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暴一】怎樣做都會被打 小學五年級的她決定不哭了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回憶父親當年如暴雨襲來的抽打,30歲的韓依璟語氣平淡。
回憶父親當年如暴雨襲來的抽打,30歲的韓依璟語氣平淡。
今年初,一段肉圓爸家暴的影像曝光,引起社會沸騰,群情激憤,家暴瞬間成為熱門議題。家暴之難,難在被看見,然而看不見不代表沒發生,據衛福部統計,2017年兒童少年保護的通報案件高達5萬9,912件,家暴受虐兒童少年每天超過11人,目睹暴力與精神暴力更難以計數。
家暴的創傷非常隱微,眼淚會乾,傷口會癒合,但陰影不會消失;童年創傷會影響日後人格發展,甚至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我們採訪3位童年受家暴創傷者,了解他們如何誠實面對童年陰影,逐步摸索人生方向,也逐漸踏上自我療癒之路。
禍福無常活在當下
小學五年級的某天,韓依璟決定再也不哭了。
「反正哭也被打,不哭也被打,不如有骨氣一點。我就一臉木然看著他說,你打啊,把我打死算了。」回憶父親當年如暴雨襲來的抽打,30歲的她語氣平淡。但是不哭,反而更激怒父親,於是他轉身過去抽打她的弟弟。
韓依璟擅長攝影的父親為她拍攝的照片,她在小學一、二年級之前都還保有這種歡樂的笑容。(韓依璟提供)
大人失和 遭殃的卻是小孩
爸爸是工廠廠長,媽媽是業務,家境算富裕。很小的時候,爸媽感情失和,爸爸外遇不肯離婚,反而刻意隔離媽媽與孩子的關係,「我們一回家,就被趕到樓上房間和爸爸睡,我媽睡樓下主臥房,想上來看我們,我爸就很凶地禁止,我們跟被軟禁沒兩樣。」只要和媽媽有接觸,先是被罵,後來就被打。
明明失和的是大人,遭殃的卻是小孩。小學三年級開始,她和弟弟至少3天就會遭一頓毒打,爸爸大多拿不求人打屁股和腿,有時用掃把抽打,一打上百下,「現在有人在我面前甩皮帶或毛巾,我還是會很怕,不能接受。」
媽媽有時會反抗,「有次她帶菜刀上來,用刀剁我爸房門,叫他不要再打我們了,我爸就打開門,把她推倒,那是他們唯一一次肢體衝突。」保護不了孩子的媽媽無可奈何,只能每天中午到學校探望小孩。
韓依璟是標準的斜槓青年,除了擔任國會助理,也從事藝人與漫畫家經紀。肉圓爸事件隔天,她在臉書發文評論,也公開自己的家暴經驗,有上千人按讚,超過100則分享。
韓依璟樣貌清秀,成績優異,她喜歡待在學校,每當5點放學,她心情就會很差。有次她最好的同學問起家裡的事,她據實以告,「隔天她就不理我了,從此我不再跟任何人講這件事。」她想過到醫院驗傷,但身體會痛卻沒有明顯外傷,不可能被採信。
她曾絕望到萌生殺父念頭,但一查法條才發現,「殺直系血親罪會加重,所以這個人可以打我,但我殺他刑責會加重,我第一次感到法律的荒謬。」念頭一轉,念高職學技術,早點賺錢逃家,這樣比較實在。
拒絕被欺 爭取社會發言權 
她決定不哭,不是因為不痛,而是既然反抗無效,不如在心底反抗,讓自己好受一點。沒想到小六那年,向來沉默寡言的弟弟跟媽媽說他想自殺,「我媽嚇壞了,找徵信社搜證提告,訴請離婚並爭取監護權。」
韓依璟(右)童年全家出遊時留下的母女合影。她說母親獨立自主,擅長賺錢,但在重男輕女的夫家,反而不被接納,或許造成父親的壓力,日後出軌。(韓依璟提供)
她還記得到法院作證的那天,對面是法官,忘了左邊還右邊站著爸爸,她哭著跟法官說,如果監護權判給爸爸,她一定會被打死,「我爸很久沒看我哭了,應該有嚇到。」幸好離婚成立,監護權判給媽媽,爸爸只有探視權。
「受暴者真正的恐懼不是被打,而是不知道今天會不會被打,他完全隨機沒邏輯,讓你惶惶度日,今天可能肉圓沒加辣打你,明天可能加太辣打你。」她說話時不經意舉起左手,手腕內側的刺青用拉丁文寫著:「活在當下。」家暴陰影讓她自覺要有社會發言權,才不會再被欺負。她現在是國會助理,臉書近萬人追蹤,在網路上頗有影響力。
「我爸不菸不酒不賭不嫖,沒奇特嗜好,平常就攝影、爬山,在家組電腦音響,又會烹飪,聽說他還會幫我縫布偶,怎麼看都是好爸爸。」還是想問爸爸為什麼打你們?「我長大後發覺,他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吸引我媽注意,他想讓我媽痛苦,打妳小孩,小孩還會去責怪妳,這是精神暴力。」單純的小孩長大了,開始拼湊施暴者打人的理由,也為自己的被虐找解釋。
她坦承對父親還有恨,國二後沒再和他聯絡,她卻記得自己有一張童年跟一堆娃娃的合照,其中一隻娃娃是爸爸親手縫製的。今年過年她回家翻照片,但再也找不到了。
★鏡週刊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通報全國保護專線113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