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咖啡館的故事4】因老公罹病「從孬種變勇敢」 盼政府設年輕患者照護機制會員專區人物為了減緩退化速度,劉鳳蓮(左)常藉口「要幫我提東西」,「騙」林善仁(右)出門散步。文 李振豪攝影賴智揚王漢順影音陳岳威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20.01.07 06: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咖啡館Young記憶會館塗智敏陳素芬秦玲玲失智症劉鳳蓮林善仁林繼嚴鏡相人間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與時間競賽 變得勇敢所以到底是希望生意好,還是不好?她說:「我們希望是細水長流。」說的雖然是生意,但更像對患者和家屬必須的承諾,要維持住這樣一個雖然虧損,但能令患者相信自己有用讓家屬藉以喘息的地方。去年8月底,郭台銘允諾捐贈未來3年經費,但在那之前,她坦言:「別說咖啡館,整個記憶會館收攤都是有可能的。」陳素芬(右)和塗智敏(左)訂婚時的照片。那是1988年,先生也忘了,常說:「妳不是陳素芬,陳素芬是我老婆,妳是我女朋友。」收攤了,就不只是陳素芬提到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資源匱乏時所說的「僧多粥少」,而是完全沒粥了。林繼嚴很激昂地對我說:「按比例來講,台北應該有5,000個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可是我們群組才多少人?100多個。」他期待咖啡館可以讓他們觸及到更多有需要、但不知道有這些服務的個案。一旦沒有咖啡館,這一切都將變成空話。劉鳳蓮則一再和我強調:「期盼政府能早日成立專屬年輕型失智症的照護機制。你一定要把這句話寫進去喔!」初訪說,拍攝2人在咖啡館送餐時又說,偶爾也傳LINE提醒我。與時間競賽 變得勇敢劉鳳蓮的LINE顯示圖,是一張和先生2人站在結婚照前的合影,前後對照,時光在2人身上刻出痕跡,卻只剩她的記憶能持續累加。她偶爾會傳訊息給我,透露不知所措的心情。一次,我和她確認排班時間,劉鳳蓮回我:「善仁現在只能排下午班了。年輕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退化得好快,每天都在失望和揪心。」劉鳳蓮(左)把她和林善仁在2人的結婚照前的合影,放在LINE的顯示圖,表示2人「病前病後,一樣相愛。」(劉鳳蓮提供)我想起初訪時,劉鳳蓮起先和先生同時受訪,我問林善仁:「還記得一開始為什麼會到這裡來嗎?」他答非所問,從頭到尾都缺乏邏輯和順序,連幾前年才過世的媽媽都說成早逝。我重新問一次,他說:「因為我很喜歡喝咖啡啊。」不是因為生病嗎?「不是。」他緩慢而堅定地說,好像我問了奇怪的問題。這個病,已經讓他連自己生病都忘了。但這真是壞事嗎?遺忘掉所有的無助和輝煌,重新發明自己,適應狀況,做還能做的人,成為一個「喜歡喝咖啡的人」,而非「什麼都不會,只好來賣咖啡的人」,真的不好嗎?至於家屬們,也從中獲得進化,和時間競賽,要留下高質量的回憶。林繼嚴就跟我說:「老婆生病後,我把工作辭掉,心想,我那麼專心賺錢幹嘛?老婆現在這樣子,有用嗎?所以從她生病後,因為她很喜歡旅遊嘛,我就帶著她到處玩。確診8年,去了日本、韓國、越南、法國、土耳其,也帶她去南非看動物。」林繼嚴(右)和太太(左)到日本旅遊。他說醫生也鼓勵她多運動,所以只要天氣好,就會出門。(林繼嚴提供)劉鳳蓮也是。林善仁後來先行離開去復健,她單獨受訪時,第一句話就對我說:「我是一個孬種,因為善仁生病才變勇敢。我最近的人生不一樣了,自從我幫忙拍宣傳片後,很多有愛心的人來。」直到那一刻,我們才發現,這間咖啡館能幫助到的人,遠遠不只有患者而已。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