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張保單的悲哀4】政府鼓勵業者推微型保險 身障者:50萬保額只夠辦喪事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廣告導演范可欽痛訴,沒有完整的保險統計數據幫助身心障礙者。
廣告導演范可欽痛訴,沒有完整的保險統計數據幫助身心障礙者。
為了解身心障礙者遭拒保的原因,2018年2月金管會督促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建立身心障礙者投保經驗統計資料庫,要求業者審慎使用國外再保公司提供的經驗值,依國人健康狀況予以調整,以維護身心障礙者的投保權益。只是,目前數據仍少。
「早在2000年,財政部保險司(金管會保險局的前身)就發布『人壽保險業承保身心障礙者注意事項』,要求壽險公司建立承保身心障礙者的經驗統計資料,但受限累積個案不多,很多保險公司至今仍拿不出資料。」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游開雄感嘆,時隔20年保險公司仍原地踏步。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也坦言,「保險公司的數據若不多,開發商品本身就是問題。我們缺的也是數據,過去有些身障資料歸在內政部和衛福部,想整合還需要溝通。」不過,知名廣告導演范可欽質疑說:「現在人人有健保卡,難道健保大數據辦不到嗎?」
對此施瓊華回應,健保卡還不能做到障別區分,且涉及身心障礙者隱私,未來如果在確保個資保護及去識別化加以統計分析,有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而目前保險局也正著手針對不同障別,跟業者研擬訂出個別的核保評估項目。
只是眼前身障者究竟該如何規劃保障?微型保險可能是解方。近幾年金管會鼓勵保險公司推動的這項商品,由於保障單純,定期壽險及意外險保額最高上限50萬元,在刻意壓低佣金的情況下,保費便宜,以國泰人壽個人投保件為例,50萬元的意外險、年繳保費329元;50萬元的定期壽險,以30歲男性計算,年繳保費775元。「只能買50萬元,就只夠死後買棺材、辦葬事!」鄭龍水直言保障無感,他一點也不心動。
除了微型保險,其實目前市面上有唯二針對輕度及中度身障者推出的「身障保單」,一張是中國人壽的終身壽險、另一張是台灣人壽的終身醫療險,前者標榜免體檢、不加費、不除外,後者最高醫療給付總額為200萬元。但上市以來卻叫好不叫座。

微型保險介紹

  1. 保單特徵:a.給付項目單純;b. 保額低;c. 保費總價低
  2. 保障對象:a.所得較低者(單身且全年綜合所得35萬元以下、夫妻2人全年綜合所得70萬元以下);b.具特定身分的弱勢者(例如原住民、漁民、農民、社福團體服務對象或身心障礙者);c.上述對象的家庭成員(本人、配偶、直系血親或家屬)
  3. 商品種類:a.1年期傳統型定期壽險(保額最高50萬元);b.1年期意外險(保額最高50萬元);c.1年期實支實付型意外醫療險(保額最高3萬元)
  4. 投保方式:a.個人投保:可直接或透過業務員向保險公司投保;b.集體投保:必須透過代理投保單位向保險公司投保,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c.團體投保:必須透過團體向保險公司投保,要保人為團體組織,被保險人為團體成員
  5. 開辦業者:臺銀人壽、台壽、保誠、國泰、中壽、南山、新光、富邦、三商美邦、遠雄、宏泰、中華郵政、第一金人壽、元大人壽、全球等15家壽險公司;台灣、兆豐、富邦、泰安、明台、第一、旺旺友聯、新光、華南、國泰世紀、新安東京海上、台壽保等12家產險公司。(統計至2020年5月)
  6. 保費水準:以國泰人壽個人投保件為例,50萬元意外險、年繳保費329元;3萬元實支實付意外醫療險、年繳保費350元;50萬元定期壽險,以30歲男性計算,年繳保費775元。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