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地板王三】看兒子地上爬激發靈感 他研發出這款大賣地板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蘇振毅(右一)2003年率團隊赴美參展。右二為誌懋國外業務經理柯馬克。(誌懋提供)
蘇振毅(右一)2003年率團隊赴美參展。右二為誌懋國外業務經理柯馬克。(誌懋提供)
挫折反而養大蘇振毅的胃口,國內沒木地板可鋪,他決定從木地板外包跨足製造,眼光望向全世界,第一張外銷訂單卻讓他灰頭土臉……
但921地震卻將他震落,「當時我們的生意8成來自新建案,1999年台中市的329檔期,推案量超過1,120億元,隔年只剩20幾億元。」沒建案便沒得鋪木地板,他與朱立勳決議拆夥但繼續合作,由他整合國內加工廠製造並外銷,產品也供給朱立勳做內銷。
不料,蘇振毅談好的加工廠因故退出,他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做,2002年在台中工業區成立誌懋,正式踏入地板製造。
1999年921地震當天早上,蘇振毅在台中拍下這照片,這場天災隨後促使他跨足木地板製造業。(誌懋提供)
相較於塑膠地磚、 磁磚、 地毯,木地板在地材產業算是單價較高的產品,於是他鎖定消費能力最高的美國市場,赴美參展,因此拿下第一張外銷訂單。未料,在台灣潮濕環境下好端端的地板,冬天出貨到加拿大魁北克,遇上又乾又冷的氣候竟然「水土不服」。
「客戶拿到貨後,發信說:『你的地板不能用啊!都裂掉了。』」他馬上趕赴攝氏零下二十幾度的魁北克,把地板搬進旅館房間,將暖氣開到最強,「我躺在床上睡不著,因為一整晚聽見地板啪、啪、啪……裂開的聲音,好像對你呼喊。」
蘇振毅手拿牛頓筆證明鑽石漆塗裝的木地板很耐刮,而他衰事連連的創業過程,意外證明他自己也很「耐磨」。
一回台,蘇振毅就和當時誌懋的研發主管、現任董事長特助陳泳斌,開始沒日沒夜埋頭研究十幾天,「別人下班是看夕陽,我們是看日出,幾乎天天提早餐回家。」終於在他耶誕節生日當天,找到地板最合適的含水率參數,順利適應乾燥氣候。陳泳斌說:「他(蘇振毅)很有毅力,沒有做到滿意的程度,不會善罷干休。」
研發新品,蘇振毅也常從生活中找靈感,他說:「我小孩很小時,都在地上爬,看到地上有巧克力、玩具,什麼都撿起來吃。」因而在2004年推出可抑制常見細菌的功能地板。
蘇振毅創立誌懋後短短5年,就成為台灣最大木地板製造商。
改良產品後,誌懋朝向全球攻城掠地,增加不同風格選擇,如有歷史感的古查爾斯頓系列、使用歐洲白橡木的巴黎輕法系列,成功鋪進紐約曼哈頓及加拿大溫哥華多處建案,短短5年成為台灣最大的木地板製造商,營業額從5,000萬元攀升超過7億元,不斷擴廠生產。事業順風順水的蘇振毅,此時拍板決定,回家鄉雲林蓋新廠。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