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整人專家的理財術 居家整聊室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鄭博元(右)26歲便創立居家整聊室,藉由整理、收納,助人斷捨離,年收達百萬元。
鄭博元(右)26歲便創立居家整聊室,藉由整理、收納,助人斷捨離,年收達百萬元。
斷捨離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居家整聊室老闆鄭博元還把它變成新興行業-居家整聊師。20歲出頭的他靠比賽拿獎金,創業不靠爸,雖然歷經合夥人退出、情傷,他靠整聊成就年收百萬元,也收拾了自己的心。
每段整聊都像診療,有囤積陽具模型的單身女子,也有父母以名牌填補孩子缺失的陪伴,藉由整理找到各自雜亂的理由,重新出發。鄭博元不只整頓居家環境,也幫人正視內心真正需求。
襯衫外頭套上圍裙,筆記本就手,28歲的小鮮肉居家整聊師鄭博元一到客戶家,拿出的不是掃把、清潔劑,而是先溫柔聊天,「預計怎麼規劃小朋友的房間?娃娃好多喔!」絨毛玩偶幾乎占據整個房間,過半積滿厚厚灰塵,屋主魏小姐擰了下鼻子苦笑,「小朋友喜歡,我老公就夾,但我和女兒明明有鼻敏感。」

營收資料

  • 時間2019年4月
  • 租金0元
  • 人事250,000元
  • 行銷60,000元
  • 水電雜支5,000元
  • 營收450,000元 
  • 利潤:135,000元
  • 註:場地由異業結盟之公司提供;營收及利潤為記者估計。

絨毛偶 填塞的是愧疚

鄭博元進一步詢問夾娃娃的原因,魏小姐才道出,先生忙於工作,玩偶是父親對孩子的彌補陪伴。原來堆積物品,也能填塞愧疚的心洞。聽著客戶需求,鄭博元快速下結論,「我建議孩子已經不玩的娃娃可以清理掉,其他玩具集中在客廳,房間多出來的空間放小孩衣服,也要讓先生意識他的行為意義。」拿著分類袋開工,鄭博元的果決彷彿吹散魏小姐頭頂籠罩的烏雲。
經過整聊服務,魏小姐家的客廳井然有序,物品皆被整齊收納。
魏小姐跟著鄭博元一起將衣物下架、分類、篩選、上架,她才意識到,需要更愛自己,「他們告訴我,整理出來的幾乎都是小孩、老公和寵物的東西,我把心力都放在家人身上,自己什麼都沒有。」前2週魏家樓下失火,濃煙燻黑1家6口三貓的30坪小窩,雖已請清潔公司打掃乾淨,但物品仍堆積如山,散落各處,魏小姐嘆氣:「每次回這裡我就頭痛、拉肚子,因為我一個人一直整理不完。」聽聞鄭博元是居家整聊室老闆,她驚訝地倒抽一口氣,「這麼年輕!我還以為整聊師通常是懂整理的媽媽,沒想到是年輕男生。」

陽具迷 囤積的是壓抑

但年齡並未替整聊師加分,仍是稚氣學生臉的鄭博元反而苦惱,「太年輕,別人會認為你專業度不夠,這行又需要教育市場,因為它跟清潔業很難區分。」2017年鄭博元首創「整聊師」行業,透過聊天討論,助人整理、收納、斷捨離,與單純打掃的清潔業不同,「還有不一樣的是心理那一塊。」
隨著接單量越來越大,鄭博元(左)也開班授課,通過考試認證者,由整聊室發案接單。
例如他曾整理過動症孩童的房間,不到3個月就恢復混亂,「一般整理都是將個人的物品盡量集中在他自己的空間,遇到過動症的案子,他的書房只能有一張書桌,玩具放在旁邊會很難讓他集中注意力。」以心為收納的出發點,有時連人生也一起被整理。
例如有位女性客戶的房間擺滿男性陽具的模型,「大大小小都有,看到陽具口哨,她還笑說你來吹一下,也有很多猛男月曆。」詢問才發現,客戶一直念女校,被家長禁止戀愛,「這就是過度壓抑,被制止的事越想去做。」整聊師無權干涉他人的價值觀與教育方式,但讓客戶有意識感,了解囤物的緣由,改變就有可能開始。
有時整聊也會診療家庭關係。做生意的先生和空姐太太沒時間陪伴2個念小學的女兒,各種名牌包包、衣物和玩具成了出差帶回的補償,「其實只要他們多陪小孩,不用買那麼多東西。」整聊過程中,小女兒甚至迷上整理,鄭博元也讓她摺疊父母的衣服,「因此他們互動變多,後來也常帶孩子旅行。」整聊師不只整頓居家環境,也幫人正視內心真正需求。
鄭博元建議將同類物品收納在一起,比起小型收納箱,大型收納箱較不顯雜亂。
鄭博元跨入這行,並非受暢銷書《斷捨離》影響,而是就讀中原大學企管系三年級時,一堂人生管理與創業課開啟創業念頭,「人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畢業不一定只能就業。」

