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尪挺口罩國家隊5】月多80萬電費 他打造全台第一間空調工具機廠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為了強化市場定位,張仕育曾把一台長14米的龍門型加工中心機拉到德國參展。
為了強化市場定位,張仕育曾把一台長14米的龍門型加工中心機拉到德國參展。
2006年,張仕育投入6億元,將廠房搬至后里台中科學園區。「中、小型的龍門現在在台灣競爭很激烈,我們必須走不一樣的路、做出差異化。」高明最大台的機器長度可達20米,全台只有張仕育在生產,「我們還有280多種機種能做模組化組裝,就像樂高一樣,可以靈活因應客戶的需求彈性調整,這是我的競爭對手沒有的。」
為了強化市場定位,2010年,張仕育率團參加漢諾威工業展時,毅然決然把一台長14米的龍門運到德國。「光運費就1百萬元,但我認為『驚驚袂著等』(指猶豫不決,必然錯失良機),機器做出來了就是要行銷,不然擺在家裡誰知道呢?浩浩蕩蕩運過去,台灣廠商看到就說我是傻子,吃飽太閒。」
張仕育當然不是為了出風頭,他研判景氣正在高點,更要大力宣傳高明的實力。他告訴德國代理商,如果能在現場賣掉,他願意多發一點佣金,「結果那台賣了120萬歐元(近新台幣4千萬元)。價錢是一回事,那是一種成就感。」
「鏟花」是精密工具機有基本準確度的起點,只能靠師傅的巧手一刀一刀鏟出精度。

工業4.0 升級智慧機

不過,近2年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市場需求走緩,工具機產業也表現疲軟。張仕育坦言,前年營收10億元,去年幾乎腰斬只剩6億元,「趁這個機會,我們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在做內部教育訓練,也把智慧機械、工業4.0的概念導入新機種,做二代機升級,提升附加價值。」
帶我們走在6千坪的偌大廠房,空氣中卻沒有一絲悶熱,張仕育介紹,這是台灣工具機業第一個全空調廠房。「一個月電費多80萬元,但師傅奇蒙子如果好,做出來的東西就好,我們連外籍勞工宿舍也都有冷暖空調。」
受中美貿易戰衝擊,近2年市場需求走緩,張仕育(中)也趁機進行內部教育訓練,提昇產品附加價值。
「蓋這個廠對我們來講很激動。」他感性地說:「我8歲的時候,我爸開車經過后里,當時這裡都是台糖的甘蔗園,他告訴我,未來要把廠遷過來,後來這裡開發成科學園區也是冥冥中註定。」
接班20多年,46歲的張仕育早已不是那個被同行看輕的小伙子。「但我爸現在看到我的成就搞不好會說要再努力,我覺得可能還沒有達到他的標準。」他說:「我爸以前講,做事要跟牛一樣努力,我們就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要急著衝。只要我能動,我就是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