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文山社是間堆滿文具的老文具行,但老闆陳耀文的製筆功夫卻讓許多重量書法家慕名而來。
文山社是間堆滿文具的老文具行,但老闆陳耀文的製筆功夫卻讓許多重量書法家慕名而來。
乍看,不起眼的文山社就像個賣毛筆的老文具行,但百歲國寶級書法家黃羣英特地為它揮毫撰寫招牌,日本、香港書法家也時常在此穿梭。
老闆陳耀文生長於毛筆世家,自幼就被父親陳水龍要求養天竺鼠取毛,外加練習刻字、綁毛。但書法課減少,大陸機械筆搶市,他不得不轉型朝客製化前進。他做十二生肖筆,也剪田鼠鬚製筆,因總是突發奇想,成為筆界怪傑。
當所有人都希望孩子功成名就,他卻告訴即將接班的兒子陳冠豪,「沒有不良嗜好就不用賺那麼多錢」,他不擔心製作毛筆沒前途,因為與眾不同,千里馬就會遇上伯樂。
就著一盞小檯燈,陳耀文手握刻刀在毛筆筆桿上來回雕鑿。筆桿慢慢浮現毛筆主人的名字,陳耀文抬頭說:「這筆,就是你專屬的了。」主人接過毛筆仔細端詳,喜形於色。
這是一個週末下午,在三重文山社筆莊舉辦的一場毛筆DIY活動。65歲的老闆陳耀文在兒子陳冠豪協助下,先是示範棉繩綑綁毛料,又帶領參加學員膠黏毛料與筆桿。最後他為學員檢查毛筆,並一一在筆桿刻上學員名字。問他,現場有40位學員全都要幫忙刻?每次舉辦課程都這麼刻?他點點頭,當然,「刻字是做手工毛筆的基本功夫,從小我爸爸就這麼訓練我。」
陳耀文生長於台南毛筆世家,為了取毛料,年幼時家中豬圈總是飼養2、3000隻天竺鼠。
「以前我爸爸讓我和哥哥練刻字,不是刻一排字,而是一枝筆桿刻到沒地方刻,才能再換一枝。」他自嘆功力不如父親,「早期一般的毛筆是貼標籤,但好一點的毛筆就要手工刻上大小楷和筆莊名,我爸爸通常一次就要刻好幾千枝,我一下午只刻40枝,根本不算什麼。」
父親對於手工製筆功夫的要求,是陳耀文青春年少時的惡夢,而今卻讓他在多數人不再碰毛筆的年代,靠著特有的手工刻字和精細作工成為故宮延攬的書畫筆墨研究員,以及日本、香港、大陸諸多書法家鍾情的製筆人。
百歲的台灣國寶級書法家黃羣英為文山社寫的招牌。
他繼續手上的刻工,「可能也因為我愛玩,會把各種動物的毛拿來做成毛筆,小到老鼠的鬍鬚,大到馬匹的尾巴都拿來做成筆毛,又喜歡讓書法家試寫,因此他們都愛找我幫忙製作專屬毛筆。」太多書法家一試成主顧了,毫無裝潢、宛如倉庫的文山社內,隨處可見書法名家黃農、何懷碩等人相贈的墨寶,就連掛在門外的招牌,也由百歲國寶級書法家黃羣英揮毫。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