情傷男 清空的是執念

他和同學花光10萬元存款做3D列印,後轉型舊物再造,在不少創業比賽得名,獎金加上政府補助,加總共二百多萬元,還獲台大創意創業中心的免費辦公室,創意商品包括以舊酒瓶製作電燈、用黑膠唱片做時鐘,卻都無法成功商業化,「在網路上根本賣不出去。」
合夥同學畢業後紛紛選擇就業,鄭博元自認創業已得到幸運之神眷顧,沒有理由放棄,「不可行的商業模式都能拿獎金,我們的核心能力可能是打嘴炮,大家給的資源這麼好,如果再失敗,是自己的問題。」他從舊物再造延伸思考「為何一個家庭會堆積舊物」,方向漸漸聚焦到居家收納整理,沒想到第一個客人,是自己。
不同於一般清潔打掃,整聊師會協助客戶將常用物品收納到方便拿取的地方。
2017年他創整聊室,先從自己著手整理。當時他已情傷1年,和交往5年半的女友因遠距離分手,充滿回憶的房間仍停在1年前的混亂,「家裡都是她的東西,我根本不想回去,每晚12點多到家,就是躺下來睡覺。」沒想到整理時心情比想像中輕鬆,紀念品只是無用舊物,他將物品依照使用與否分類,「欲望會變很低,很深的感情都能斷捨離了,好像有些事情就沒那麼重要了。」他終於清理的,是執念。
取得日本整理收納協會JALO的認證後,鄭博元回台免費整理53個家庭,將整理前後照片放上臉書宣傳,加上還會建議家具配置,並幫忙採購,客戶陸續上門。起初一小時收費1,500元,不少人打退堂鼓,後來調到2人1小時1,300元。

數字化 收納的是商機

遇到顧客排斥整理,整聊師還得看人臉色,「委託人請我們幫媽媽整理,媽媽一直罵,我們就讓她罵完,再假裝陪她罵女兒,讓她覺得我是朋友,就一起整理了。」斷捨離也許只是一時,但至少讓人看到短暫的美好,鄭博元還會用LINE追蹤後續狀態,他笑說:「無法維持也沒關係,再找我們就好。」
整聊師必備工具有大型分類袋、便條紙和可標記的膠帶,而非清潔劑和抹布。
隨著接單量越來越大,今年開始鄭博元也開班授課,學員只要通過考試,即可成為正職或兼職整聊師,由公司發案接單。企管系畢業的他精算過,「公司發案,抽成至少3成才會獲利。」目前兼差整聊師逾30位,正職6位,現月營收40萬到50萬元。
員工黃郁涵從事整聊師1年多,入行前就很認同斷捨離整理法,「這個整理方式如果只是滿腔熱血,一下就會消耗掉,要有現實經營架構去支撐,所以老闆的腦袋都是數字,最常講『你不覺得我們停下來了嗎?』」
創業路上,鄭博元也歷經了整聊的過程,將錯誤模式下架、留下適合的方法,最終上架的自己,就算不是最完美,卻最實用。

顧客這樣說:不是塞 而是斷捨離

我之前請過清潔打掃,他們只是把東西塞到我看不到的地方,我還找不到。整聊師會幫我斷捨離,也知道物品該放哪裡,我已經丟了5大袋東西,心得是物品越少越好。

客人魏小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