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尪挺口罩國家隊2】坐地上吃三週便當 帶領台灣口罩機順利達陣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張仕育說,在早年父親張鎬洺創業時,從事機械業又被稱為「黑手」,往往被認為是比較低層次的工作。
張仕育說,在早年父親張鎬洺創業時,從事機械業又被稱為「黑手」,往往被認為是比較低層次的工作。
今年3月,在工具機業界動員協助口罩國家隊期間,張仕育和殷琦時常買飲料、點心去現場探班。提起這次的成果,他不居功,「在那邊拿鐵鎚做到手受傷、加班加到晚上9點,連續3個禮拜,天天中餐、晚餐坐在工廠地上吃便當的是什麼人?真正的幕後英雄,是那些辛苦的工程師。」
「以前在我爸爸那個年代,人家說機械業是做黑手的,覺得這好像是比較低層次的工作。」張仕育指著擺在1樓大廳的旋臂鑽床與萬能工具磨床,那是父親張鎬洺創業起家的工具,「不論你要發展農業、紡織還是國防,機械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這次口罩機能順利生產,也是大家沒看到的台灣實力。」
張仕育透露,為了增加台灣口罩產量,許多工程師連續3個禮拜,天天中餐、晚餐坐在工廠的地上吃便當,只為了完成60條產線。(翻攝殷琦臉書)

父嚴厲磨練 培養接班人

1968年,原本在機械廠上班的張鎬洺,以3萬5千元於台中豐原成立高明機械生產萬能刀具磨床,員工算上張仕育的母親張蔡梅霞,是一家只有8個人的小工廠。
彼時,旋臂鑽床因無法連結電腦操控,逐漸被日本淘汰,但在台灣仍是奇貨可居,「我爸就想,他們不要的東西,不然我們撿回來做。」
張鎬洺從日本買機器回來拆解,研製出價格比日本還低的機器,立刻成為暢銷機種。「你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我們剛好趕上那一波台灣經濟起飛,需要大量機械設備的時候。」4年後公司更名為高明工業。
張仕育認為,口罩國家隊真正的幕後英雄,是各家公司派來支援的辛苦工程師。(翻攝殷琦臉書)
1974年出生的張仕育是家中獨子,上面還有2個姊姊。張鎬洺只有國小畢業,自然望女成鳳、望子成龍。他規劃大女兒、現任高明精機董事長張麗雪念國貿,負責行銷業務;二女兒、現任高明精機財務長張麗莉念會計,主導財務;張仕育則在父親的要求下念電機工程。
當時正好是工具機設備陸續轉往自動控制發展的階段,「我爸是摸機械出身的師傅,別人騙不了他,但是科技進步了,自動控制他不懂。」張仕育回憶,父親對他的機械養成之路極為嚴厲,「我從國中開始,寒暑假就被我爸叫去學配電、鎖螺絲,後來才了解,我爸是想找一個他親信的人去學。」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