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的第一份工】累數億身家卻窮得只剩下錢 他曾是冷血主管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茶、咖啡與閱讀是填補何新松心靈的三塊重要拼圖,他也把茶館打造成科技人的心靈充電站。
茶、咖啡與閱讀是填補何新松心靈的三塊重要拼圖,他也把茶館打造成科技人的心靈充電站。
頂著清大、哈佛雙碩士與交大博士高學歷,禾園茶館負責人何新松曾是竹科半導體零組件廠慶康科技執行副總,替公司研發多項專利,享有千萬年薪、累積數億元身家,但凡事力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態度,讓他的生活窮得只剩下錢與工作,下屬對他敬而遠之,還被一手栽培自己的董事長提點:「適度地饒過自己,有時也是放過他人。」
「我很幸運,在新竹科學園區剛創區2、3年,就進入園區科技產業,在那個年代,只要你付出1分的體力,做出10分的成果,就會有100分的收入。」今年55歲的何新松,人生最精華16年都在慶康科技打拚,綽號7-ELEVEn的他早上7點進公司,晚上11點後才離開,每年扛起百億元營收業績。
曾經,何新松是慶康科技創辦人杜家慶最器重的左右手,公司原以生產人工髖關節起家,何新松清大材料所畢業後加入,協助慶康科技申請國科會專案,從精密材料加工跨入半導體產業。1996年華邦第一座8吋廠在裝機試車階段發生大火,杜家慶腦筋一動,低價收購火損的半導體設備,一面從中學習半導體設備構造,一面維修半毀損設備,並售至國外二手設備市場。
「我對於半導體設備零組件的熟捻度,就是在翻修的3年裡徹底搞懂。」對何新松來說,杜家慶不僅是帶自己進入半導體業的導師,也是影響他一生的貴人。「翻修過程中,老闆不僅指導我技術本位,也問了我一些關鍵問題,包括產品的人機介面、市場在哪裡以及如何計算成本?我完全都不知道,他說『新松那你只是一個很會做產品的工匠,公司未來要朝更好的方向發展,需要更全面性的人才,你的頭腦很好,再去唸個書吧!』。」
昔日科技產業的訓練,曾讓何新松變成凡事目標導向,成為同事眼中的冷血主管。
在杜家慶的支持下,何新松赴美取得哈佛財務金融管理碩士,同時幫公司開拓美國市場,「老闆幫我付學費,3年期間還有薪水可領,我當時其實很訝異,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機會。」工作上的自我要求,不知不覺使何新松變得更加目標導向,成為下屬眼中的冷血主管。
「有一點吹毛求疵、太過頭了,有次老闆跟我說了一句話『有時適度饒了自己,你的屬下才不會那麼辛苦』,可惜我那時候沒聽懂。」何新松回憶,自己在擔任執行副總時,曾因下屬2、3次未達預期目標,在開會時翻桌走人,「那次翻桌後我覺得自己理虧,事後有跟同事道歉。」他自嘲當時的舉措,簡直和當年高壓管教自己的父親一模一樣。
接手茶館後,何新松昔日在業界的同事曾自發性組了吃飯團,前來消費力挺,「我當時其實有點猶豫到底要不要接,我心裡是不願意接的,不想讓他們看到我端盤子、收盤子的狀態,畢竟心靈狀態還停留在自己曾是高階主管。」他清楚記得,當見到一票昔日同事出現時,當下第一個動作竟是拍了拍全身,希望自己不要那麼狼狽。
經營茶館讓何新松一點一滴,重新找回和人互動的溫暖特質。
何新松一度端著餐點,踟躕猶豫該不該親自送餐,「那時人手比較少,是廚房阿姨硬把我推出去,當同事們看到我時,尤其是我的過去的秘書直呼『副總不好意思我自己端就好』當下我的心裡其實是感動的,原因是當我離開那個位置,和他們沒有利害關係,不再影響他們收入的生殺大權時,所有人還願意稱呼客氣地稱呼我副總,我覺得我的價值出來了。」何新松說。
這場震撼教育,也讓何新松回過頭來思考禾園茶館的經營模式,「我認為內在永遠勝過外在,我沒有花太多錢去裝潢茶館,但我用了很多植栽、燈光、書籍建構溫暖元素,讓客人走進來有回家的感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