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一個人有錢到老 單身女性馭財術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台灣25至54歲的女性單身人口超過522萬人,單身族若財務、居住、保險規劃得當,也能幸福到老。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台灣25至54歲的女性單身人口超過522萬人,單身族若財務、居住、保險規劃得當,也能幸福到老。
單身潮來了!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適婚男女有近5成比例單身,其中25歲至54歲女性單身人口(含未婚、離婚及喪偶者)超過522萬人。新女力是備受重視的新勢力,單身雖然自由自在,但也得面對一個人獨自打拚的現實。而唯有財務、居住、保險規劃得當,才能單身幸福到老!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羅尤美,靠著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累積退休金。
卸下平日專業形象,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在週末的早晨,騎著單車出遊,而只要有機會,她會與朋友相約到郊區跑全馬,甚至泳渡日月潭。「單身嘛!時間不用除以家庭人數,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安心養老 三大攻略

一樣在週末早晨愜意行動的還有保險業務鍾翼如,悠閒吃完早餐後,她決定先到健身房騎乘飛輪,「時間很自由,不用顧慮另一半,這是一個人生活的好處。」而單身作家御姊愛,週末則最喜歡窩在汐止住家,邊喝咖啡邊透過筆電上網路課程充電。
事實上,在台灣已屆適婚年齡仍保持單身的女性,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人數都在持續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適婚男女有近5成比例單身,其中25歲至54歲女性單身人口(含未婚、離婚及喪偶者)超過522萬人。
御姊愛積極投資自己,勤上線上課程,目標是將學習到的新知轉化成收入。
單身生活雖然自由,不過,也有煩憂事,御姊愛點出單身最現實的問題是,「無人陪伴,更沒人養,所以財務上要自立自強。」
而最讓單身女性擔心的無非是健康出狀況。鍾翼如就提到,現在女性的平均壽命83.7歲,「如果醫療照護的費用過高,又伴隨活太久的風險,生活品質肯定會直直落。」羅尤美則是對於老後的居住問題長時間思索過,「沒有老伴,住大房子也不是,住小房子又覺得不舒服。」
希望一個人也能夠精采生活,顯然金錢安排、居住考量以及保險規劃都要同步進行,否則情感孤獨、財務孤獨的煎熬,將會不時襲來。以下就提出相應攻略。

財務攻略:定期定額買全球股+全球債基金

早在20年前進入基金公司後,羅尤美就開始為退休金做準備。「單身的支出比結婚成家要少的多,但我寧可多預留一些退休金,可能要3千萬元才夠。」羅尤美表示,一旦停止工作,用的便是老本,「未來的醫療支出、看護等龐大費用可能會不斷增加。所以一定要有錢,才能維持單身品質。」
羅尤美是基金圈知名專業人士,她把每個月收入的一半投入基金的作法,值得仿效。
而她的做法是,每月把收入的一半拿去定期定額買基金,標的選擇上以全球股票型及全球債券型基金為主。「我買全球型產品就像買保險一樣,紀律扣款,而且不隨意贖回及動用,領到息收都再滾入投資。」而近20年時間的累積,平均年報酬率為10至15%。
遇到市場狀況好,羅尤美也會波段買進如美國、亞洲、天然資源、科技股等基金,「這部分只要達到15至20%報酬率,我就會快手快腳獲利了結。」
擔任保險業務的鍾翼如以保單強迫儲蓄,籌到買房頭期款。
至於鍾翼如,則以投資型保單強迫儲蓄,「因為對市場掌握度不是這麼高,所以主要連結債券型基金。」另外,不到40歲的她,手上還有3張美元儲蓄型保單,「目前每年有4至5%報酬率,比定存好很多。」

