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鐘響,晏晏和晏媽除了上廁所,就在座位上休息,和周遭同學沒有太多互動。同學翁星舜告訴我:「我有時會幫他去教室前領東西,或他上廁所時,我去看一下以免他亂跑。但一般下課他就待在位子上,我們不會打字聊天。」或許是「時差」,儘管同學都很友善,但任誰也不想把珍貴的休息片刻耗費在打字上。
【他不笨他是我兒子四】等著有勇氣寫情詩 他想對全世界說我愛你

讓晏媽更害怕的是,晏晏有多次走失的紀錄,「有時他情緒來了,就用逃遁的方式表達抗議。」我問晏晏,走失當下心裡在想什麼?他回答:「走失並非本意,亦非迷路,有時是有壓力無法排解。」獨自躲在人們尋不到的角落,是他紓壓的方式,也是他無法控制的行為。
青春期 戀愛還不敢想
我也不免好奇,進入青春期的少男是否有過戀愛幻想?他告訴我:「可能有太多障礙無形存在,我還不敢想。」問題固然有些殘酷,但他繼續回答:「是曾有過喜歡的笑容,但幻滅的感覺很嗆鼻。等吧,等我伸出手可以被第一時間看到,等我有勇氣被拒絕也不掉淚,我會寫第一首情詩給心中的她…」

那是否想過母子分開的一天?晏媽的眼神有些恍惚了:「我會想這種日子要過到什麼時候?但也有點逃避,先顧好眼前日子吧,也許拿到高中畢業證書是現下的目標,當初我們也沒想過他會走到這一步。」又說:「有次我打電話跟朋友說,可能就陪讀完小學吧,晏晏聽到很生氣說:『妳騙我,不是要陪我讀書嗎?』我想既然他喜歡跟普通孩子一起生活、讀書,我就咬緊牙關,一步一步走吧。」倒是晏晏的回覆樂觀些:「我羽翼未豐,離開只是摔落懸崖,且讓父母更焦慮擔憂。 成長進程雖然慢,只要動、不停滯,總有機會。」
曾迷航 母子互相打氣
晏媽談起年初有則母子燒炭自殺的新聞,她與死者相識:「新聞說媽媽有憂鬱症,其實是她有個自閉症孩子,我非常感同身受,也許外人不明白,是怎樣的壓力讓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晏晏也回憶那晚:「我第一時間偷瞄媽媽的臉,她果然瞬間淚水含不住,後來乾脆任其流淌,不停說些喪氣話,我很生氣,也讓她知道,我是氣她的脆弱和想放棄。」這對難分難解的母子,一同在時間裡迷航與陪伴,唯有互相扶持打氣,才能鼓起勇氣跨出下一步。

學校操場上,同學奔跑、投籃、嬉戲,青春恣意蕩漾。晏晏說他不喜歡跑步,卻喜歡流汗的滋味,老師請同學陪晏晏跑,他手腳就是不聽使喚,這時,晏媽從背後猛推他一把,他開始跑動了,儘管起步與眾不同,他的笑容卻和所有孩子一樣燦爛。
他有口,卻不能言;他有手腳,卻不易使喚;他有敏銳的心靈,卻難以表達。問他有天若能發出聲音,他最想說什麼?他打字回應:「我想盡全力的吶喊,對著空谷,對著大山說:我──愛──你──,不是對某一個人, 是對全世界。 謝謝來到這世界, 謝謝經歷的一切。」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