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那年結婚的賴義山,為了養家,起初先向朋友頂下賣愛國獎券的生意維生。賴義山說,那時妻子的姑丈陳福在消防隊任職,把由消防隊管理、位於花蓮市中山路上一處攤位租給他開店,任誰沒想到,賴義山賣愛國獎券的攤位,多年前竟是賴義山父親開店的舊址。
【台灣最老鋼筆師番外篇】從愛國獎券到鋼筆 因緣都是天註定

今年87歲的賴義山,生於花蓮、長於花蓮,走過日據、二次大戰和台灣光復,1954年在花蓮開設福福鋼筆店,是台灣鋼筆界最資深的師傅。他每天親自開店、閉店,不輕言休假,更遑論退休。店門外一塊布條上寫著:「鋼筆是我的第二生命,如同武士手中的那把刀。」,大抵就是他堅持多年的精神。
不過,賴義山會走上鋼筆這條路,不僅是因緣際會,也或許是命中註定。
原來,賴義山的父親賴漢松是花蓮著名的相命師,早年在花蓮市中山路上開設「賴漢松擇日館」,後來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不准台灣人公開算命,賴漢松只好搬家暗中替人算命,如今竟又由賴家子孫經營。

指著門上掛著的「賴漢松擇日館」招牌,「這很碰巧,是天命。」賴義山說,「當初我的爸爸就是在這裡、這個位置看相命,我小時候常在這裡玩。後來開始賣愛國獎券,我想要人一定有好運氣才會中獎,這是『福』,而我太太姑丈的名字叫做陳福,為了謝謝他幫忙,讓我有這個店面,就福上加福,叫福福彩券行。」
但賣獎券的門檻低,幾乎人人可做,生意始終慘澹,「有一天我太太的姑丈拿了5、6打鋼筆跟零件給我,他說你賣獎券沒什麼出路,就做做看吧!」
賴義山人生的第一支鋼筆,是國中時父親給的零用錢買的,他把鋼筆當成至寶、從不外借,但要把鋼筆當謀生工具,他從沒想過。「我太太姑丈把我當自己的孩子照顧,人家東西都買來給你賣了,你能拒絕嗎?我會做鋼筆全都靠他。」

姑丈的眼光沒有錯,當時原子筆尚未問世,學生、公務員都用鋼筆書寫,鋼筆還有修禮、送禮的需求,市場不小。1954年,賴義山便沿用彩券行的名稱,成立福福鋼筆店,「我想考試用鋼筆也要福,有兩個福,考取的機會不是兩倍嗎?」
在後山經營鋼筆店超過一甲子,儘管隨著原子筆的普及,越來越少人使用鋼筆,但賴義山仍數十年如一日,天天打領帶、穿白襯衫上班,且他除了賣筆,也自學修筆、刻字的功夫,並推出可雙面、四面書寫,以手工磨製筆尖的鋼筆,並拿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等6國專利。
「汽車、鋼筆都是西洋人發明的,我們黃種人的發明很少,從小就覺得差人家一截。」說起專利,賴義山語氣相當振奮,「但世界各國第一個可以雙面、四面書寫的鋼筆,我告訴你,是我們台灣花蓮人發明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