住房攻略:規劃老後住處+挑小宅負擔輕

「因為工作關係,常常要四處奔波,所以便利的交通對我來說很重要。」鍾翼如坦言,高房價的蛋黃區買不起,因此相中位在台北市邊緣的景美,「總價8百萬元,一房一廳,住起來很舒服。」鍾翼如說,1個人生活,只要居住空間夠用就好,「我的頭期款是靠美元保單來的,花了6年時間強迫儲蓄,尤其算好日後每月房貸4萬元,是可以負擔的金額。」
作家御姊愛點出單身最現實的問題是「無人陪伴、更沒人養」,所以財務上要自立自強。
「單身女人有房產,除了有自己的窩比較安心外,若真的急需用錢,還能變現。」御姊愛手上有2間房,一間自住,另一間則位在南部、目前媽媽住,「選擇住在汐止有好處,不僅房價相對便宜,當時以總價520萬元就能入住,開車到市區也只要半小時,且山上環境安靜。」御姊愛透露,她現在負擔每月2萬元房貸,比租房還便宜。
養生村有私人房間,又有公共空間,是維持老後生活品質的好選項。
至於羅尤美,雖然現在與家人同住,但她思考老後可能得一個人過日子,所以對於備有完善醫療設備的養生村興趣濃厚,「安養機構共享住宅的概念很棒,有個人的房間使用,又有公共空間 ,可跟朋友談天說地,不會越活越狹隘。」而這部分的費用,她打算靠基金投資的息收來支付。

保險攻略:先買雙實支實付+重大傷病險

女人單身,一家之主就是自己,得扛起所有開銷,更重要的是要預防身體有狀況時,有一筆錢可以照顧自己,而這部分最好的策略是用保險來轉嫁。以鍾翼如為例,隨著收入增加,她已經把意外、醫療、長照、癌症及重大疾病等保險,都慢慢架構起來,「若是發生萬一,不用擔心錢從哪裡來。」

單身女性必備保險

  • 意外險:基礎保障
  • 實支實付醫療險:建議投保兩家以上,第2張可副本理賠,彌補薪資上的損失。
  • 住院日額型醫療險:分擔住院費用壓力,建議保額為每日4000~6000元。
  • 失能扶助險:可選不還本型,附加保證給付次數、豁免保費附約。
  • 重大傷病險(重大疾病險):建議保額至少100萬元。
  • 壽險:孝敬父母的責任,避免白髮人送黑髮人。
磊山保經業務總監林玲慧表示,若預算有限,除基本款意外險,健康險中可優先規劃實支實付醫療險,且最好能買齊2張,「雙實支實付醫療險除可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還可避免隱藏的支出費用,如生病期間收入中斷或休養期間沒收入來源。」她建議,第1張實支實付可規劃醫療雜費項目限額40萬元、住院1日2千元保額;第2張為住院1日3千元保額,且接受副本理賠。
第二步則可強化重大傷病保障。「由於重大傷病險可依照保戶取得健保重大傷病證明文件給予理賠,且給付的是整筆保險金,可讓保戶自由運用,可以說是繼實支實付醫療險後,最與健保接軌的健康險,建議保額至少1百萬元。」林玲慧指出。
而為免因疾病或意外侵襲導致殘廢失能,就得靠失能扶助險來轉嫁風險了。「建議每月至少有3萬至6萬元的失能生活照顧金來補強。」林玲慧表示,此部分可先以保障型(相較還本型保費便宜許多)失能險,或拉長繳費年期做規劃,以降低保費負擔。
總之,單身女性想活得自在,除善用保險規劃,用小錢創造大保障,最重要的還是要盡早累積財富,聰明打造被動收入,才能一輩子不為錢煩惱。

專家意見: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專精企管精算師葉崇琦表示,若要計算退休金的準備,可以退休後每月花費乘以「退休後預期壽命」來評估。至於退休後每月花費可以把不需要的花費先扣除,以算出所得替代率。

例:蔡小姐今年35歲,預計65歲退休,目前1年所得分配:所得稅占12%、勞保及上班通勤費用10%、儲蓄8%,月薪5萬元。

  • 退休後所得替代率:100%-12%-10%-8%=70%
  • 退休後每月費用:5萬元×70%=3.5萬元

以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30年後、也就是下一代,女性預期可活到87.7歲計算,退休金需存953萬元(3.5萬元×22.7年×12個月=953.4萬元)。

葉崇琦建議,想要提前規劃退休金,不宜只放定存,因為會被通貨膨漲率吃掉報酬率,可以考慮目標到期基金或定存概念股等工具輔助。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