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詠芬在半導體產業的歷練完整,見證產業興衰起伏,讓她領悟到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英雄無法造時勢,只有時勢造英雄,唯有看懂產業趨勢,知道未來是什麼,你的選擇與努力才有意義,鐵軌若是在錯的道路上,開越快只會偏離越遠,永遠到不了終點。」
【台積電急診室3】沒人看好 她賣聯電股票籌2千萬當半導體醫師

回台灣後,謝詠芬重返工研院,加入DRAM次微米研究計畫,「那時正值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台積電、聯電動不動發雙餉,股價每天都在飆,很快的,聯電總經理就打電話來找我,要買我的研究專利。」謝詠芬於是從學術單位跳進產業界,利用最擅長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完成各式材料、故障、可靠度分析,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中扮演「醫師」的把關角色。

她曾在友達光電擔任LCOS(矽基液晶,一種微型投影技術)事業處處長,6個月就看出LOCS產業的不確定性,建議將部門轉回聯電母集團,自己則求去。2002年離開友達後,謝詠芬花了3個月時間,每天坐在竹科的咖啡廳,詢問同業好友:「若我創一家材料分析檢測公司,大家覺得如何?」
所謂的材料分析,是指透過物理性與化學性方式,查看材料的結構狀況,藉此找出影響產品功效的原因,謝詠芬解釋:「當知道成分、組成不對,就知道怎麼改,這就是良率改善。」但她怎麼也沒料到,詢問10個人竟有9個半投反對票。

「我要做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是當時最貴、最難的技術,所有人都質疑我要怎麼打平賺錢。」過去,這類檢測多是企業內部實驗室,或委託大學教授、貴重儀器中心執行,但隨著半導體的設計愈來愈微小且精密,材料檢測需求倍增,在不增加營運成本的前提下,委外已成趨勢。
隱約嗅到市場商機的謝詠芬,不讓外人左右自己的命運,自嘲有錢就有膽,賣掉聯電股票自籌2,000萬元,加上宜特董事長余維斌等3位股東支持,合資成立閎康科技。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