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投資冷門銅板股,8年下來,鄭金鴻在股市累積報酬約5倍,類比科、柏承、力致檔檔翻倍賺、獲利千萬起跳,近期看好偉全、海灣、全漢等個股,「我的投資有3要點:安全、意義、成果。」
【銅板股投資達人2】3指標找飆股 他放膽敲進3000張持股緊追公司老闆

63歲的鄭金鴻本業是虹廷建設的董事長,白手起家在台北市精華區推動不少建案。不僅房地產事業做得好,更以養房的經驗來養股,以價值投資為核心,專門鎖定冷門股,在還沒有人關注時就默默買進,等待題材發酵、股價上漲。
「我不會去關注自營商、投信、外資在買的股票,因為自己沒能力跟他們玩,我更強調安全性。」鄭金鴻篩選股票的第一步是看股價淨值比,介於0.3至0.5倍、股價在10至15元才會納入口袋名單。接著再觀察產業面與籌碼面。」
鄭金鴻不去追捧發燒產業,「現在疫情嚴重,觀光類股成重災戶,更是機會。」當好公司遇倒楣事絕對是投資的好時點,他看中海灣跨足營建與觀光,「淨值約41元,股價跌至13元,非常有潛力。」且他專挑股本介於5至10億元的小型股。
「籌碼面上,董監持股比最好低於50%,越低越可能有併購題材。若董監持股大於50%,代表流通在外的籌碼少,股價不容易動。」他分析,當初投資類比科時董監持股僅6%,「他們董事長才4,000張,我持股3,000多張都快追上他,難怪會被收購。」
一年半前鄭金鴻就慢慢布局類比科,「最低曾跌到10.5元,慢慢買進3,000多張,2018年12月致新以每股23元溢價收購類比科,帶動股價最高來到46元。」鄭金鴻在高點陸續賣出,目前手邊仍有1,000多張,他分析被收購後的類比科不僅業績提升、成本也壓低,未來仍有行情。
銅板股養大術—以類比科(3438)為例
篩選條件:
- 股價淨值比0.3~0.5倍
- 股本5~10億元
- 董監持股比低於50%
類比科2018年10月股價淨值比近0.5倍,公司資本額為6.74億元,當時董監持股6.1%。另外,7、8、9月的月營收比上半年明顯成長,評估其價值被低估,因此陸續買進3,000多張。
- 題材:致新2018年12月5日宣布以每股23元溢價37%收購類比科。
- 賣點:2019年12月平均股價淨值比高達1.99倍,鄭金鴻陸續賣出部份股票,目前還持有1,000多張,他分析類比科雖被收購,但生產成本減少、業績增加,未來仍有行情。
- 績效:買進平均成本約15元,高點賣出約45元,獲利200%。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